《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电视剧《安家》大结局了,在最后一集里,房似锦与徐姑姑从安家天下辞职,租下广安大厦自我创业,由于资金不足,徐姑姑一时陷入困境,就在这时,徐姑姑的大款父亲徐有道闪亮登场,观众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徐姑姑竟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二代,而房似锦也从此晋升豪门阔太。

这种转变简直让人有些措不及防,但我今天要说的却不是房似锦,而是房似锦的徒弟楼山关。


《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1

楼山关出生一个正常的家庭,这里的正常是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本不应该有多少烦恼,可不幸的是,楼山关有一个嗜赌如命的母亲,在楼山关高中的时候就欠了高利贷。

为了替父亲分担债务,楼山关来到上海打工。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学历有文凭,所以只能下笨功夫。为了卖房,他受尽白眼,死缠烂打,还差点被投诉,后来卖房挣了钱,他也总是第一时间把工资汇给父亲,自己能省则省,

俗话说笨鸟先飞,说的就是楼山关这种人,他虽然不是很聪明,为人又不圆滑,但胜在肯下苦功夫,又讲义气,还成功拜了房似锦为师。

如果楼山关是主角,剧情发展到这,应该慢慢走向人生巅峰才是,但楼山关不是主角,缺少了主角光环的他的生活依旧困顿,在剧情的最后,他还因为帮师傅房似锦讨公道,以近乎恐吓的方式,让跳单的宁馨归还了房似锦的中介费和她私下垫的五万块钱。


《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宁馨和她的那个男朋友当然不是吃素的,转身就投诉了楼山关,不仅让他丢了工作还上了房地产中介黑名单。

一时间,楼山关无处可去,上了行业黑名单也没办法做老本行,又由于没有文凭,找不上工作的他竟然沦落到在地下通道卖首饰,后来楼山关还受了一个房地产中介老板的指使去扎胎,没想到,胎没扎成,还差点被当成惯犯被警察抓起来。

有人说,活该楼山关被抓,明摆着犯法的事还要去做,但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的是,楼山关扎胎是因为中介老板说那个人跳单,而跳单是房地产中介最厌恶的,所以他做这件事的时候估计也没有多想,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楼山关太需要钱了,中介老板承诺的 50块钱够他吃几天的。

在贫穷面前,有时还真会身不由己。


《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2

看了楼山关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则新闻。

1月29日,武穴封城后,武穴市一名男子因为急于前往九江打工,无奈之下他想出了划船穿越长江的想法。

凭借着20年丰富的划船经验,该男子划着一个粪船就出发了,不幸的是,半道上被九江警方发现并劝返。

这名男子难道不知道不允许私自离开武穴吗?他当然知道,但是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没有其他选择。

有些网友看了这个新闻可能会说,不就是少干一个月的活吗?难道就没有存款可以用吗?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家庭还真的是少干一个月的活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如果你以为只有穷人会焦虑吗?在疾病面前,就连事业有成的中产阶级也会焦虑,就好像曾经在朋友圈持续刷屏的长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和这名男子不同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产阶级,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存款,但是,看似无忧的生活在疾病面前其实异常的脆弱。

文章中,中年男子的岳父被确诊流感,需要转院治疗, 120转院,仅仅6公里的车费、维护费和器材费就要800,住进了ICU,每天的的费用都在8000-20000元,不幸的是,在经过治疗后,岳父的病情不见好转,这时医生说了,如果上人工肺,仅开机费就需要6万,以后每天的费用都在2万元左右。

卖房成了唯一选择,先不说房子不是说卖就卖的,就算是卖了房,也只能撑个几十天,更别说做肺移植的费用。

看了这篇文章,除了替主人公难过,再就是让人更觉得焦虑了。

为什么会焦虑?

是因为这个男子的记录太真实了,真实到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成年人的世界,缺钱其实是一种常态。

为了工作,许许多多的人被迫接受996;为了能给孩子多报一门辅导班,我们下班还要码字挣点微薄的稿费;为了不丢工作,有些人连二胎都不敢生。

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印证了网上流传的那句话“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但生活不易就一定意味着苦楚吗?


《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3

之所以喜欢《安家》里的楼山关,就是因为在苦难面前,他从来不曾抱怨,反而从来都是笑脸迎人,就连丢了工作他都不曾埋怨一句,还处处躲着房似锦,生怕给她增加心理包袱,后来房似锦创业,他也是第一时间加入,这样一个人,才真正体现了普通人的励志精神。

著名作家汪曾祺写过一本书叫《生活是很好玩的》。在这本书里,汪曾祺从吃、喝、玩、乐各个角度表现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踢毽子是一种乐趣;遛鸟是一种乐趣;坐在自修室里,读着李清照、辛弃疾是一种乐趣;就连街边的一草一木,也皆是乐趣。

除了通达,汪曾祺先生的爱吃也是出了名的,这在他的多部散文集中皆可以看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些温暖的文字背后,是汪曾祺并不得志的一生。

1939年,19岁的汪曾祺顺利考入西南联大,读书期间,他选修了沈从文的所有课程。沈从文其实也很喜欢这个学生,不仅对其生活上倍加关心,还逢人就说:“新作家联大方面出了不少,很有几个好的。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


《安家》大结局:比起迈入豪门的房似锦,他的人生才是生活的常态

1943年,由于两门课不及格,汪曾祺从西南联大肄业。让汪曾祺没想到的是,自己虽在文学上已小有名气,还师从沈从文,找工作确是接连碰壁,穷困潦倒之时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后来还是沈从文托人给汪曾祺找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但汪曾祺的苦难并没有因此结束,1958年,时任《民间文学》编辑的汪曾祺被因在单位的黑板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人事安排能否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而被打成“右”派,不仅撤了职务,连降三级,还被下放到河北张家口的农业科学研究所改造。一直到1962年,才调回北京,这个时候,他曾经的同学很多都成了研究员。

但在生活面前,汪曾祺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坚持写作,才最终有了现在的成就。

当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成为汪曾祺,但我们应该从中思考的是,我们究竟以何种态度对待生活,是被生活的压力击垮,还是面对压力迎难而上,就像汪曾祺说过的:“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