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待生死之事?


因為人生而日日體驗生,卻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感受死。那麼多人匆匆離去,但誰也無法代替誰感受死亡。

我少年時代參加過很多葬禮,感受過親人和友人離去的痛苦,但那是從相聚到永別,從擔憂到痛苦,是在親密的牽絆中斷之後,自我情緒上的崩潰。然而縱使是最親近的人,在臨終之際,所散發出的死亡氣息,對“我”們這個個體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我聞到的死亡氣息,並不足以讓我在面對自己的死亡時豁然開朗。

兒時深夜無眠,想宇宙深遠,自我如此渺小,一旦死去,就是虛空,萬物不再可感,萬事不再可追,連虛空這樣的概念都不再能感知。這種經歷,我想不光是我和題主,甚至幾乎所有人都會有。我們從小是讀著唯物主義長大的一代,我們不相信有靈魂。所以對我們來說,死亡沒有歸宿,死亡只是歸零。

為何而生,為何而活,為何而死。幾千年的哲學,都是為了解決這三大問題而存在。解決了嗎?我覺得沒有,大家只能拿出比較折中的方案,比如,勸你去信個教,相信你的靈魂能在死後被妥善安排往某處,但那其實還是永生的概念。很多人老了之後突然皈依宗教,大抵是這個緣由——畏懼那迎面而來的,無盡的未知和虛空。

羅素晚年寫《我為什麼而活》,但就它在哲學史裡講蘇格拉底的態度,我覺得它也不願意往死亡不可知論裡走。它情願構思出一個神曲裡limbo一樣的地方,幻想在那裡可以和偉大靈魂們相聚。

話說回來,這麼多年,這麼多人,大家都熬過來了。因為這是件無法反抗的事兒。人往往在年輕和老年時最為畏懼死亡,因為這兩個時期閒暇最多,腦子和身體都會空下來,一空下來,可能就不由自主往某些地方拐了。

所以要我說啊,你並不是讀書太少,因為讀再多的書,再多的哲人,恐怕都無法解決你這屬於全人類的困惑。你只是太年輕,太無事可做。你身上還沒有揹負中年人事業和家庭的重託,你還沒有來得及讓別人的人生擠佔你的自我空間,你甚至也沒有想到一個足夠偉大的夢想去認真地實現自我。所以你全心全意想自己,想自己的生涯終端,你害怕,你痛苦,但是無濟於事。

努力往前活吧,小朋友。等到你願意為了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業付出自己的一切時間精力,等到你的人生跟他人的人生產生密不可分的交集,等到你也有了像麥哲倫同學那樣的經歷。你接受著生,承受著死,還要思考著揹負一切繼續向前走,你的步伐會越來越沉重,落下的腳印卻會越來越深。

到那個時候,你就無暇再去畏懼自己的死亡了,不是嗎?

你可能會更想好好體驗這與親密之人,與所愛之事,所能盡力交集的,實實在在的一生。

而不是去展望那虛空。

祝好。


情感聲音若辰


生於死我可能會有多一點真實的感觸,2009年一天,我在田地幹活,隔壁就是我叔家一大片蘋果園,休息的時候隨手摘個蘋果也沒洗直接吃了,小時候在田裡真是餓了渴了都是摘了衣服擦擦就吃!我當時確實確實沒有在意!過了一會就感覺不舒服了,渾身沒力氣還嘔吐!胃裡是難受整個人癱了,結果家人吧我送到村裡衛生院!還是不斷吐,確實能聞到有農藥味,我媽突然想起來趕緊給我叔打電話問蘋果樹是不是打藥了!因為是早上打的藥,下午我誤食“毒蘋果”!洗胃的時候我還有意識,等我醒過來時候已經在重症監護室第二天了,並且醫生下過病危通知書了!看到兩個手上全是針,從鼻子下去一個食管,還要從那根管子裡面打清洗的藥,周圍病床上全是重症病人,那個時候真的很怕,每次來醫生我想問他,我都會問醫生會不會死!醫生鼓勵,並且安慰著在裡面每一位病人!

後來想想在生死麵前太脆弱了,每個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會恐懼,求生慾望得很強烈!




逝去的青春365


生與是自古都是一個較大的話題,但是我就不在此長篇大論了。因為有關於生於死的文章和書籍如汗牛充棟。我就簡單的談一下我的看法。

記得讀初中的時候因為家裡沒有錢,我到一個私人的小煤礦去挖煤,那時候全是用人力挖,然後背出來。有一天,我正好要背煤出來的時候,就聽見有人說井下抽水間電機燃起來了,快跑啊,然後我什麼都不要了拼命往外面跑,一路上還看見有的人揹著煤跑。我跑到外面之後發現自己全身發抖,但是看見有的人還在說笑。哪個時候我不明白,他們怎麼笑得出來,他們為什麼還揹著煤跑,現在我明白了,這是一種生活的無奈。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看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我越來越覺得生死就是這麼一回事。

一個人好不容易在世間走一回,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活給別人看,現在有太多的人就是活給別人看的,那樣太累了!

一個人好不容易來世間走一回,就要做出一點有益於這個世界的事情。無論這個事情是大是小。盡到自己的努力就好。如果能認更多的人因為你而受益就更好。

一個人好不容易來世間走一回,就要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是他們讓你我來到了這個世界。在他們有生之年盡到自己的孝心,不在呼你能給他們什麼。只要你能把心交給他們就行。其次要感恩自己的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及身邊的每一個人,那怕是仇人也要感恩。因為如果沒有他們,你的生命就不會那麼精彩!

如果我們真正的做好以上幾點,那怕生命隨時離去又有何憾呢?


求職指導師


題主你好!非常高興可以回答你這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人吃五穀雜糧,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無需計較。

大約在6年前,我家隔壁有一個大學生在外地讀書然後就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一兩次,這一年的端午前夕,他回家了。因為在上一年公司比較忙過年也沒有能回來,這次回來是放的年假,年假是一個月。這一天他開車去市裡面,在出門不久他給家裡人傳來了噩耗,他出車禍了。這天早上有一點毛毛雨,那是一個右轉彎下坡,他正常行駛在遇到彎道前他減速,車子不受控制的到了對方車道,撞到了一輛大客車,客車準載39人,實載14人。大客車順勢往右打方向想要避開,結果直接翻車了,往右側側翻致下面一條公路了,14人全部送往醫院,而他沒傷一根汗毛。他哽咽著述說這一切,猶如親臨現場。

聽了以後我覺得人生一輩子生與死就是一瞬間,我們無法控制人生的自然規律,所以用平常心對待吧!最後祝看到這個回答的所有陌生人生活愉快!


川蜀農村一哥


生死很大,也很小。越是優秀的人越把生死看得很淡。年少時就見過親人離世,甚至去過醫院安放故去之人的地方,當時心裡卻一點也不害怕,因為是自己最愛的家人。

日本有部電影(入殮師)講訴替往生者最後送行的故事,非常的人性化,但是現實不太可能做到那麼完美。也不太喜歡以前必須穿壽衣的傳統。曾經聽朋友講過家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離世了最後換衣服的時候非常之不堪,感覺人跟動物沒有兩樣。

日本是個老齡化的社會,在一個紀錄片中長壽村的老奶奶跟記者說自己活這麼久真是太無趣了。宋美齡享年105歲,據說她最後的晚年過得非常不好,不斷的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先自己一步離開這個世界。

想必真正想要長命百歲的人並不多吧。


播客來


怕。。。。。。

不敢怎麼想,怕睡不著覺,總覺得臨睡前的今天似乎有點遺憾,而明天又會在睜眼的一剎那瞬間來臨。

也許是對這個世間有更多的期望,或者擔心離開時同出生般沒有任何記憶。因此,對鬼神之說也會在心湖中產生了一絲期盼,期盼還能再看看未來的風景,期盼下一個精彩紛呈的“我”的人生。


治癒系小棧


死亡並不可怕,人類無須對死亡感到恐懼。死亡存在於生命的旅途終點,宛如傍晚天邊的晚霞終將散去。死亡引領著一個個生命體從生到死的過程,好比從黎明的白晝到太陽落下後的暮夜一樣畫上句號,但它同樣是一個個美麗的瞬間,它甚至與生命初來人間時一樣絢麗、璀璨……

死亡是讓一個鮮活的生命慢慢步入塵埃感受生命的過程,然後靈魂飛昇星空化作孤星俯瞰蒼茫大地。莊子認為,這一切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們不必為此而悲傷。死亡彷彿只是改變了生命存在的形式,似乎只是更換了生命存在的方式而已,然而,不管生命體存在與否,它都將永遠跟隨大道化作世間萬物,循環往復,週而復始……

一切生命有生必有死,這是任何生命形式都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作為生命體而言,生是希望,生是力量,死就是生命終點的謝幕!有意義,也有價值。然而。

作為高智慧的人類,由於擁有自我意識和認知,人能夠將生命作為意識的對象來看待——能夠將“我本身”作為思維的客體來認識,也就是說,無論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過程、生命的延續都成了自我意識的對象物。


生活中的點滴記事


生死在一念之間,一念曰生,一念曰死。生是死的重生,死是生的死滅,生死本來是一物,確非呈現的兩種不同形態。

有些人提到生死是想不開了,有些人提到生死是想活明白。不管是想不開還是想活明白,生死即是問題也是答案。

世間沒有所謂的不幸,也沒有所謂的好命,有的只是苦著自己的苦,樂著自己的樂。



尚禹成


我真的很怕死,我覺得我還沒有活夠!

我今年23歲,我還沒有畢業,沒有一份工作,不知道社會的複雜,還沒有去孝敬父母,沒有和朋友掙到錢了一起遊山玩水,還沒有看夠好看的影視作品,還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有什麼改變…

如果是天災我可以接受,其他的我都接受不了,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不要去做傷害他們的事情。


上帝的寵兒用戶


曾經有人問過我,你害怕死亡嗎。我說不怕因為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是自然法則。當然自然死亡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因為疾病或者遇害。因為人有不甘,不甘就此死亡。人都是很貪心的,都希望多擁有。其實我也是個害怕死亡的人,沒有人真正能夠坦然的超然物外,看淡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