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孩子的叛逆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難管教,經常和父母說東他們偏要往西,父母說不能做的事情他們偏要嘗試。

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上初中的孩子會進入叛逆期,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孩子的叛逆期似乎變得越來越早,甚至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在幼兒園時就進入了叛逆期,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進入體制內工作的小張,對孩子要求非常高,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她就不斷的要求孩子們參加各種興趣班,容不得孩子有一點反抗。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孩子平時想要去公園玩,她覺得是浪費時間,所以拒絕。孩子想要吃棒棒糖,她覺得對牙齒不好,所以拒絕,她以為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好,卻不知道在孩子的心裡早已埋下了叛逆的種子。

小張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上態度非常不端正,而且經常欺負其他同學,小張隔三差五的就會被老師叫到辦公室。

這讓她覺得很沒面子,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和老公都很優秀,怎麼會有這樣一個拎不清的孩子。

其實小張的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行為,很有可能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了,到底這隻白熊是什麼呢?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著名的白熊實驗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挑選了各個年齡層的被試者,告訴他們腦子裡可以想任何的事物,但就是不能出現白色的熊。

只是沒想到的是,當心理學家的要求一出來,總有被試者腦海裡出現的恰恰就是那隻不應該出現的白熊,甚至還非常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如此,如果父母總是禁止他們做這個,不讓他們做那個,那麼很容易就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孩子們對父母的要求會視而不見,反而對父母們不被允許的事情充滿興趣,於是便產生了父母眼中的叛逆,因為他們的腦海裡已經被白熊牢牢的控制。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孩子的大腦被白熊綁架,和父母的言行有關

1、總是禁止孩子做各種事情

孩子在嬰兒時期,父母會對他們有著諸多的禁止,這當然是源於對孩子的保護,但是當孩子漸漸成長之後,他們會有自己的意識,會有自己的是非觀。

如果這時父母還是對他們有著各種要求,禁止做這做那,對孩子的想法無視忽略,自然會讓孩子反感。

雖然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方法卻並不得當,如果只是單純的用父母的威嚴去命令孩子,只會讓孩子本應活躍的思維變得侷限化,反而總是會想起那隻白熊。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2、經常批評責罵孩子

在父母眼裡,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最好的,自己家的孩子卻有著諸多的缺點,所以在孩子面前,他們總是喜歡有意無意的把自家的孩子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當然最終的結果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好。也許父母是想激勵孩子,但是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他人,從而在他們的心裡產生陰影。

於是孩子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棄,他們總是會故意做那些讓父母生氣的事情,以此作為報復父母對自己則被否定的手段。

雖然孩子叛逆並不提倡,但是他們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成天在他人的嘮叨責罵聲中成長。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3、拒絕鼓勵孩子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但是很多父母只知道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責罵他們,卻不知道在孩子進步的時候鼓勵他們。

甚至父母會表現出孩子的任何一點進步都是理所當然的,這些進步在他們眼裡顯然是不值一提,面對孩子開心的表情時也許還會對孩子冷嘲熱諷。

也許父母不想讓孩子太過於驕傲,但是當他們拒絕鼓勵孩子時,對孩子其實是不公平的。

這會讓孩子覺得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都是無用功,從而失去積極向上的動力,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管自己怎樣去做,都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讓父母滿足。

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會轉換一種思維方式,用父母眼裡不被許可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如何讓孩子腦海裡的白熊消失?

1)、及時有效地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

當父母發現孩子身上有問題時,他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氣憤,緊接著就會把孩子數落一通,如果情緒暴躁的人甚至還有可能對孩子動手。

他們會在孩子耳邊不厭其煩的說著這些事情有著如何的弊端,說孩子如何不聽話等等,這個孩子覺得除了聽了無數的嘮叨之外,別無任何一點收穫。

孩子其實也很容易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他們也想要去改變自己,只是很多時候找不到有效的方法。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直擊主題,把時間花在和孩子尋找問題的源頭上,而不是對孩子嘮嘮叨叨不停。

因為這對於解決事情沒有任何的幫助。只有儘快的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2)、通過平等的約定相信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是站在高處俯視孩子,想要掌控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剝奪孩子所有的選擇權利,那麼必然會讓孩子產生反感。

父母應該和孩子制定平等的約定,這樣既能達到約束孩子行為的目的,又能夠讓孩子更加主動的願意接受,養成孩子的自發自主性行為。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平等相處,對孩子充滿信任,這樣對孩子其實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鼓勵。

而當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真正的關心之後,自然也能夠理解父母的苦心,這樣他們腦海裡的白熊才會消失,他們的叛逆行為才會真正改變。

越是反對娃越想做?不想孩子被腦子裡的“白熊”綁架,試試這樣做

3)、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如何去做

父母在孩子眼中永遠都具有榜樣性的力量,有的時候千萬句的話語也比不上父母身體力行的一次行為,就會讓孩子有著更為直觀的感受。

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之下,孩子會深受感染,即便不用父母多說什麼,他們也能夠學著父母的樣子去成長,去進步。

我們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有一隻潛在的白熊,如何讓這隻白熊消失,如何讓孩子的大腦不被白熊綁架,決定因素很多時候都在家長手中。

學會和孩子溝通,相信孩子鼓勵孩子,以身作則的教育孩子,這樣才會讓孩子在溫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讓他們腦海裡的白熊徹底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