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安局成立輿情處置工作專班,像破案一樣去“證偽”-上海“謠言粉碎機”如何擊破謠言

上海市公安局成立輿情處置工作專班,像破案一樣去“證偽”-上海“謠言粉碎機”如何擊破謠言

晨報記者 吳藝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些涉疫謠言在網絡上不時滋生。“每當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謠言總會與之伴生。正是基於這種研判,上海市公安局在疫情防控任務的總體框架下,由政治部宣傳處、網安總隊等單位成立輿情處置工作專班,對涉疫信息進行細緻核查,確認真偽,並及時向社會公佈。”上海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陸敏韡警官說。正是因為他們像破案一樣去“證偽”,爭分奪秒合力粉碎謠言,市民才能在消息滿天飛時看到最及時、準確的闢謠通報,也才有更多市民自發加入闢謠大軍。

法制部門為闢謠信息把關

疫情初期,上海警方已經敏銳感覺到,在這個公共事件中很可能會有大量謠言出現。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這句話,工作專班成員、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處輿情處置科民警俞瀾昇深有體會。輿情處置工作專班始終堅持靈活、高效的工作原則,形成了處置“閉環”——24小時在線的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全時段巡查網絡涉疫情傳言,接受網友舉報,並通過多警種聯動,實現“信息眾籌”;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處獲取核查線索後,立即通報相關分局,由屬地公安機關查實、反饋,再及時向社會公佈。

“過去是我們追著謠言跑,現在我們建立了多部門、多層級聯動的立體化處置機制,謠言剛冒頭就能及時發現、核查並闢謠。”專班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闢謠這件事上,上海公安機關始終堅持精準核查、及時發佈、用詞規範的原則。在闢謠信息發佈前,法制部門會對規範用語、處理結果和法律適用等把關,確保警方通報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面對網上各類存疑的涉疫信息,上海警方都會用破案一樣的態度和努力去核查。事情再小,也要迅速查明、及時解釋,不僅要講清楚來龍去脈,最好還要附上圖片,讓公眾徹底安心。“發現早、核查快、處置好”是輿情處置工作專班不折不扣的執行標準。

“戰時”打法,又快又準

“我們在跟謠言賽跑,我們動作越慢,相信謠言的人就越多。”實際上,上海警方對多起謠言從發現到最後處置完畢,都沒有超過24小時。2月13日,一段“昨日上海疫情大爆發,12日一天確診3000例”的微信聊天錄屏視頻在網上流傳,當天17時57分,上海市公安局通過官微通報稱造謠者已被警方控制。當晚23時24分,上海警方便宣告對造謠者董某某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0日。

但是,與謠言賽跑的過程中,絕不能僅憑造謠者的口供,更不能主觀臆斷。一則不過幾十字、百字的闢謠通報背後,每一個細節都要嚴絲合縫地核查清楚。如何做到又快又準?輿情處置工作專班有一套“戰時”打法。

“只要發現一起,就想盡一切辦法去落地核查。”俞瀾昇說,2月20日流傳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扣押通知書”,稱青浦警方在花橋收費站扣押防疫物資。從文書格式、表述方式等方面,警方一眼就辨識出這是偽造的法律文書。“但我們仍然連夜啟動核查,為的就是確保我們的闢謠是實打實的,經得起群眾的檢驗。”

分“波次”向社會發布警方通報,是輿情處置工作專班總結出的謠言阻擊新戰術。通常情況下民警兵分兩路,一路核實,一路溯源。當涉疫傳言一經查實為謠言,警方會立刻發佈闢謠通報,以正視聽。另一路,同步對謠言發佈者開展調查取證工作,直至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處理,再向社會發布第二波通報。

為了節約時間,過去常見的“藍底白字”警方通報形式被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帶圖純文字。“當網友再看到相關謠傳,就可以把警方圖片加上闢謠文字發在微信群、朋友圈裡。”俞瀾昇介紹,語態更加互聯網化、“有圖有真相”的官方闢謠,也讓更多網友自發加入闢謠隊伍中。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就經常會接到網友私信,求證甚至舉報一些網絡傳言,越來越多的網友有了“主動求證”的習慣。

上海“謠言粉碎機”如何擊破謠言?精準闢謠方可在戰“疫”中穩定軍心,為戰勝疫情增加砝碼。在疫情期間查處的大量涉謠案件中,除單純為了“吸睛”的,也有人出於掩蓋詐騙等企圖,無中生有造謠生事,而這些從文字到視頻夾帶虛假信息的,往往需要民警耗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截至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共發佈涉疫闢謠信息46條。而這份“闢謠清單”的數字背後,是公安民警24小時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