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如何把事情辦成辦好?關鍵在看見這被忽視的一半。


據報道,截至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全國共有4.26萬名醫護人員前往武漢等城市進行醫療支援,其中女性醫護人員多達2.8萬名,佔比三分之二。而在護士團隊中,女性佔比更是高達90%。

除了日常的自我防護與醫護工作,這些女性勞動者還要應對自己的生理期問題。每個月,女性的某側卵巢一般會排出一個卵子。在排卵的同時,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子宮內膜增厚。之後,在激素的調節下,子宮肌層會開始收縮,原本為懷孕準備的子宮內膜開始慢慢脫落,血液和子宮內膜組織就會經過子宮頸,流過陰道,最後流出。


受激素變化、子宮收縮的影響,經血的排出是不受意識控制的,也是憋不住的

。女性的月經週期一般是28天左右,每次月經一般持續3~7天,每天可能需要3~6片衛生巾不等。為了防止側漏、滋生細菌感染等問題,經期衛生用品需要勤換,出血量大的話,更換會更加頻繁。平均下來,一個女性一個月,大概需要二三十個衛生巾或棉條。

衛生巾、棉條、護墊等衛生用品,是大部分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女性醫護人員人數眾多的抗疫前線,這些用品也是抗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資。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在激素的調節下,之前變厚的子宮內膜脫落,形成經血排出 | Wikipedia

從“不需要”到主動求助

在大眾多把焦點放在口罩、防護服的時候,2月6日,@梁鈺stacey 在微博上發出了自己的疑問和關心:前線女性醫護人員的衛生用品是否夠用?忙碌的她們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經期問題?


隨後,梁鈺發起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公益項目,希望“為疫情中的一線女性醫護人員公募安心褲等生理用品,回應她們的現實需求、保護她們的生理健康”。

項目剛開始的時候,志願者們四處打電話,主動詢問。但是,很多醫院卻表示不需要衛生巾、安心褲。志願者發現,如果接電話的人是個男性的話,醫院“不需要”經期用品的概率會更大


男性工作人員不在意或不瞭解,女性醫護人員不好意思表示自己需要衛生巾安心褲,再加上疫情前線的生活物資緊缺、快遞配送不便等問題……結果就是,很多女性醫護好幾個小時才換一次衛生巾,經血常常滿到側漏、溢出;忘帶衛生用品的女性醫護人員只能想辦法找女性同事借;還有女性醫護只能穿著不透氣不舒適的成人尿不溼,血和尿都混在一起……以這樣的狀態工作,她們的工作效率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可以想象。

三分之二的醫護,每個月六分之一的時間,這不是一個可以輕忽的比例。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進隔離區之前,穿戴隔離裝備的醫護人員 | 新華社

好在隨著這個公益項目不斷壯大,志願者、捐贈者、品牌方、媒體等相繼加入,轉發、討論的人也越來越多。女性醫護人員的迫切需求,開始被更多的人看見和關注。一些醫院也開始主動求助,表示需要衛生巾和安心褲

志願者們的調研發現,大醫院更需要安心褲,因為那裡的女性醫護人員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時間長,很難抽空更換衛生巾。而小醫院更喜歡衛生巾,因為工作時間相對沒有那麼長,使用衛生巾會更方便。於是,志願者們開始根據不同的醫院的不同需求進行配比配送。

對女性醫護而言,安心褲有多重要?

衛生巾安心褲行動,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些人建議說,女性醫護人員可以吃短效避孕藥推遲下個月的月經。但短效避孕藥並非人人合用,有些女性血栓風險較高,有些女性服藥後會出現不規則出血,有些女性會有頭痛、噁心等不適。適宜服藥的女性醫護當然可以多一種選擇,但不能強制人人使用。

還有人質疑說,有必要這麼強調安心褲嗎。是的,很有必要。對於前線的女性醫護人員來說,安心褲真的非常實用。

安心褲,即褲型衛生巾,是把一片超長的夜用衛生巾固定在一次性內褲裡。雖然樣子和成年紙尿褲很像,但兩者的材料不同。經血比尿液更粘稠,但量沒有尿液那麼大,安心褲可以吸收更粘稠的經血,但材質更輕薄,也更方便行動。而和衛生巾相比,安心褲的吸收量更大,不用擔心側漏,無需頻繁更換。棉條雖然也很好用,但有些女性不習慣使用棉條,在封城地區更難買到;最重要的是,棉條需要勤換,放置最多不超過8個小時,不然的話,中毒休克綜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TSS)的風險就會增加。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某款安心褲的使用方式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對於常常穿著好幾個小時防護服(穿脫步驟也都很繁瑣),無法勤換衛生巾的女性醫護而言,安心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在疫情嚴重的前線,安心褲其實還有一個優勢——減少內褲的消耗

在離開汙染區之前,醫護人員要把身上所有衣物清洗消毒,而考慮到清洗消毒後又沒有地方晾曬,有些醫護選擇直接扔掉不帶走,因此內衣褲的消耗很大。安心褲既保障了醫護的生理衛生,用完還能直接扔掉,非常方便。對奮戰在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來說,安心褲確實是月經期間非常友好的衛生用品。

女性醫護的必需品,卻未被納入防疫物資

有了安心褲,忙碌的女性醫護人員在月經期可以更專心地工作,不用總擔心經血側漏弄髒了褲子、防護服等問題。用上安心褲之後,有女性醫護工作人員反饋說:“舒服太多了”。

根據公眾號“神經食糧”發佈的公告,“截至3月16日22:00,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的募捐及協調捐贈共計:安心褲610,705條、一次性內褲320,883條、衛生巾144,216片、護手霜700支,覆蓋199家(支)醫院和醫療隊,超83,600人。”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醫護人員收到經期衛生用品 | 微博@梁鈺stacey

“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的發起人梁鈺曾表示,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得知安心褲、衛生巾被送到女性勞動者手中的時候。而她最擔心的問題是,這些物資無法及時到達急需衛生用品的女性勞動者的手裡。這一擔心主要是因為,辛苦公募籌集到衛生巾和安心褲之後,志願者團隊需要面對一個更棘手的問題——物流。

作為三分之二醫護人員的必需品,衛生巾和安心褲的運送卻困難重重,因為它們沒被納入防疫物資清單,不能免費運送,不能走綠色通道。因此,志願者們只能自己想辦法聯繫防疫指揮部,申請不同地區的通行證、過橋證。這些聯繫與協調的工作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也導致一些物資無法及時送達。

3月8日,全國婦聯宣傳部部長劉亞玫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婦聯“協調推動,把生理衛生用品納入到防疫保障用品的清單”。一時間,#女性生理衛生納入疫情保障用品清單#的微博話題讓很多人感到欣慰。但高興還沒兩天,志願者們就發現,衛生巾安心褲的運輸與配送、辦理通行證依舊很麻煩。3月11日,梁鈺在微博上公佈的錄音顯示,衛生巾和安心褲還未被納入免費的捐贈清單,還是不能作為防疫物資走快速的綠色通道

專業又敬業的女性勞動者,是抗疫的重要力量。但如果女性衛生用品不能及時供給,就意味著,過半的醫護人員將因為生理期影響工作效率。衛生巾、安心褲保障的不僅是女性醫護人員的生理健康,還有抗疫工作的成效。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蘇格蘭是全球第一個免費為女性提供經期用品的地區 | 字幕少女

看見女性勞動者,為她們提供資源

女性從來都是勞動力的重要組成,但也從來都是勞動力裡更被忽視的一半。

當提起“推動性別平等,為女性賦權”時,很多人會覺得麻煩,覺得這是沒事找事、模糊焦點。有的人會問,能不能先高效地做完正事再來搞女權?

但事實是,性別意識有助於提升效率。當你忽略了一半(在醫護人員的例子裡,甚至超過一半)勞動力的需求時,你其實是在妨礙“高效地做正事”。

蓋茨基金會的梅琳達·蓋茨在《提升的時刻:賦權女性如何改變世界》(The Moment of Lift : How Empowering Women Changes the World)一書裡,寫過他們在意識到性別問題後,如何更高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問題。

蓋茨基金會最初的目標是提升農業產量,解決貧困和營養問題。在研討策略時,性別問題卻被擺上了檯面。曾經在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任職的凱瑟琳·貝爾蒂尼(Catherine Bertini)直截了當地告訴蓋茨,必須關注農業裡的性別差異。她說,當你去非洲,注意看看誰在田裡幹活——幾乎都是女人

然而,如果你召開會議,來的幾乎都是男人,因為男人才有時間去參加會議。如果你只聽來開會的男人的意見,你就會忽略掉真正做了大部分工作的女人的意見,也無法瞭解真正在地裡勞作的女性農民需要什麼工具,什麼樣的種子、肥料、貸款……最終,你就無法真正提升農戶的效率。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女性勞動者的聲音常常被忽視 | Project Syndicate

這樣的事情在水稻上就發生過。水稻研究者想要改良出受農民歡迎的種子,於是去找農民調研——研究者大多是男性,他們也更習慣和男農民交談。聊下來的結果是,研究者和男性農民都喜歡長得更矮、抗倒伏的水稻。於是研究者花了大力氣去開發這樣的水稻,最終卻慘遭失敗……

原因很簡單,收割水稻大多是女性農民做的,她們發現,太矮的水稻需要彎著腰收割,這很累,也很傷她們的腰,女性農民不想要這樣的種子。由於沒有意識到女性農民的需要,花了大量時間、金錢研發出來的種子無人問津。研究者浪費了力氣,農民的種植效率也沒有改善。雙輸。現在,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就吸取了教訓,會先諮詢男女農民雙方的意見,然後再研發新種子。

201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的女性農民產量比男性農民低20%~30%—— 但這是因為女性農民獲得的資源不如男性農民。女性農民更缺時間,因為需要做更多家務;更缺金錢,不能給自己買所需的生產工具;更缺信息,沒有時間去學習農業耕作知識,也很少有人專門根據她們的需求開發合適的工具和種子。然而,只要給她們和男性一樣的條件,她們就能獲得和男性一樣的產出。

在高學歷人群裡,女性相對男性也是缺乏資源的。2006年一個研究發現,同一領域、相似能力的前提下,女性科學家申請專利的可能性僅為男性科學家的40%。女性科學家往往在工業界裡缺少聯繫人與合作者,更難建立關係網,對自己的能力評估更保守,也更不擅長自我推銷……這些都讓女性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更難商業化。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讓現實世界缺少了女性的視角和觀察。許多女性能發現、能解決的問題,可能至今懸而未決。女性自身發展固然受損,整個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同付出代價?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女性科學家更難建立關係網 | 圖蟲創意


勞動者有性別,但勞動成果沒有性別。當我們需要把一件事做好,全面、高效地達到目標時,就需要考慮到全部勞動者的需求,納入全部勞動者的視角,給全部勞動者賦權提供資源……為女性醫護提供安心褲,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看見女性勞動者,給予她們平等的權力、酬勞、機會與支持,最終受益的,將是整個社會。

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佔2/3!她們的這一需求不可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