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坦言公司能否繼續經營存疑;前途欠薪致200人離職

現代汽車富不過三代?

“卡門內參”是未來汽車日報的周更欄目,為您梳理出行領域本週值得關注的商業新聞。以下是本週(3月16-3月21日)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

“最慘的”李斌坦言公司能否繼續經營存在疑問

“2019年最慘的人”李斌比過去話少了很多,也直截了當了很多。蔚來汽車2019年四季度財報公佈後,這位創始人兼董事長兼CEO在財報電話會上坦承:公司的現金流已撐不過12個月。財報則乾脆利落地承認:“由於持續虧損、現金淨流出、營運資金為負、權益為負、融資項目完成存在不確定性等相關情況和事件,公司能否持續經營仍存在很大疑問。”

曾經想“讓特斯拉無路可走”的李斌,如今幾乎走到了懸崖邊緣。疫情“黑天鵝”打亂了原有的銷售節奏,蔚來給出了悲觀的一季度展望:一季度交付量及收入都將環比腰斬。超百億地方政府融資尚未落袋為安,與特斯拉的正面對決即將開啟。“月入10億”的計算公式顯然已無法說服投資者,蔚來需亮出有望正向盈利的信號。

延伸閱讀:

欠薪數月離職200人,前途汽車難覓前途

3月20日,多位前途汽車的員工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在多次調整了員工的工資發放時間後,公司仍然無錢發放、工資已拖欠數月。當日晚間,員工僅收到公司補發的半個月工資。目前,該公司又給出新的離職協議方案,員工面臨著去留選擇,前途的造車業務也處在停擺邊緣。

2014年4月,前途汽車在北京車展上發佈首款概念車前途K50,但自去年上市以來,售價高達70萬元起的純電動跑車K50上牌量不超過200輛。首款量產車型銷量慘淡,成為前途汽車資金鍊緊張和後續發展困難的導火索。內部人士透露,更大的問題在於,“公司產品的戰略方向有問題,管理也很混亂”。

延伸閱讀:

豐田“可怕的對手”退休了,現代汽車富不過三代?

韓國汽車史上最引人矚目的權力交接已經落幕。3月19日,現代汽車董事長鄭夢九在82歲生日當天正式卸任,只保留現代汽車非登記高管和現代摩比斯登記董事職位。鄭夢九的兒子鄭義宣在股東大會後接任了父親的董事長職位。

鄭夢九是現代汽車神話的締造者。他掌管公司的21年間,現代汽車由一個區域品牌,旋風般地上升為全球第五大汽車生產商,並被豐田汽車前社長張富士夫多次形容為“可怕的對手”。如今,現代汽車即將開啟鄭義宣時代,但他面對的戰場與其父已大為不同。

延伸閱讀:

動力電池新戰局:特斯拉對陣寧德時代?

3月16日,寧德時代股價大跌9.87%,報收119.06元。令寧德時代更為頭疼的是,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自建電池生產線。這意味著,寧德時代不僅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還將出現新的對手。據electrek網站報道,特斯拉正在美國弗裡蒙特工廠建造一條電池生產線試點。與其在內華達州運營的電池工廠不同,特斯拉自行設計了電池生產設備。“希望在電池問題上掌握自己的命運”,特斯拉技術副總裁德魯·巴格里諾如是坦言。

有分析師認為,在電池產能充足、滿足自身所需之後,特斯拉將向其他車企開放供應電池產品。如果以電池製造商的身份重新審視特斯拉,這依舊是個值得警惕的強大對手。如今的合作伙伴松下、寧德時代與LG化學將不得不與之“化友為敵”,動力電池領域或將形成一個新戰局。

延伸閱讀:

直播賣車剛剛起步,但汽車業認為它是未來

新冠疫情暫停了線下消費與生活,鮮有人外出,也少人去店裡看車,為了儘量減少損失,也為了延續業務,汽車經銷商和主機廠商都在往線上轉型。據字節跳動下巨量引擎提供數據顯示,車企、經銷商在抖音平臺開通開播賬號接近5000個,懂車帝直播經銷商數量接近5000家,累計直播場次超過8萬場。

往線上走,是近年來汽車市場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到來,使得進度更加急促。當前,線上銷售無法取代線下,其最大價值是與線下互補。線上銷售的傳播效果很好,但無法精確對準有購車需求的群體;而門店銷售雖然傳播途徑和擴散面較小,但是可以很好地捕捉有意向的購車者並促成訂單。目前來看,汽車經銷商在線上直播賣車的競爭核心依然是產品力和價格。

延伸閱讀:

電池格局風向已變,誰會從中受益?

一直被三元鋰電池壓制的磷酸鐵鋰電池,似乎正在迴歸主流。近日,特斯拉與寧德時代圍繞採購無鈷電池——CTP磷酸鐵鋰電池合作曝光,同時比亞迪磷酸鐵鋰“刀片電池”也開始在3月份量產。受此推動,資本市場迅速反應,首先比亞迪股價迎來兩次漲停,隨後A股市場多支涉及磷酸鐵鋰概念的個股漲停,同時還引發多家鈷業企業的股價跌停。

以特斯拉和寧德時代合作曝光為契機,電池行業再次迎來磷酸鐵鋰與三元鋰的技術和市場的博弈。推動乘用車三元化的政策因素逐步弱化,電池技術路線可能分化,而且寧德時代、比亞迪出現明顯技術進步,使得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電池體積能量密度的差距縮小。種種因素,都推動了磷酸鐵鋰電池行業的邏輯出現變化。

延伸閱讀:

乘聯會:3月車市觸底反彈,預計零售量為103萬輛

3月17日,乘聯會發文稱,3月汽車廠商銷售目標同比下降38%,2019年調研樣本量佔總體市場比例約為81%,通過該比例初步估算,3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量大約為103萬輛,同比約下滑四成,環比將大幅上升。

乘聯會表示,消費者購車的信心在3月也很難迴歸正常,因此3月份的車市仍處於歷史低位,預計4-5月份之後才會逐漸回暖。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汽車的保有量仍有增長的潛力和空間,乘聯會認為隨著有效的政策與市場共同推動,汽車市場能夠恢復生機。

延伸閱讀:

未來5年寶馬研發投入將超300億歐元

3月18日,在寶馬的2019年年度財報發佈會上,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寶馬集團利潤率將由2019年的6.8%下降至2%-4%。該集團已經開始關閉在歐洲和南非的工廠,停產預計持續4周。

隨著疫情的發展,寶馬全球可能會有更多的工廠受到影響。不過齊普策強調說:“疫情在短期內會對運營造成影響,但不會影響寶馬集團繼續保持長遠戰略目標,未來5年寶馬將累計投入超過300億歐元用於研發。”

延伸閱讀:

鴻蒙“上車” ,華為汽車離上路還需多久?

日前,奇瑞汽車發佈了一張帶有“鴻蒙”字樣的新車海報,雖然很快被刪除,但外界已有猜測:高調進軍汽車市場一年後的華為,有望在今年實現產品落地。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縱觀當下的汽車市場,傳統車企面臨經營壓力,智能化轉身緩慢;造車新勢力融資困難,難建生態。可以說,整個市場處於一個博弈的環節,這個過程會持續一段時間。

對於華為而言,通過7年的摸索,華為把未來智能汽車的整體架構和關鍵技術基本已掌握清楚。用華為自己的話說,就是除了底盤、四個輪子、外殼和座椅,剩下的都是華為擁有的技術。鴻蒙上車、車載模塊成熟、自動駕駛通過權威驗證等。可以說,華為已經做好了“上車”的準備。

延伸閱讀:鴻蒙“上車” ,華為汽車離上路還需多久?

網約車之痛:你打不到車,司機接不到單

近年來,隨著投資熱度消退、司機高額補貼退坡,網約車市場的發展腳步趨於放緩。疫情的籠罩讓網約車市場“雪上加霜”。據極光發佈的相關數據,出行減少致使滴滴等平臺日活躍用戶數量階段性下降約50%。這給出行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現金流驟減的同時,他們的支出卻在增加。用戶、司機、企業,都在苦苦等待疫情結束。

如今,除滴滴外,以傳統租賃為主的平臺諸如首汽約車、神州專車和背靠車企的曹操出行、T3出行等“勢力”各據一方,更有“有勇有謀”的跨界玩家諸如美團、高德等加入混戰。各方勢力,正試圖改寫網約車市場遊戲規則。但“黑天鵝疫情”的出現,讓原本是春節需求旺季的中國網約車市場,在今年跌入谷底。人們出行頻次驟減,對於市場中大多數網約車企業來說,是一次“重創”。

延伸閱讀:網約車之痛:你打不到車,司機接不到單

整理 | 李凌峰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如需轉載請私信未來汽車日報(ID:weilaiqicheribao)


卡門內參 | 李斌坦言公司能否繼續經營存疑;前途欠薪致200人離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