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創作多從日常所見開始,假若給你一隻碗,你怎麼寫?

皇城根下聽蟲鳴


《碗》

作者‖魏德昌

碗裡裝滿了歷史

也裝滿了生活

我們曾經多少次因為生活

砸碎了碗

又有多少次因為打碎了碗

創造了歷史

多希望它只是用來裝滿糧食

這是我兩年前寫的一首小詩,剛好以《碗》作為主體。其實不管是散文還是其他題材來說都一樣,肯定有的寫,重點要看誰來寫,這可就區別大了。

每個人對生活的沉澱厚度不同,每個人對生命的感悟深度也不同,再加上生活環境的差異,自我文化修養的高低,很容易促使寫作的人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切入,來圍繞碗創作。

中國人自古講究象形意,中國的文學創作亦是如此,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同樣一個物象,同樣一件事情,在最後呈現出的創作不用多想就知道各有千秋,風格迥異。

常常厲害的人總是扎堆出現,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國家,同一個社會,同一個文學領域都會湧現出不同的優秀創作人。他們的優秀正是體現在對具體事與物的多重解讀和思考,所以文章也就由淺入深,看似生活百態,實則叩問靈魂,有時候讀起來有醍醐灌頂,打通任督二脈之感,此類文章多讀多受益。

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是離不開思考的,而且是獨立思考,這樣將自己的思考與情感,甚至天賦揉捏起來,就會創作出具有自己內涵的文章。

注意,我剛前面也說了“創作人”,為什麼沒說作家,也沒說詩人,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多元化讓創作也更多元化,不管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

當然,這個時代也不乏濫竽充數之輩,藉著時代多元化的格局,趁著時代包容性的善良,譁眾取寵,抄襲剽竊,複製粘貼,此類方法萬不可取。

畢竟創作如果沒有付出自己的勞動、情感和思考,那個強姦了一具腐屍有什麼區別呢?


文旅德昌


碗,象徵著山川北望的父母,象徵著絕跡天涯的鄉愁,象徵著遊子西行的愁緒。下面我就寫一段關於碗的散文,希望對你有所收穫:

《碗》

小時候,記得父親用褶皺的雙手拿起裂紋滿滿的大瓷碗給我端過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一股熱氣順著我的臉龐徐徐升起,卻絲毫抑制不住眼眶打轉的淚花。

坐在門檻上吃著美味可口的餃子,看著山對面搖搖欲墜的夕陽。狼狗大黃俯在身旁,可憐巴巴的望著碗裡芳香四溢的餃子……

歲月不盡浮塵,荏苒盡是輪迴。一顆落葉歸根心卻被飄零四海的遊子身所羈絆,曾經相聚咫尺的故鄉如今卻成了天涯。一天的忙碌後拖著疲憊的身軀浪蕩於高樓林宇的霓虹之下,走進一間餃子店點了一份餃子。吃著熱氣騰騰得餃子,卻絲毫嘗不出芳香四溢的美味。這時,飯店那滿是花紋青花瓷碗映入我的眼簾。忽然,我明白了什麼:與小時候滿是裂紋的大瓷碗相比,這碗多了一絲精美,卻少了一份故事和感情。只不過,這次我再也沒有抑制住眼眶的淚水,它順著我的臉頰滑落到碗裡…











夢歸秋塵


《碗》

我家裡有一隻瓷碗,上面印著藍色的碎花兒,還缺了一個小口。從我記事開始,我就知道它的存在。後來家道變故,幾次易地而居,搬家時無論行李多少,媽媽總是小心翼翼的帶著,年幼的我十分不解。每當我想要把它扔掉時,母親總會微笑著搖搖頭。

等我長大後,我漸漸知道了,這個破碗它並不是什麼前朝古董,所以不值錢。後來買了房,終於定居下來。媽媽把這個碗放在玄關架子上的最高層。

年關將近,我們當地有大掃除的習慣,就是要把家裡所有地方,包括邊邊角角徹底打掃一遍。我拿著雞毛撣子除灰的時候,一不小心碰到了那隻碗,它從玄關上摔落。只聽得一聲脆響,這隻破碗和地板來了個親密接觸。

母親聽到動靜,從屋裡出來,看到滿地殘片的那一刻,她驚呆了。她的眼睛漸漸紅了,淚水無聲的流了下來。

母親傷心了許久,慢慢平靜下來。看著我驚疑的眼光,她嘆了一口氣,給我講述了那隻碗的來歷。

她說她跟我父親是經人介紹才相識的。她的家族是富農階層,新中國成立後,遭到打壓,家裡變得一貧如洗。而父親是貧農家庭,連溫飽都不能解決。

父親給母親的彩禮是三尺紅布,她的嫁妝就是這隻瓷碗,再加三鬥玉米。那三鬥玉米早就吃完,如今連這隻碗也不復存在了。

聽完母親講述這個故事,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同時我為自己的魯莽感到後悔。我知道,這不是一隻普通的碗,而是她的青春。


真忘言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給我一隻碗,我會怎樣寫?”

恰巧我以前就以碗為題寫過(我懷疑出題者監視我!哈哈……),《以一隻碗看中國的方圓之爭》,現摘抄如下!

我吃飯的碗終歸是圓形的!也不細問諸位吃過方形或三角形盛飯的碗沒? 這就是圓滑和稜角的鬥爭了

(我特麼的想到了歌詞_-“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訣!”雖其有確鑿的出處,但我還是喜歡把它當一種不嚴肅的歌詞看待!畢竟‘方’與‘圓’不可隨意轉換!有什麼山竟沒有稜角?)

事實上中國人幾千年就是徘徊在這兩種精神糾結之中! ‘方’至少有了稜角,有了帶頭的,有了規矩!‘圓’卻是失了規矩,失了目標,失了個性! ‘方’是有方位便於管理,‘圓’則是找不到頭尾,管理起來不好編排!

於是北京城修成了四四方方,部隊的行伍四四方方,房屋四四方方,紙鈔四四方方!

但也有例外,以前農村的格局是圓滑的依山傍水,(可惡的是我家鄉如今也發展成了四四方方的!)碗是圓滑的,怕傷了主人口角! 那做人是‘方’的好?還是‘圓’的好?

“百家爭鳴”之前,倒是圓滑一些!“獨尊儒術”以後又變得死板一些!聽得一些奇聞甚至兩軍交戰之前還得先行上一禮,定下一些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這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就顯得有些可笑了!

幸好外族部落的圓滑不講規矩的行事方法在無數次同中原互相攻伐的過程中融合了進來!試想再讓那些所謂的禮儀和繁文縟節荼毒中國人,那日本鬼子來襲,我們還不得給那些畜生鞠上一躬,再講上幾分道理?如此談何抗日勝利?

難怪賈寶玉說他最討厭文死諫,武死勇的愚忠了!看似正義,卻也圖留虛名,這樣的有稜角恐怕也刺傷了旁的大臣和皇帝的了!

“天圓地方”本來就是中國祖先期望的了,銅錢的方圓正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方圓之間自由轉換才是“道”!

統治人的哲學恐怕也在一碗之間,給你造出一個“方”的空間來,再磨平你的稜角顯出“圓”來!“方圓”之間權衡利弊!其威力可不單單是方圓多少裡的範圍了

好了,我的回答完畢,希望您能滿意!


生活中詩歌從名字開始


昔日的艱難陡然在腦海裡跳躍。這隻碗承載我悵然若失哀怨,在風雪交加的大年三十,小芳端著滿滿的水餃,推開我破敗的柴門,我知道她家並不寬裕,就笑著說已經吃過了,煞有介事地拍拍肚皮,一副酒足飯飽的模樣。

她靜靜地,堅定地看著我,那眼神不可質疑,我飢腸轆轆的虛偽,被她一眼看穿。於是我饕餮虎咽,她滿足而欣慰地用雙手支撐著通紅臉龐,眉宇間跳耀著幸福的憧憬。

當我想起她還沒有吃時,碗已經空了,小芳蹦蹦跳跳的在雪地裡歡笑,笑聲掩蓋了怒吼的寒風。我端著碗,使勁地護衛著她的溫度!

然而,她很快就出嫁了,對方是拖拉機手,農村裡特別有面子的人,她父親治病的40塊錢,是突突突的拖拉機送來的,也帶走她一生的幸福!

我參軍的時候,只帶著這一隻碗,戰友們都好奇,也笑話,或者以為是祖傳的文物。

30年來,妻子幾次都要扔掉這隻破舊不堪的碗,都被我的怒吼鎮住了。

去年同學聚會,我和小芳被安排在一桌,我用那隻碗,盛了一碗珍珠水餃,她淚流滿面!

此情可待成追憶!


白露橫江008


還有這樣的問題?讓別人給自己寫文章。給一個碗就寫一個碗唄,給什麼樣的碗就寫什麼樣的碗,給個幾百年前的就從文物的角度寫,給個南貨鋪裡有的就從餐具的角度寫,給個高檔的就寫小康生活,給個破舊的就寫脫貧攻堅,給個土產的就寫自主創業,給個進口的就寫商貿繁榮。給個帶不走的就寫人炫耀,給個能帶走的就寫人慷慨。可以寫到它的產地,可以寫出它盛的東西,可以寫到它需要搭配其它器皿,可以寫所盛食物內容的諸般變化。水無常形,文無定法,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深圳鄭海洲


有水喝水,有飯吃飯……碗裡面有什麼就吃什麼,我沒有理由去說東道西,更沒有條件去挑三揀四。這些都是兒時的記憶了!

今天不一樣了!因為我已經長大成人了!就算自己餓著,也要保證這碗飯每天都是滿滿的……

面對空碗我不憂,端起一碗滿飯我又何喜!日出而作,日落而休,我這一輩子似總是在為這隻碗而努力,又有誰不是在為這隻碗而奮鬥!

……晚安!


茫茫長夜


鄉下的碗大多都是用了好幾十年的,舊時一個村就是一個或幾個生產隊,碗都是隊裡統一燒出來的,匠人之手鬼斧天工,每家每戶都一樣,一個模子裡出來,毫無偏差,功夫!也是,高度的統一就是那個年代的標誌。


蓓蕾LOVE貓1997


建議:更多的時候,寫文章需要以物寄情。把自己的心思所想寫出來。

如果從一隻碗來寫,碗本身是沒有生命的。那就賦予它生命,可以是你睹物生情。也可以是你的一些經歷。讓它充滿了生機,讓人產生共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凡傑茶師


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