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拼了十年,終於有了自己的工廠,想把過去老家的人弄來當管理,大家覺得如何?

行走的油條


本人曾在兩家家族企業工作過,希望從一個外聘員工的視界給題主一點參考。

公司一:先說背景。老闆沒受過什麼教育,自己很小的時候在工廠做學徒工,有一定經驗後以及機緣巧合,他自己開了這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生產型企業。採購是他親哥哥,還有一個哥哥據說是做管理的,後來老闆請了個香港人過來管理,就沒看到他的人影。食堂由親嫂子負責。生產部的所有管理層都是他從老家一手帶出來的,基本同姓。生產線上的員工,有點技術含量的工種也是他老鄉。

從這個組織架構看,儘管老闆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也沒有管理經驗,但他懂得在核心位置配備自己人,所以公司在起步階段還能處於良性循環中。

後來老闆想發展,開始外聘管理人員。前面說過請了個香港人過來做管理,後來離職,我撞進去時都沒有人跟我做交接。我傻傻地幹了前任的活卻沒有前任的權限,很多工作無法推進。比如只要是觸碰到家族群體利益的事項,基本是寸步難行,外聘的管理層反而更好溝通,理解並懂得配合各部門的工作。前面說過有個曾做管理又消失的老闆的親哥,香港前任離職後他又出現了,不懂基本的禮貌及尊重,曾在我辦公室因為某件事沒和我談妥跟我拍桌子,老闆在隔壁當沒聽到。實在是心累,待了半年,我也離職了。我離開不久,聽說公司也倒閉了。

公司二、一樣的背景,老闆也是學徒工出身。我撞進去的時機比上面那家公司稍好點,屬於發展階段,有三家分公司。同樣,我應聘的是普通崗位,由於老闆娘生孩子去了她的很多工作就安排我接手。公司生產線員工大部分是老闆家鄉人,一部分是學校對口來實習的人員。

這個老闆有先進的管理理念,捨得為員工花錢,每年支出的培訓費都是幾十萬。他擅於給員工機會,只要你有能力,公司就願意花錢培養你,哪怕你只是一個生產線員工,因此公司很多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從基層提拔上來的。有了這個前提,我做的工作相對來說好推進多了,各部門都超級配合。真正難配合的其實是那幫跟老闆“打天下”的兄弟,他們是各分公司老總,表面笑嘻嘻應承,背地裡不按方案配合執行。老闆知道情況後給我派了個超級圓滑的負責公司銷售的老總(也是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之一)來兼我的老大,一切難搞的人我全扔給他去協調,後來我的工作做得超級順手。不過因為個人原因我最後還是離職了,老闆打了好幾次電話讓我回去,我生娃了讓我抱娃過去說要給娃一個大紅包。再後來,老闆的公司發展到全國都有分公司,在深圳某個區花了幾個億買了一塊地皮自建了幾棟辦公樓,目前正在籌備上市的事項。

請不請家裡人來做管理,其實主要看題主怎麼界定自己公司目前的發展階段。起步階段,確實需要貼心的家裡人幫自己守好一些關鍵崗位,同時需要這個人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否則就會起反作用。發展階段,還是外聘管理層來得比較妥當。我一直認為,老闆的格局直接決定了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希望我的答案對題主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