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我是內蒙人,由於內蒙古的宣傳導向問題,我在離開內蒙到西安讀書以後,經常會被問到三個經典的問題,我自己稱為“內蒙三連問”,即:“

你們是不是住在草原上?”“你們是不是住在蒙古包裡?”“你們出門是不是要騎馬?

其實我是生在內蒙的漢人,生活在城市中,跟很多其他地方的城市都一樣,也不是在草原上的蒙古包裡住。剛開始被問我還會耐心的給人家解釋,後來已經麻木了,我給的回覆都是:“是的,是的,是的,我們高考考射箭,清華北大的靶子太遠,我沒射中,只好到西安來了。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不過雖然我確實不是住在草原上的蒙古包裡,但是我對騎馬這事還是頗為嚮往的,自己也曾經體驗過幾次。在草原上矯健奔馳,四蹄如飛的駿馬,無疑充滿著健壯豪邁的風姿。在中國古代,馬既善於奔跑,又能夠負重。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狩獵軍事,馬匹無疑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比如唐朝,就十分注重馬的管理,為此專門制定了政策和設立了專門管理機構。隨著大唐國力蒸蒸日上,在唐高宗麟德年間(公元664-665年)達到了巔峰時期,馬匹數量就已經達到了70.6萬匹。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唐朝不但馬匹數量多,而且對馬的熱愛也可以說是空前的。無論是詩詞還是藝術中,馬的意象比比皆是。在唐朝人心中,馬不光是一種牲畜,而是一種人格化的道德和精神,它身上體現著中華文化的豪邁與進取,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情結。很多唐朝人一提到馬,瞬間化身“愛馬仕”,就是喜愛馬的人士。而這種馬文化,也寄託到了很多藝術表現上,在文物中得到了印證。

今天的話題,我們就通過一些博物館的文物,來聊聊唐代馬文化的具體表現,體驗一下唐朝人到底有多愛馬。

01 唐代鞍馬畫——杜甫,你的眼光到底行不行?

在中國畫裡,通常把有關馬的形象的繪畫稱作“鞍馬畫”,這裡當然不是單單指表現揹著馬鞍的馬,也泛指與馬有關的歷史、風俗、人物肖像等等。一句話概括,只要畫面裡有馬,就算鞍馬畫

唐代的鞍馬藝術無疑是與整個唐代的時代發展相結合的,唐代的歷史巔峰階段——盛唐,同時也是唐代鞍馬畫藝術的巔峰時代

。在盛唐,主要是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鞍馬畫出現了很多名家大作,比如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原本已佚,現存摹本為宋摹本,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

但是在整個唐代鞍馬畫領域,要說起真正的大師,一對師徒的名字一定是不會缺席的,他們的名號甚至被記錄在詩詞中,作為盛唐的標誌代代流傳。這對師徒,就是曹霸和韓幹

曹霸,是譙郡(今安徽亳州市)人,一看這個地方,再一看這個姓,有一些歷史功底的讀者應該就明白了,這位應該是曹操的子孫。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開頭就說“將軍魏武之子孫”就說明了這一點。曹霸的主要成名階段是在開元年間(713-741),曾經官至左武衛大將軍。

曹霸畫得有多好?曹霸的好基友杜甫就曾經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這樣描述:“先帝御馬五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這段意思是說,玄宗讓曹霸畫御馬五花驄,曹霸揮毫作畫,畫好的五花驄在御榻上跟庭前的真五花驄兩兩相對,因為畫的太像搞得現場的人都看呆了,玄宗趕忙命人獎賞曹霸。

曹霸的畫工如此精妙,令人神往,可惜的是,曹霸的畫作在歷史中無一存世。所以我們只能從古人的評價中來理解一下曹霸的畫風。北宋書法家黃伯思在《東觀餘論》雲:“曹將軍畫馬神勝形,韓丞(斡)畫馬形勝神。

” 再結合我們後面要說的韓幹的存世作品風格,我們可以推斷:曹霸應該是比較擅長畫比較瘦的馬的,比較注重馬的“骨相”,也就是骨骼結構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說完了師傅曹霸,我們接下來說說徒弟韓幹

韓幹是長安人,根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所說:“

韓幹……善寫貌人物尤工鞍馬,初師曹霸,後自獨擅。”可見韓幹是曹霸的學生。根據《酉陽雜俎》中記載:韓幹小時候家窮,在長安酒店做夥計,有一次韓幹去大詩人王維家要酒賬,王維沒回來,他就在地上劃拉著瞎畫,結果王維回來看見,不勝驚歎,一看這小夥畫的挺好,於是乾脆直接掏錢讓他學畫,“乃歲與錢二萬,令學畫十餘年”。這麼看,韓幹應該是在王維資助的十餘年中拜入曹霸門下的。

曹霸的好基友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也說:“弟子韓幹早入室”,看來韓幹應該是曹霸的門生無疑。但是杜甫對韓幹的馬卻並不很喜歡,覺得與曹霸風格差別太大,還在詩裡懟了韓幹:“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看來,韓幹不光學習了曹霸的技巧,還創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上面說了,曹霸比較擅長畫瘦馬,而韓幹則恰好相反,非常喜歡畫肥壯健碩的馬。這也就是杜甫說他“畫肉不畫骨”的原因。比如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韓幹《照夜白圖》就體現了韓幹的這種風格。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韓幹《照夜白圖》,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照夜白是玄宗的御馬。這幅畫是畫的照夜白被拴在拴馬樁上,但是不甘束縛,努力想要掙脫的場景。在畫中,膘肥體壯的照夜白昂首長嘶,四蹄翻騰,鬃毛豎立,鼻孔賁張,整幅畫面用靜止的載體卻描繪出了運動的狀態。觀此畫,我們彷彿能夠聽到照夜白的嘶鳴聲,看到照夜白鼻孔裡呼出的白氣,似乎照夜白正要掙脫羈縻,縱情狂奔。韓幹的神韻,可見一斑

雖然前面說了,杜甫對韓幹的畫風不感冒,但是這並不影響後人對於韓幹的追捧,為此甚至有的人不惜寫詩回懟杜甫。為了自己的idol,居然連詩聖都敢懟?晚唐詩人顧雲曾經有一首詩《蘇君廳觀韓幹馬障歌》,講的是他在一個朋友處看到一幅韓幹所畫的馬屏風,對韓幹的畫工非常折服。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韓幹《牧馬圖》,藏於臺北故宮

顧雲在詩中這樣評價韓幹所畫的馬:“輕勻杏蕊糝皮毛,細捻銀絲插鬃尾。思量動步應千里,誰見初離渥窪水?眼前只欠燕雪飛,蹄下如聞朔風起。”好像看到韓幹畫的馬就想到了馬匹在北風大雪中暢快奔馳的場景。最後顧雲這樣回懟了杜甫:“杜甫歌詩吟不足,可憐曹霸丹青曲。直言弟子韓幹馬,畫馬無骨但有肉。今日披圖見筆跡,始知甫也真凡目。”意思就是一句話:“杜甫你眼光也就那麼回事。

其實師徒相比之下,似乎韓幹的畫風更受後世畫家青睞,畢竟膘肥體健的駿馬,顯示出了豐厚肥美的風格和雍容華貴的氣質,這也與唐代尚豐肥的審美趨勢更加吻合。藝術本來是個人喜好,有人喜歡瘦的,有人喜歡肥的,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居然要發展到寫詩互懟的程度,也可以算是藝術史上的一個趣事了。從後世鞍馬畫的發展來看,似乎杜甫對鞍馬畫的眼光並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同,也許在大眾眼中,杜甫在這方面的眼光是差點意思了吧

02 唐三彩馬——三花馬還是五花馬?到底馬能有幾個花?

唐代人對於馬的熱愛程度那可是我們現在很難想象的,除了活著時候要把馬畫成畫掛起來天天看,甚至死後也希望有馬陪著。所以有能工巧匠就製作了馬造型的陪葬器物,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著名的唐三彩馬。

唐三彩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以黃、白、綠或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在色釉中加入含有銅、鐵、錳、鑽的礦物質為著色劑,再投入大量的鋁作助熔劑,經過焙燒呈現多種釉彩。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當時唐代等級比較高的墓葬都非常盛行用馬造型的器物陪葬。在《冊府元龜》中記載,唐代名臣李勣(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徐茂功)去世時候囑託家人後事:“明器唯作馬五六匹”,這裡的“明器”指的就是陪葬的器皿。由此可見,當時的用馬造型的器物陪葬是常見的了。

現存出土的唐三彩馬,造型各異,形態萬千,基本上沒有重合的樣子。雖然是靜態的器物,可是由於刻畫太過生動,反而讓人感覺馬隱隱有運動的態勢,以靜態來表現動態。馬未都先生曾經對唐三彩有這樣的描述:“雖站立有奔馳之勢,雖不鳴有蕭蕭之聲。”就是對唐三彩這個特點的最好詮釋。

從造型上來分類,出土的唐三彩大概可以分成三種類型:一是放養馬,二是載人馬,三是鞍馬放養馬就是純自然狀態的馬,也沒帶馬鞍也沒帶韁繩。放養馬出土的形態啥樣的都有,有的抬頭叫喚,有的低頭吃草,有的站著發呆,有的四處張望。這樣造型的馬體現了馬的自然形態,給人不事雕飾,怡然自得的感覺,好像本來雄健的駿馬也變得“萌萌噠”起來。

比如陝西曆史博物館藏的兩座出土於陝西省乾縣永泰公主墓的放養馬俑,就給人以這種感覺。這倆放一塊,好像一個剛吃飽,一個正在低頭猛吃一樣,生動的氣息撲面而來。這讓我有一種回到了大學食堂的感覺,兩個同學一起吃飯,吃得快的總得等著吃的慢的。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唐三彩仰頭馬,低頭馬,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載人馬就相對更復雜,畢竟馬上要有人騎,那就全套馬具都得帶上了。唐三彩載人馬中,騎馬的各種人都有,有男有女,有胡人有漢人,有老人有小孩。比如陝西曆史博物館藏的三彩胡服騎馬女俑,就是女子騎馬的造型。這個女俑身上穿著深綠色的胡服,顯得很英武。在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很多女性都很喜歡穿胡服或者男裝,這也是當時很Fashion的事情。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鞍馬往往就是佩戴馬鞍等等全套馬具但是不載人的馬,這樣的馬往往全身鞍韉籠轡都被細緻入微的塑造出來,顯示出馬具的高等級,也是墓主人的地位象徵。比如陝西曆史博物館藏的三彩三花馬,出土於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之所以叫“三花馬”,是因為馬鬃被精心修建出三縷凸起,看起來好像城牆一樣。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唐三彩三花馬,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能夠被“三花”對待的馬可不是一般的馬,往往是來自西域的名貴寶馬。馬的主人也往往不是皇親國戚也是王公貴族。白居易就曾有詩:“風箋書五色,馬鬃剪三花”,另一位詩人岑參也曾有詩:“紫髯鬍雛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這說的也是三花馬。就連唐太宗的“昭陵六駿”的石刻上,也有著清晰的“三花”標誌。

擼馬一時爽,一直擼馬一直爽,唐朝人有多愛馬?博物館看看就知道

昭陵六駿石刻,上面能看到馬鬃剪成了“三花”

看到這裡,有的讀者可能會問了?不是還有個“五花馬”嗎?這個有沒有?是不是馬“花”越多越好?“五花馬”是出自詩仙李白的名篇《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當時課本里對於“五花馬”的解釋就是名貴的寶馬。其實,鬃毛上有五個“花”的馬在出土的三彩馬中並未出現過,很有可能是李白喝多了誇張的。畢竟您想啊,連唐太宗的馬也就三個“花”,誰的馬還能名貴過唐太宗?還能比太宗的御馬“花”還多?

【懶龍說】

唐代人對馬的愛,是體現在很多方面的。除了本文所談到的,把駿馬畫成鞍馬畫掛起來,做成三彩馬陪伴逝者之外。還會把駿馬做成石刻,比如本文提到的“昭陵六駿”;還要騎著馬打球,也就是馬球(關於這方面內容請移步《 》);還得讓馬跳舞,也就是舞馬(這方面內容請移步《 》)。還有最重要的,唐代人還將駿馬寫進自己的詩中。

由此觀之,唐代人真是不折不扣的“愛馬仕”啊

無論是細膩入微的鞍馬畫,還是威武健壯的三彩馬,這些傑出的駿馬藝術成就其實反映了唐朝時代的輝煌。唐代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巔峰,其昂揚向上的精神和兼容幷包的風氣,無形中與馬的精神元素匹配融合,馬既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又是日常的生活助力,還成為文人墨客藝術家的精神投射。昂揚的時代精神造就了顧盼雄姿的駿馬藝術,而駿馬藝術又為時代的風采留下痕跡。

作為偉大時代的頌歌,我們從博物館中的鞍馬畫和三彩馬等等藝術品,依稀可以想象唐代的雄渾壯闊的時代風貌。那些精美的藝術,蓬勃的神韻,磅礴的氣勢,歷經千年時光,如今依然讓我們崇敬和神往。



參考文獻

1、《瑰麗壯美的鞍馬藝術——唐代鞍馬畫的風格研究》 喬尹冰 首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論唐代鞍馬藝術的成就》 李素豔 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唐馬天下震,驊騮長安肥——唐代鞍馬畫述略》 餘輝 西北美術 2006年第2期

4、《千年藝術珍品——唐三彩馬》 範蔚 深交所 2008年5月

5、《論唐三彩馬的種類、製作與鑑別》 李國強 鑑賞 2016.09

6、《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唐三彩馬擷英》 劉芃 文物鑑定與鑑賞 2014年1月



感謝您關注頭條號懶龍說,如果您喜歡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評論下方與我留言交流 ,或者可以轉發朋友圈,甚至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讚賞”,為作者提供一點點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