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狙击武器与狙击手,是否在实战中更有杀伤力也更省钱?

兂限剘等待灬


狙击手的作用被美剧过分的放大了,尤其是透过瞄准镜的角度,一枪爆头的场面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但是,这种情况就是存在于影视剧里边。在现实的战场上,绝大多数的伤亡还是由于各种弹片,象解放军在两山轮战中,按理说这种战场上,使用的还是各种枪械居多,但是按照解放军的统计,无论是越军的伤亡还是自身的伤亡,都是各种破片伤占据了80%,枪弹伤占据的比例还不如地雷伤。

狙击手要求位置相对固定,在攻防转换快的作战中,其实作用有限,你哪去找合适的狙击阵地。

狙击手的火力支援,对于小分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这些小分队由于运输能力有限,不可能携带很多弹药,这样火力支援能力主要依靠精确火力,这种情况下狙击火力就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一般狙击手至少携带100发左右子弹,就算是2发子弹干掉一个目标,也可以干掉50个,对于小分队来说就是足够了。

对于美俄的步兵分队来说,缺乏合适的榴弹发射器才是他们大量使用狙击手的原因,尤其是美国,美国的马克19榴弹发射器威力大,但是太过沉重无法跟上徒步步兵的步伐,而M203枪挂榴弹发射器的有效射程太近,对于距离800-1500米这种距离上的点状目标缺乏有效的火力手段,只好用枪打了。

其实,象狙击步枪对付的目标,用这种榴弹发射器最合适,这种东西是用威力换精度,我不追求精确命中,我确保摧毁,使用狙击步枪还有一个是否命中的问题,在1000米以上的距离上,子弹飞行距离上各种因素对于命中的影响太大,风、空气质量什么的都有可能,甚至是射手的呼吸没有调整好,都会影响子弹的命中,子弹就是那么点大的东西,偏离目标10厘米就会对杀伤效果有严重影响,尤其是那种喜欢打头的,偏了10厘米就打不着了,失去了这个机会你要打的目标马上就会隐蔽起来。而一发榴弹就有这个容错机制,只要在几米之内爆炸,你这个目标就跑不了。

南非产的MLG140转轮榴弹发射器,有效射程也是太近,虽然能够伴随步兵的行动,但是射程不能满足要求,它的射程比枪挂榴弹发射器没有远多少。

但是对于军队来说,狙击手最适合的场景是,小分队行动,或者是那种战线固定,机动相对比较小,但是如果是大规模的机动作战,狙击手的作用就要小的多。而狙击手的训练难度不小,而且所需要的器材设备也并不便宜,当然这些器材再贵,相对于重型武器来说也是比较便宜的,但是训练难度还是很大的。

现在,狙击手在部队的编制中有所增加,但是总的数量还是不大,象美军中,每个步兵营里边也不过是一个排18个人,分成9个狙击小组。这样的数量已经是不少了,而且在正规作战中,狙击手的确是可以节约子弹,但是作战距离也近,那种2000米以外射杀对方目标的战例就就那几次,不是普遍现象。大部分杀伤还是通过破片来实现的。


红色手电筒


不会,这不仅更费钱(因为狙击手的器材本身就非常金贵,狙击手的培养也费时),而且也只会在实战中让敌军觉得: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沙雕的操作。

随便举个例子吧

有一天,你们步兵班坐着两台悍马在城区日常巡逻,到一个拐角时候车辆减速。忽然一枚子弹直接击杀了一号车机枪手,你是班长,判断出狙击手是道路左前方200米的建筑内打出来的。你立刻让第一台车里的兄弟全部下车到边上巷子隐蔽,二号车组员下车,机枪手和司机待命。


然后你带着一号车的组员从侧边建筑群走,绕开了狙击手,到位置后一脚踹开了房门,丢了个震撼弹进去,然后队员鱼贯而入,把里头的狙击手小组打成了血葫芦。

此时对面另一组狙击手发现了队友伤亡,因此立刻调转枪头压制你所带领的一号小队。你示意队友离开窗口,并伏倒,然后拿起单兵电台通知二号小队敌军防卫。

二号小队操起了车载M2HB机枪,朝着敌军另一组狙击手位置一顿咚咚咚。12.7mm的穿甲燃烧弹以18000焦耳的动能穿透掩体,把里头的狙击手打成了需要用铲子收拾的血葫芦。


疯狗的轻武


不会。

狙击武器很贵,训练狙击手的成本更是高昂的一匹。

咱这边公开的LR4子弹就50块钱一发了,要知道,训练狙击手就不能节约子弹。

别看咱又布置了那么多的10式大狙,但这枪其实不是用来打人的,这枪是用来打皮卡的。

为嘛?

说回“更有杀伤力”以及“更省钱”,这两个关键点。


在实战中,符合使用要求的是IED以及汽车炸弹。



这种,路边炸弹。

随便的什么,120mm、155mm炮弹组装一下,甚至煤气罐、各种简易自制炸药都可以。反正也是埋在地下,再弄个简易的遥控引爆设备。

话说,布置地雷都比弄个路边炸弹有技术难度。

美国大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一多半都是被这玩意吓出来的。

这种路边炸弹预防起来也有些办法,比如车队里弄个信号屏蔽器就好了。

但信号屏蔽器也不是万能的,布置路边炸弹时可以用线控。用一根很长的导线链接着炸弹和引爆者,引爆者在一定距离内挖洞藏好,其甚至不需要盯着炸弹看,自有观察者下达引爆指令。

只不过这样就是个大工程了,布置路边炸弹讲究的是快,再加上布线,这就是个长期的工作。只不过,相对于其他攻击方式的高成本,这种布线型的路边炸弹更加的具备威胁。

毕竟你作为目标的话,手里的信号屏蔽器不好使了。

路边炸弹不好使也可以弄汽车炸弹,这个比线控路边炸弹的成本可低多了,电影《红海行动》里很客观的描述了那玩意的可怕。

冲到关卡前,崩!

一辆不行可以有多辆,弄一辆能开的汽车才多大成本?四面八方弄一批汽车炸弹,那场面!

所以,咱弄这么多半自动的12.7mm大狙,用的大多还是穿甲燃烧弹或者穿甲高爆弹,其实就是为了防汽车炸弹。

在那玩意靠近前,用10式大狙朝其发动机狂怼!

除了路边炸弹或汽车炸弹,还有简易火箭弹。

107火,火箭弹界的AK。

新闻上经常报道,以色列又受到火箭弹袭击,以及近期的美军基地被受到了火箭弹的袭击。

制造火箭弹稍微复杂一点,但其成本也比培养狙击手廉价多了。

还有近几年流行的简易无人机炸弹,游戏COD16里有相关场景,简易无人机加炸弹才多少钱,拿这玩意往直升机上撞,性价比无敌了。



顺便一提,拿这种SVD改以及类似产品的叫“精确射手”,精确射手干的是“神枪手”的活,负责中距离上清除硬茬子,和狙击手有功能上的差异。

类比一下,神枪手就像是大众里的帕斯特,能当官车用,“适应”面很广。

而狙击手呢?

最低档次的也是奔驰S级这种老板座驾,高档的有劳斯莱斯这种。

李安拍过一部电影,《双子杀手》,里面有个很精彩的狙杀场面。

还有《杀手代号47》、《双狙人》、《生死狙击》,等。

秒懂不?


睦健持兵


实事求是的说,大规模制造高精度狙击步枪和大量培养狙击兵起不到提高战斗力的作用,反而会对武器采购费增加负担,并且降低了营连分队的火力打击密度。

作为狙击步枪它的加工要求远比一般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高,从武器制造的角度来说,突击步枪班用轻机枪(一部分外军称:重管步枪)加工最困难的枪管采用冷锻造工艺,通俗的说:就是将一节中心钻孔的钢管坯料(里面要放一根阴纹膛线芯棒)的一头卡在冷锻机的旋转卡盘上,然后开动冷锻机由四个黄铜锤(每个20公斤)匀速锤击管坯,一直锤击到需要的枪管尺寸,是一个内挤外压拉长的过程。

这种冷锻制造枪管工艺速度快,适合大规模制造,同时由于工艺流程少加工工时就会降低,同时也降低了采购费。但这种加工方式只适合低档次枪支的生产,因为在冷锻过程中将枪管的金属链全部打断了,使用应力下降,造成了枪管的寿命降低,更严重的是它的加工精度不够,会让子弹飞出400米后散布面积加大,飞到600米后子弹的散布可能到了几米开外,这样大的散布怎么能用在狙击步枪上呢?
所以,狙击步枪这样的高档枪采用枪管


膛线切削工艺,也就是在一根定尺的管坯内使用拉刀将膛线加工出来 上面这张图片里左侧就是要加工的枪管坯,那根细钢杆就是拉刀杆,蓝色的是机加冷却油管,橙色的油嘴。

拉刀法加工出来的枪管质量和精度都非常高,有效的提高了狙击枪的射击精度和枪口初速度,非常适合远距离狙杀目标,但这种工艺也有问题,体现在加工速度慢,不适宜大规模制造,而且加工费用高,整体性的增加了狙击步枪的采购费用。
一支高档的狙击步枪的价格要超过五六支M4突击步枪的价格,一般国家的军队根本采购不起,更严重的是狙击步枪原则上使用专用子弹,比如说:巴雷特大狙使用“挪威比赛级”子弹一发就要超过30美元,实在是太贵了就连美国都用不起,在一般情况下都使用M2重机枪的普通弹,可问题是经常使用普通弹对枪管膛线的磨损很大,用不到几百发精度就会限制下降,也就失去了远距离精确狙击的目的。


现代步兵班或者步兵营连分队的火力打击已经非常细化了,野战条件下营连分队的主要武器是轻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单兵火箭、迫击炮,狙击步枪和突击步枪,构成6000米的火力打击范围,并且要求火力打击密度很高,一挺自动榴弹发射器战斗射速50~80发/分钟,相当于一分钟内往1500米外的50平方米范围内投掷了50~80颗手雷,这样的密度是空前的。而狙击步枪上是单发的栓动步枪,它的好处是射击稳定,可问题是单发射击火力密度不够,战斗射速10发/一分钟已经非常快了,一班10个人都拿狙击枪一分钟才发射100发子弹,这显然是太慢了,并且对于狙击枪来说这样搞的射速精确型会严重下降,相反一个班的人拿突击步枪射速至少是狙击枪的10倍以上,火力密度不是狙击枪可以比肩的。

10式12.7毫米反器材狙击枪,光学瞄准器材的价格很贵!不低于一台高性能专业单反相机的价格。

从装备的价格和火力输出密度来说狙击枪都不适宜大量的装备,而狙击手的培养工作更是长时间的,需要从普通战士当中层层选拔,对他们的要求是沉重、冷静、耐得住寂寞、心理素质极佳...这些都不是普通战士那样做到的,从兵源上说也不可能选拔出较大数量。

所以,大量制造狙击装备和大量培养狙击人才都是小众的。


皇家橡树1972


你将战争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狙击枪并不便宜,它的价格往往是普通步枪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比方说《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厅长那支国产CS/LR4 7.62㎜口径狙击步枪,价格要26万一支。这个价格差不多能买20支95突了。

第二,培养一名狙击手并不便宜,也不容易,而且也不是谁都能当狙击手的。

首先狙击手头脑要非常觉着冷静;其次狙击手必需要耐得住寂寞,可以在同一个地方长期潜伏,纹丝不动。头脑不冷静,不能长时间耐得住寂寞长期潜伏的人是当不了狙击手的。

另外,狙击手要学的东西也非常多,比方说懂得测算和修正子弹弹道,这个就需要很好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了。像《我是特种兵2国之利刃》里,吴京饰演的何晨光用有效射程800米的88式狙击步枪击中1200米的目标,就要经过精密的测算子弹的弹道了。数学和物理不好的人玩不了这个。除了这些外,你还要学好战场伪装。毕竟敌人也有狙击手,有反狙击手的系统,有各种红外、激光、电磁报警、探测、定位系统,战场上还有地雷等东西,这些都需要学。而且你出去执行任务,还需要会使用各种交通工具,需要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也是必备的技能。军队培养一名合格的狙击手不容易,所以将军人都培养成狙击手根本不现实。

最后,狙击手的作用有限。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深入敌后猎杀高价值目标,在战场上破坏敌方重要目标节点,狙杀敌方的狙击手、指挥官、炮手、机枪手、炮兵观察手等目标。也可以使用“巴雷特”等大口径狙击步枪打击敌方的轻型装甲目标,迟滞敌人的进攻。而且,在战线相对静止的战场狙击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比方说二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后的格罗兹尼战役,朝鲜战争时期的“零敲牛皮糖”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等。如果战线快速移动,狙击手很难找到表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比方说闪电战,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地面钢铁洪流风卷残云般一扫而过,狙击手面对这情况,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血染战旗红


不存在的,这样只会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这种操作只会更加浪费钱,完全没必要。

早在二战中,这种方式也仅仅是巷战中有一定的优势,巷战中那会儿需要大规模的使用枪去解决问题,而且比较适合狙击手发挥。但是你要是野战什么的,你还费事飞机坦克这些东西。像二战中苏军那些狙击手,相比他们在实战中的作用,远不如他们在宣传中的作用。


现在的话,狙击手的作用也都是在治安战当中作用比较明显。再不就是那些低端局的战争,比如叙利亚战争那样,双方还都是使用轻装步兵在打。而你像伊拉克战争,美军凭借那些先进武器,摧枯拉朽般的给伊拉克打趴下了,地面出兵之后,坦克向前冲,哪里有人就一炮打过去完事了。尤其是,地面出兵的时候,对方都没什么抵抗余地了。

尤其现在打治安战,狙击手的作用更多的都是掩护任务,去解决对方的一些火力点,这点,步兵班里的精确射手也可以做。而为了对付对方狙击手,你也可以拿单兵火箭筒直接一炮轰过去,就算不死,也被炸的目瞪口呆了。或者你步兵摸过去,丢雷丢震撼弹,踹门进去一顿扫射。


再有看前面某个答主说的,可以几百米之外狙击对方指挥官。敌方指挥官都暴露在你眼皮子底下了,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战争?而且,这类斩首行动,美军在一月份就做了一个教科书般的斩首了,斩首苏莱曼尼,直接出动无人机,发射反坦克导弹去轰了他不就完事了。你要是怕他不死,对导弹改装一下也行。


你要是用狙击手,打不打的中是一回事,但是别管打不打的中,那狙击手都是九死一生。对方指挥官出现了,附近肯定有重兵集团,到时候你咋跑?

正因如此,目前部队狙击手一般只部署在营以上的单位,或者是直接部署在特种部队。你部队没精力培养那么多狙击手,一大帮人都等着当两年兵退伍呢,哪来那么多留队的。而且那高精狙+子弹也是很贵的好吧,给部队徒增那么多成本,作用还没那么明显。

但是战争中,你开战了,钱一般不是问题,虽说你一颗导弹比狙击枪贵,但是在老百姓眼里,人命更值钱。现在美军什么的,都是能用无人机就用无人机,最讨厌的就是死人了。

现在广泛应用狙击手的,都是那些国家已经被占领了,那些反对的武装放冷枪用的,但凡他们有足够的小导弹,他们都不愿意拿狙击步枪去打。


军武文斋


是的,以小利益博取更大利益,如前些时候,叙利亚政府军干掉了叛军的总司令,这是狙击手起的作用,这就是以小换大的好处,把对方主骨干做掉之后,让他们乱成一锅粥,这样一来,迅速瓦解对方集团。记得L115A3远程超级狙击步枪(下图),是世界上最牛的狙击枪,它在海外的售价是24万元,一名优势的狙击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有些狙击枪使用的子弹,也很昂贵,每颗子弹价值是50元以上。每次在训练中,教官肯定会说,子弹贵,省点用。怎能说大力发展狙击武器与狙击手更省钱?价值不便宜,但物有所值。



相反狙击手和狙击步枪相比其他兵种优秀,但各种费用,不会是便宜的,比普通步兵造价高。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独立战争时期,摩根来复枪(下图)营蒂莫西莫非在三百码外射杀英军将领,这也成为萨拉托加大捷的一个原因。这是大力发展狙击武器与狙击手的由来。

优秀的狙击手在狙杀人物的时候,总会选择离目标越远越好,可是人的眼睛视距,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大大限制了,狙击手的安全半径和狙杀半径。所以需要一种能帮助,他们的瞄准器材,就这样瞄准镜诞生了。瞄准镜拉近了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可以从瞄准镜里,清楚的看见目标的弱点,或者会发现他是个高级军官。

个人认为狙击手会陆战中,在关键时刻起作用,很多战例是狙击步枪和狙击手,在紧要关头能决定胜负,如反恐、营救,为战友提供掩护,现代战争不可缺的部分。


森林狼6


当然了,在敌人进攻的路上依次设置击狙点,三个一组,或5人一车,配有快速撤离隐藏工具,各种击狙武器配置,隔仨公里一个点,5公里公里一班,10公里一个排,采取一击就撤,等敌人到达战场目的地已是时过境迁,损兵折将,斗志减半,屡战屡败…最后再来一个迎头痛击!


用户高远


怎么可能呢?我怎么感觉这思想停留在二战,哦不,停留在一战呢?


先不说别的,咱们先说这个思想,这和当年鬼子的“精准射击”而不发展冲锋枪的思想这么像呢?最后的结果也看到了,就不必我多说。
好的我们回来,题主这意思是要大规模换装狙击步枪吗?一支95式步枪的单价在3000元左右,而一支CSLR4的单价可是达到了26万,这也是它被叫做“二六万”的原因。而且培养一名狙击手容易还是培养一名普通士兵容易?哪个省钱一目了然。

况且我之前说了,你配这么多狙击手那不是回到二战了吗?炮火覆盖警告。

M2HB:和你们的掩体下地狱去吧


南黎23333


个人感觉,随着无人机等智能探测设备的逐渐兴起,在大规模的实战中狙击武器与狙击手的作用逐渐的减弱。

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的作用,可以用在反恐等小股战斗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