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導語:字節跳動入局似乎給“網大”和“爛片”找到了另一個生存之路。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2020註定是全球影視行業最動盪的一年,橫店關停到復工一波三折,影院為尋生路亟待開業,好萊塢停擺,電影撤檔改檔,各大電影節延期······整個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但是,電影作為一個資本運作的藝術產品,逐利是它持久發展的必要條件,一群已經入坑的商人藉機尋找生存下去的手段,儘管被業內人士所不齒,但卻在特殊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關注。

《囧媽》在線上免費播出成為新契機的開端,儘管影片質量不佳,口碑撲街,但是“免費”讓其獲得了無數網友的諒解,也為字節跳動入局長視頻內容端奠定基礎。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字節跳動嚐鮮後繼續注資買下《大贏家》的版權,並於3月20日免費在旗下各大平臺播出,雖然沒有像《囧媽》當時那樣盛況空前,但是仍然收穫了無數網友的點贊評論。再加上該片翻拍自日本小說《遊戲永無結束時》,日韓早年翻拍過該作品並獲得了不俗的口碑,所以這一次《大贏家》在口碑上可謂完勝《囧媽》。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可是,相比於韓版《率性而為》,這一次內地的翻拍似乎並沒有跳出窠臼,只是中規中矩的完成了本土化改編,比較合格的完成了劇情推進,在條條框框下表達了我們都理解的正能量口號。


劇情緊湊,質感“網大”


《大贏家》當然並非毫無亮點。劇情緊湊,邏輯清晰,笑點合理是它的優勢,它有當年《夜店》的影子,也有室內情景喜劇的套路,相比於在大銀幕,小熒屏似乎更適合這部影片。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然而,鏡頭語言直白,剪輯偏電視劇化,臺詞小品向依然是這部影片的問題所在。如果放在影院播放,其瑕疵會被無限放大,很難獲得如今的口碑和評分。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總體而言,這部影片更傾向於網絡大電影,用最簡單的方式收割網絡受眾的歡笑,用最直白的表達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鳴,用最圓滿的結局讓廣大觀眾輕鬆觀影。


“大”與“小”的博弈,沒有大贏家


僅憑兩部線上電影還不能斷定小屏電影時代就要來臨。只能說再這樣特殊的時期,為解燃眉之急,片方選擇了自媒體平臺快速變現。字節跳動也需要這個機會來實現市場“下沉”,迅速在三四線城市鋪開與快手等平臺分庭抗禮。從其選擇的這兩部影片便可窺知一二:喜劇類型片為主,內核心靈雞湯式,演員要接地氣,劇情簡單易懂。平臺深知手機看電影的人群習慣,也瞭解如何在小屏互動中獲得流量並把持用戶粘度,一切其實都在資本的掌控中,試圖讓萬民習慣小屏觀影帶來的快感。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但這並非直接判定“影院已死”!誠然二十多年前很多人就開始唱衰傳統觀影模式。可是,事實一次次證明無論是好萊塢市場,還是日韓市場,亦或是新興的中國內地市場都一度換髮了前所未有的第二春。

如果沒有2020年的這一次天災人禍,全球電影票房預計會小幅增長,雖然增長乏力,利潤被逐年削薄,但總的態勢是向好的。畢竟技術帶給電影的革新也帶動了傳統觀影方式的再一次崛起。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而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變化確實給全球影院帶來巨大沖擊,很多中小影視公司瀕臨破產,各種劇集和影片停拍給市場造成了史無前例的損失。人們都在說流媒體將藉機衝上雲霄,以Netflix為首的各大平臺將挑戰老牌勁旅的寡頭地位。但不要忘了,流媒體的背後也是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無法拍攝是傳統與新興共同面臨的難題!

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到被宅在家中的觀眾很多時候並不是心甘情願接受流媒體帶來的內容,無數觀眾都在期盼著早點解禁可以湧入電影院重新找回看電影的感覺

所以說,這場戰“疫”對影視行業來說沒有誰是真正的“大贏家”。


大銀幕依舊不可替代

如果當年《阿凡達》的首映是在流媒體播出還會有當年的現象級口碑嗎?如果當年《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選擇在視頻網站播出你能感受到120幀的神奇嗎?如果今年的《1917》只選擇在網上播出,你能感受到沉浸式的戰爭場景嗎?

影院大銀幕的存在給電影創造了更多表達的方式,也給創作者帶來更多的藝術靈感。誠然電影是大眾藝術,但只要還有1個人願意在影院看電影,還有1個人願意為大銀幕創作電影,那麼它就永遠不會消亡······

電影不死,我們每個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小屏入局,誰會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