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洋”的名稱,原來是這樣來的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球上的這四大洋,人們都比較熟知,那麼“四大洋”的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

“四大洋”的名稱,原來是這樣來的

  一、太平洋——“和平之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四大洋”的名稱,原來是這樣來的

  公元1513年9月26日,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巴爾沃亞從巴拿馬海岸見到此洋,命名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委託,率領船隊尋找通過東方的航線。經過四個多月的艱難航程,越過狂風惡浪的大西洋,穿過麥哲倫海峽,他們進入了新的大洋。時值當時天氣晴朗,風平浪靜,與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麥哲倫便把這個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稱為“和平之洋”,漢譯為“太平洋”。

  二、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棲息地”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20%,原面積9165.5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大西洋呈“S”型,以赤道為界被劃分成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四大洋”的名稱,原來是這樣來的

  大西洋源於古希臘神話中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普羅米修斯因盜取天火給人間而犯了天條,株連到他的兄弟阿特拉斯。眾神之王宙斯強令阿特拉斯支撐石柱使天地分開,於是阿特拉斯在人們心目中成了英雄。最初希臘人以阿特拉斯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土地,後因傳說阿特拉斯住在遙遠的地方,人們認為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的棲身地,故有此稱。

  三、印度洋——“通往東方的海洋”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根據NOAA數據,印度洋的面積為705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9.5%;體積為264,000萬立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9.8%。

“四大洋”的名稱,原來是這樣來的

  印度洋的名稱最早見於1515年中歐地圖學家舍爾編繪的地圖上,標註為“東方的印度洋”,此外“東方的”一詞是和大西洋相對而言。奧爾大利烏斯編繪的世界地圖集里正式稱之為“印度洋”。因為古代西方對東方的瞭解很少,只傳聞印度是東方的一個富有的國家,因此到東方就是到印度,通往東方的航路也就是通往印度的航路。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東航尋找印度,便將沿途所經過的洋麵統稱之為印度洋。

  四、北冰洋——“北極之海”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地球四大洋之—,是世界最小最淺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於地球最北端,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著,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通過格陵蘭海和許多海峽與大西洋相連。

“四大洋”的名稱,原來是這樣來的

  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個,面積僅為1475萬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為1097米,最深為5527米。古希臘曾把它叫做“Arctic”,源於希臘語,意即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國地理學家B.瓦倫紐斯首先把它劃成獨立的海洋,稱大北洋;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命名為北冰洋。改為北冰洋一則是因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則是因為該地區氣候嚴寒,洋麵上常年覆有冰層,所以人們稱它為北冰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