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個班級的學生是全校水平最高的,老師也是精挑細選的,什麼原因會導致這樣的班級成績不好?

主流非優秀教師


如果針對整個班級而言,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普通班和尖子班的成績評價標準不一樣。二是某一次考試的某一科成績落後。如果評價標準是一樣的,從總成績來看或者從某一科的長期成績來看,則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01 尖子班的絕對實力遠超普通班

我是高中老師,教書28年,從未見過普通班成績超越尖子班的情況。

我們學校裡班級分為三個層次:勵志班、實驗班、普通班。進校時的中考錄取分檔次相差約40分。勵志班的最分低也比實驗班的最高分要高,實驗班的最低分比普通班的的最高分要高。所以,不同層次的班級之間學生成績有著很大的差距。

下面這張成績表是我們學校2018屆5月西南聯考的成績,表中紅色框中是應屆勵志班,藍色框中是復讀勵志班,黑色框是普通班,其它班是實驗班。勵志班的總成績平均分幾乎要高實驗班100分。實驗班與普通班差距不大是因為高二時,學校推廣使用平板教學將班級進行了調整。25到30之間是復讀班,總體比應屆班要差。

其他每次考試情況都差不多。

02 普通班整體成績超過尖子班的情況

如果是班級整體成績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

第一、評價尖子班和普通班的標準不一樣,也即這個成績是相對成績,不是絕對成績。全市以及學校對班級進行考核時,肯定是按不同的班分層次考核的。不可能拿普通班和尖子班用同一標準來考核。比如這次西南聯考,勵志班會劃定一個達標線是532分,班級總平均分達到532分才合格。實驗班達標線是426分,實驗班總平均分達到426算合格。這樣,勵志班就有兩個不合格,而實驗班中卻有5個超過了達標線。我們就會說實驗班比勵志班考得好。但這個考得好是按相對指標來講的。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的獎勵都是按各自班級的相對標準來計算的。所以,老師們更喜歡帶普通班。因為普通班稍微努點力就能超指標。但勵志班的指標已經非常高,很努力也難以超額完成,即使超也超得不多。得獎金就要少。不過呢,勵志班有名次獎和清華北大獎。另外,帶勵志班也是一種榮譽。因為帶勵志班的最低都是市級優秀老師。

第二、如果是講絕對成績,那麼可能在某一次考試中,其中某一科尖子班的成績比某些普通班低。這種情況只是偶爾發生,不能是常態。原因在於某一次考試中,某一個學科,普通班的老師講課時,講到了幾道考試原題。這種運氣也是存在的。

03 普通班個別學生成績超過尖子班的部分學生

這一種情況就屬於正常情況。實際上,進入尖子班的學生最後的十幾名,與普通班靠前的十幾名入學成績差別不是很大。且一次中考成績有很大的偶然性,從實際水平看,可能差不多。


普通班的前幾名受老師關注更多,受到獎勵也多,因此,信心會越來越大。從而有效促進了這些學生的學習。而在勵志班的後幾名的學生本來與普通班前幾名差別不大,再加上長期處於勵志班的末尾,在學習信心上有很大的影響,微一鬆懈,就可能考得比普通班的前幾名差。

從實際情況來看,每個普通班都有成績超過部分勵志班學生成績的。下面是2018屆有5月西南聯考中非勵志班的前100名,第二列表示班級,最後一列表示名次。每個班級都有進入前100名的,但每個班都只有一、兩個學生,並且除了3個人之外,其他人都在50名以後。進入前100名的學生絕大多數仍然還是在勵志班。

04 最後來說一下傳說

在傳說中,還是出現過許多厲害的老師,他們能把普通班帶成尖子班,並且是全國知名的尖子班。當然我沒有親自見過,但我相信是真實的。並且我非常崇拜他們。

最著名的是北京22中的孫維剛(上圖正中為孫維剛),是一名數學老師兼班主任。1980年開始,他進行了從初一到高三的六年一循環教學教育改革實驗,共進行了三輪半(2002年因病去世)。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他招進來的這些學生,是連當地重點初中都考不上的學生。經過他六年教育後,是什麼效果呢?

第一輪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線;第二輪班,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華;第三輪班,40人中的22人升入清華、北大。1996—1997年度全國數學聯賽中,全班有14人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