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世界有這麼多城市的街道變得空空蕩蕩。全球化的依存越是緊密,就越是像多米諾骨牌一般,被病毒這樣的意外輕輕一推,便潰散一片。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你們會覺得自己脆弱不堪。你們會想,這難道就是社會的末日?難道一切都結束得如此之快?你們會讓自己不要再想。”意大利作家弗朗切斯卡·梅朗德里寫道。

文章刊登在《解放報》上,是以過來人的角度寫給法國人的信。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回到家,你們就會吃飯。你們會胖。你們會在網上找健身視頻。”“不少人在睡著前會想,禁足結束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辦離婚。很多孩子就這麼被懷上了。”“你們的孩子會上網課,他們會令你們抓狂不已,也會令你們快樂無邊。”“當你們打開窗戶,大聲播放《I Will Survive》,我們會讚許地望著你們,正如不久前的二月,曾在陽臺上高歌的武漢人曾望著我們那樣。”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類似的感受我們都體會過了,但我們此前那般煎熬的時候,也很難想象到,整個世界都將如此。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設計師 Jure Tovrljan把奧運的標誌重新調整了一下,這也是當下很多人的心態。不難想象,等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事情都會因此而改變。分開的手沒那麼容易再牽回去。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當我們把自己約束起來的時候,一個驚喜是:有很多動物回來了。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在意大利撒丁島的卡利亞里港口,

船舶停運後,

海豚開始大膽地游到港口來玩耍。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一貫遊人如織的威尼斯運河裡,一大群魚兒也是清晰可見。 其實,它們一直都生活在這裡,只是此前因為汙染,河水渾濁不清。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停擺了幾天,汙垢就沉澱了下去。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在首都羅馬,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這些鴨子所在的地方,是往日羅馬最熱鬧的景點——特雷維噴泉(許願池),《羅馬假日》裡主人公約會的地方。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在芝加哥謝德水族館,
同樣因為遊人退去,企鵝獲得了在館內參觀的機會。當然,這是工作人員的善意安排。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亞,有一匹馬跑到了大街上。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還有野豬帶著孩子,大概是第一次來到城市裡觀光。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看到它,你肯定會想起,1月30日,這隻在武漢空蕩蕩的路上奔跑的野豬。不知道它是好奇心太重,還是迷了路。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還有這隻同樣在武漢午夜狂奔的兔子……
當每天都是各種沉重新聞的時候,看到這樣的畫面,會有本能的喜悅,但很快,這種感覺就會變得複雜起來。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同樣複雜的感受,也關乎正在變好的空氣。不難想象,與能源和運輸有關的各種廢氣的排放量都大為減少。科學家監測到的排放水平可能會是10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還可能繼續下降。中國和意大利北部的二氧化氮含量大幅下降,。氣候網站Carbon Brief的一份分析報告認為,在兩週的時間內,中國的能源使用和排放量大幅下降了25%。專家們認為,這很可能導致今年中國的碳排放總量下降約1%。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NASA圖片顯示新冠疫情下因經濟放緩,中國空氣汙染明顯改善。圖片來自BBC.

就在去年,很多科學家還在激烈地抨擊政治人物對全球變暖視而不見,悲觀地認為人類會錯過干預的窗口期。現在,在如此廣泛的範圍內,發生了這樣戲劇性的衰減。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這是個讓人笑中含淚、代價慘重的結果,也是一個尖銳的提問: 一方面,疫情緩解後,各國政府一定會想盡辦法重新刺激經濟,人類無法承受可能是破紀錄的經濟衰退,動物也好,空氣也罷,一定會被放到更不重要的位置。汙染大概率會出現“報復性反彈”,那甚至會被視為社會恢復活力的指標。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人們就越缺少籌碼來容納生存之外的事情。就像開篇援引的弗朗切斯卡·梅朗德里,在那封信裡也寫到了這個難題:

“那些提議把這一切當作契機,讓地球重生的人,會使你們一邊大開眼界,一邊心緒不寧:二氧化碳排放得少了,地球呼吸得順了,但你們呢?這個月末,你們怎麼去付水電煤呢?你們不清楚,見證明日世界的誕生,究竟可喜還是可悲。”

“有人會告訴你們,共同的努力讓社會團結一致,所有人正同舟共濟。沒錯。這場經歷會讓你們徹底改變對個體的看法。但人們的階級歸屬依舊有天壤之別。禁足於花園露臺應有盡有的豪宅中,還是禁足於地處陋區人滿為患的公房裡,這絕不是一回事。同樣,在家辦公與就此失業,也無法同日而語。”“一起登上抗疫大船,對不同人而言,意味是不同的,因為相同性並不存在,而且從來也沒有存在過。某時某刻,你們會明白,真的是太難了。”
(全文請看:這裡;翻譯王春明)


而另一方面,無論是這次的疫情,還是正在加劇的全球變暖,都是目前這種經濟運轉和生活方式的結果。何況,研究人員也在擔心,

如果變暖加劇,由凍土融化釋放出的新的或重新出現的病原體,如炭疽、天花等,還會對全球構成嚴重威脅。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美劇《末日孤艦》( The Last Ship)中,虛構的就是科學家去往北極,要在古老的動物遺骸中找到抗體,那是救贖人類的最後希望。

對於疫情,科學家其實警告過很多次。比如,有媒體提到,2009年一個高級別的研討會上 ,科學家就提到新病原體出現的速度在增加,原因是“荒漠化、汙染和氣候變化,以及人類與廣義環境的關係,都為病原體在人群中傳播創造了機會。”


事實證明,從東方到西方,都沒有認真聽取這些警告,也沒有建立很好的反應系統,最後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永久凍土層融化後,融水慢慢釋放到環境中,可能帶來的還有它隱藏的各種病原體。 病毒的傷痛已經多次應驗,全球變暖的後果又只是科學家們杞人憂天嗎?
發展和保護,這樣的難題將會長期交織在一起,持續、尖銳地考驗人類應對的智慧。從個人到社會,如果沒有反思和改變,可以想見:就像應對病毒一樣,前面犯的錯誤越多,後面的難度就越大。沒有多少僥倖的空間。

人類剛關幾天,動物就回來了……但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968022

https://mp.weixin.qq.com/s/wwtd3243MA2AdBS8hdDt0A

https://www.theatlantic.com/photo/2020/03/photos-quiet-emptiness-under-coronavirus/608272/
https://www.boredpanda.com/animals-in-streets-during-coronavirus-quarant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