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春節期間,第一次網絡免費首映的電影《囧媽》引發了全網熱議。兩個月後,大鵬的《大贏家》選擇了當第二個吃螃蟹的影片。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影片的豆瓣評分達到了6.8,這在近年的國產喜劇裡是個不錯的分數。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大贏家》改編自經典日本小說《遊戲的時間不會結束》,劇本的下限有了保障。再加上疫情期間的影片荒,小編對這部《大贏家》自然是充滿了期待。

但是,小編失望地發現,導演有些“認真”過頭了,《大贏家》連最基本的講故事都沒做好。

大鵬飾演的嚴謹是一名銀行職員。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人如其名,嚴謹做事非常認真,甚至嚴謹地有些“一根筋”。

一天, 銀行和警察局合作籌備一次演習,來預演銀行被搶劫時的營救。

嚴謹被行長欽點扮演“劫匪”一角,看上去呆呆傻傻的他展開了精心籌備。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演習開始後,所有人都認為這只是一次走過場,對嚴謹扮演的“劫匪”不當回事。

但嚴謹死死捍衛自己的“責任感”,硬生生地將一次演習真實地還原成了搶銀行現場。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隨著演習的進行,原本的一次“走過場”越來越瘋狂,最後竟演變成了一場萬人矚目的大戲。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故事聽上去很吸引人,但實際觀影時,觀眾總是會一次次地出戏。

因為是一部喜劇,為了製造笑點,導演對“搶銀行”的道具進行了“認真”的設計。

然而,這些道具成了大bug。

劫匪頭套是皮卡丘,武器是水槍,用紙板來表示人質的狀態,用香蕉當炸彈…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這些無厘頭的道具確實有不錯的“笑果”,但是非常破壞影片的代入感。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如此“嚴謹”的嚴謹,把搶銀行計劃做的這麼周密,怎麼在道具上就突然不嚴謹了呢?您去地攤上買把玩具手槍,買幾個玩具炸彈不行嗎?

觀眾好不容易隨著大鵬的計劃進入“銀行劫案”這一情景,一看到這些搞笑的道具就又被從影片裡給推了出來。這些太過“兒戲”的道具在反覆提醒觀眾:“這幫人是在演戲,這不是真的!”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試想一下,觀眾如果總是站在這樣的“上帝視角”,看電影和看流水賬有什麼區別呢?

觀眾們擁有“上帝視角”,影片裡的角色們卻“入戲”地越來越深。

影片中途,聲帶損壞的妹妹為了鼓勵嚴謹,終於敢於當眾開口說話了。由此,被劫持的“人質”們被感動了,開始認真配合嚴謹進行演習。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這個轉折實在太生硬了。


一直說牙疼要去看牙的,不疼了;要急著回家陪女兒過生日的,不急了;之前一直對銀行經理點頭哈腰的大堂經理,硬氣了…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尷尬之餘,不禁讓人感嘆一句:認真是個好東西,包治百病。

除了道具,導演還“認真”地要去昇華《大贏家》的主題。

不巧的是,這進一步破壞了故事敘述的流暢性。

例如,演習中途,“人質”中有孕婦臨產,演習只得暫停。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劫匪”嚴謹把孕婦送了出去,又從銀行外面選了一位攝影師進來充當“人質”。這位攝影師為嚴謹成功“搶銀行”提供了關鍵幫助。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可以想象,即使沒有孕婦臨產這個突發事件,嚴謹也完全可以“搶銀行”成功。

影片中非要插入一個攝影師,就是為了為嚴謹的獨白做鋪墊,以便突出和昇華主題。

嚴謹的大段獨白,概括起來就是“我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與社會格格不入。於是我不滿、抱怨,才變成了窮兇極惡的劫匪。如果你像我一樣,就要保持本心,不要踏上歧途。”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這麼一段獨白,實在生硬至極。

首先,影片中,嚴謹被家人和同事排擠的情節並不多。

相反,嚴謹的父母像打了雞血似的,全力支持他的演習。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銀行的同事們,被嚴謹搞得直到大半夜都回不了家。可他們不僅沒有群毆嚴謹,甚至還嬉皮笑臉地陪著他“搶銀行”。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柳巖飾演的女同事,更是和嚴謹好上了。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我不僅沒看出來嚴謹的境遇有多麼糟糕,反倒覺得他活在愛的包圍之中。

退一步講,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沒受過同事的氣?又有誰沒和家人發生過觀念上的衝突?如果因為受了氣就要報復社會,世界早就亂套了。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所以,影片中的這一段獨白相當蒼白無力,是為了煽情而煽情。

《大贏家》的主題其實不錯,這個世界需要認真做事的人,認真的人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但《大贏家》敗就敗在導演“認真”地過頭了。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導演“認真”地希望把電影的主題掰開了,揉碎了,餵給觀眾。一個新穎的故事,卻因為這些畫蛇添足的情節變得七零八碎。

“認真”過頭的《大贏家》,卻忘了怎麼好好講故事


觀眾,有自己的理解能力。

而電影導演,只需要流暢地講好自己的故事就夠了,切勿“認真”過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