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孩子剛出生之後,他們對於外界事物其實是較為陌生的。加之本身瞭解不夠,就常常會表現出來恐懼不安的情緒。當然有一部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現出來男子漢氣概,就會在一旁進行相應的訓斥,甚至表示“膽子這麼小,長大以後怎麼談責任”,這樣的訓斥真的正確嗎?有些時候簡單的一句話,就導致親子關係問題越來越明顯。在孩子恐懼時,他們最希望爸爸媽媽做的是什麼嗎?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避免傷害到他們的內心。

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娟娟家的孩子今年三歲了,但是在娟娟看來,她家孩子就是一個膽小鬼,長大之後沒出息,甚至她也常常將這樣的話語表現出來。希望能夠刺激孩子變得膽大一些,畢竟自己老了之後還要讓孩子養老。當然軍軍孩子膽小狀態,她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記得有一次自己約上幾個寶媽一起出去玩,大家也都帶著孩子,當時有好幾個孩子看到河邊有魚就相約去抓魚。突然在這時自家孩子卻說“媽媽我不敢下去,我害怕水”,沒曾想聽到這些話之後,周圍的寶媽就笑了幾聲,讓娟娟感到十分的尷尬,認為自己孩子讓自家落了面子。後來她才發現自家孩子不僅怕水,還怕車、怕打針、怕打雷閃電。

在此之後,她就認為自家孩子展現出來比較脆弱的狀態。每每提到這個事情,也是讓她異常的憂愁。男孩子表現出來這麼軟弱的狀態,長大之後該怎麼辦?所以每次孩子表現出我害怕之時,她也會嚴厲的訓斥,給孩子講道理,讓他變得有勇氣,敢於探索。可是說了幾十遍,孩子也沒有任何的反應,還是對她說“我害怕。”

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心理恐懼絕對不是講道理就可以克服,寶媽選擇的方式很關鍵

很多寶寶一提到孩子內心恐懼,她們一定會選擇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放寬心。

“沒事,你看別的孩子都出去玩了,你也去吧。大家在一起絕對沒有問題的,你不要太擔心。”“閃電害怕什麼?也不會有你說的小妖怪,快點睡覺吧!”

“打雷你就睡不著覺了是吧?看我不收拾你,再不睡覺滾出去。”

或許在媽媽看來,這樣的話尤其能夠起到鎮定的作用,讓孩子內心不再恐懼,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所畏懼的東西不能快速的糾正,甚至在經受這些恐懼事物之時,內心還是較為脆弱的,媽媽的話只會讓他們更加擔憂。當然除了我們上面所說講道理之外,這些方式最好也不要選用。

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1、訓斥孩子沒出息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會對他們本身的性格特徵有一個標籤化的反應。比如孩子比較外向?內向?所以之後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時,他們也會覺得性格和這些事物有相應的聯繫。一旦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和他們內心的標籤不一樣之時,父母就會異常的煩躁,甚至通過訓斥的方式趕鴨子上架。只是我們也應該想一下,面對自己較為恐懼的事物之時,別人的訓斥會帶來什麼?厭惡。

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2、無視孩子的請求

孩子在較為恐懼之時,他們會選擇安全的港灣,而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較長,必然而然就成為了孩子依靠的對象。所以在孩子內心擔憂害怕之時,他們會請求父母的幫助。只是對於一些狠心的父母來說,就會無視孩子的請求,甚至還在一旁嘲諷孩子。一次兩次孩子不會有太大的反應,但是多次就會致使親子矛盾出現,孩子也會變得缺乏安全感、歸屬感。

3、過分的寵溺

除了我們上面所說兩種狀態之外,現在很多孩子出生之後就處於421家庭之中。長時間如此,周圍其他人對於他的寵溺也是較為明顯。面對孩子比較恐懼的東西,爸爸媽媽以及老人也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孩子,但是這樣的方式正確嗎?如果孩子沒有自己面對困難的能力,長大之後也就只能成為所謂“沒出息”的存在。

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孩子恐懼的時候,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學會這3點

在孩子較為恐懼之時,我們就要通過共情的方式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根據一些兒科教育專家的研究,我們也可以得知這三種方法很有效:

1、擁抱孩子,給他們安全感

肢體接觸一直以來是讓人最為舒適的、最為安心的一種狀態,所以在孩子恐懼之時,爸爸媽媽首先應該做的不是訓斥打罵,而是擁抱孩子,讓他們感知到父母永遠在他們身邊。即使孩子怕一隻蟲子、怕水、怕電,我們也不應該嘲笑他們。這樣的擁抱其實就是給孩子心理一定的慰藉,讓他們認識到父母存在的重要性。

2、脫敏實驗

對於女孩子來說,內心害怕可能問題不大,畢竟她們本身就展現出來較為脆弱的狀態。只是對於男孩子,恐懼的事物過多就會影響到他們本身的發展,所以父母也要想盡一切辦法進行糾正。上面所說的脫敏實驗就是比較靠譜的一種,適當的讓孩子接觸他們內心恐懼的事物,慢慢的瞭解這種事物本身的傷害性,孩子也會明白到底如何去正確對待?

孩子恐懼到崩潰,家長還在靠講道理安撫?這些正確做法你應該知道

爸爸媽媽幫孩子做好所有事情,孩子必然而然就會展現出來軟弱的狀態,因為他們沒有必要自己去拼去闖。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不因為生活之中一些常見的事物而擔憂、害怕,就要給他們自由,不要過多關注孩子的生活,適當的嘗試才是進步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