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激;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2020年春天的網絡開學季,濱州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為學生們組織了一場特別的醫學生在線宣誓儀式。這份《日內瓦宣言》曾是每一位走入醫學殿堂學子的“職業思修課”。今天,在全球應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時期,在中國廣大醫護人員勇擔大國重任的重要時刻,

濱醫遵循“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疫情,發揮專業優勢,將課程思政進一步納入醫學生思想教育、專業教育、學風教育中,融進基礎醫學課堂,利用多種方式方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助力醫學生醫德的塑造和養成。

從微觀求知全貌——組胚老師的詩意引導

“病毒肆虐中,醫護往前衝。百姓全民居家中,期待風雨晴。在家別閒著,只把電來衝。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來衝鋒。”這首琅琅上口的小詩,是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張洪芹老師在線上教學開課公告裡寫下的,同學們親切地稱她為“小詩姐”。“小詩姐”在她的網上教案裡更是時時處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知識的講解中,“團結就是力量——皮組織的特化結構”“硬骨頭的由來——骨組織”“兄弟同心——長骨的結構”“精忠報國的衛士——免疫細胞”……這些巧妙的引喻,既使她的課堂滲透著一種愛國、奮鬥、必勝的情緒,也促發學生更有效更生動地理解組胚知識。“疫情當前豈敢忘憂國”,張洪芹老師說,醫學課堂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技能傳授,而是滲透著精神文化和生命關懷的課堂。

緣於此,組胚教研室在採用“線上教學”保證同學們進行課程學習的同時,從課程導語導入,從知識點的學習導入,從知識點的拓展學習導入,多種形式展開了別具一格的課程思政教育。2019級劉靜怡同學印象深刻的是,每節課後老師都會把課堂內容寫成生動的小詩或小品文,“感受不只是新鮮,更有啟發,讓我們明白仁心與妙術必須兼具不可分割的道理。很喜歡這種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式,非常感謝老師們的良苦用心。”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從人體探知報國經——局解老師的育人衷腸

疫情之下,前方抗疫人員在夜以繼日地奮戰著,身在後方的學子,該幹些什麼呢?解剖學教研室王志強老師說:“看到前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大家總會激起滿腔熱血,如果用這份熱情點燃自己對學習的渴望,是一名醫學生目前對祖國最大的貢獻!”基於這種認識,解剖學教研室的老師們在課程設置體系中,突出強化了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和理論密切聯繫實際的觀點,以此來觀察和研究人體的形態與構造,也考量自身能力與社會服務之間必要的儲備與銜接,用解剖學的精細告訴大家:埋頭苦幹學知識,穩紮穩打練本領,積得量變成質變,學成報國更珍貴。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局部解剖學以其繁雜的知識和精細的操作,佔據了醫學生頭疼課程榜的前十名,而想要精熟脈絡叢生的複雜人體,伏案的苦功夫必不可少。解剖學教研室的老師們通過“老師課前留問題——學生分組熱討論——課堂呈現精彩答”的線上教學環節,用“手術切口位置”“神經損傷後果”等一系列“高難度”的問題,給“心意浮躁”的熱血青年們降火,讓同學們意識到,僅有理想與激情是不夠的,想要成長為對社會有大作為的青年,需要的歷練如血管走行一樣複雜多變,需要的知識儲備如解剖操作一般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需要的判斷力如辨別神經一般準確無誤。老師們這些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讓不少同學感同身受,薛揚同學表示:“看著大批醫生、志願者鏗鏘上前線,自己也時時有著追隨前行的衝動。可靜心看課本聽講解,才發現解剖學還有那麼多的知識等待掌握,從醫學生成長為合格醫生報效祖國和人民,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

現在飽學知識、掌握技能也是最好的愛國方式。”

從抗疫感知醫德——基礎醫學的思政魅力

基礎醫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如何給這個基礎學科播下精神傳承的種子,進而培育出一大批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醫學人才?“關鍵在於做好專業與思政的融合,在課程思政上下功夫”,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蓋立起介紹,近兩年,著重在三個“關口”上實施突破。一是在“端口關”,以“教研室+黨支部”共建模式,通過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課題研究等形式,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三是在“目標關”,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凝練“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編寫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三是在“渠道關”,以學生為中心,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挖掘科學人文精神,強化科學素養、創新意識、人文關懷、生命健康和職業素養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今年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湧現了大量的醫護楷模,其中就有很多濱醫的校友和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以仁心妙術同疫情作戰,為我們的老師開展課程思政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案例教材”。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結合學科特點,給同學們呈現了一幅中國當代抗疫的“科研圖譜”——1965年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學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1999年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2015年科學家屠呦呦因研製抗瘧藥物榮獲諾貝爾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科研人員攻堅克難有效阻擊病毒在國內蔓延。學校生化教研室的謝書陽泰山學者團隊也因成功研製兩種檢測試劑盒,上了生化課堂的“線上熱搜”,讓同學們倍添自信心和自豪感。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免疫學教研室以“疫路攜手,醫起前行”為議題進行在線輔導,

通過計劃免疫、疫苗研發和新冠病毒肺炎診療中的熱點話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理性思考當今疫情,提升治病救人、逆行而上的職業素養;生理學教研室以“國有疾,何以禦敵”為主題,既展現抗疫戰線中鍾南山、李蘭娟、王辰等院士的“主心骨”風範,也展示90後醫護工作者在抗疫中的“生力軍”作用,激勵00後的同學們為將來守護這個世界做準備……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探秘|網紅的戰“役”期醫學課程思政,從哪裡來?


抗疫時期,線上專業課程的“思政味道”,在師生線上互動交流中散發著別樣芬芳。基礎醫學院發起“關於疫情,我想說”主題討論,僅僅幾天時間,就收到百餘份同學的跟帖回覆,或致敬前線醫護工作者、或歌頌無私奉獻的精神、或呼籲宣傳防護措施、或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現在的我作為一名醫學生,首先要學會擔當,居家學習不斷檔、不給國家添麻煩;利用自己所學去向身邊人普及這次新冠肺炎的防疫知識。”“疫情當前的線上課堂,我看到了聽到了師長們衝鋒的身影、踐行的諾言。我是新時代青年,責任在肩,榜樣在前,願循著前輩們的足跡,珍惜學習的時光,牢記仁心妙術的校訓,為人民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你所站立的地方叫做後方,希望明天你有能力有底氣奔赴戰場,成為一個直面病毒戰勝病毒的最勇敢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