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曾掀起過一項全民運動,從未被記載,卻轟動全國

藍天白雲下,成群麻雀在自由地飛翔、嬉戲、覓食....等無憂無慮,自然和諧的情景,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市民的善待。

然而20世紀50年代末的麻雀卻沒有如此幸運,在麻雀的進化史上,一度曾遭到幾乎絕種的滅頂之災。

歷史追溯到1956年,上海郊區和糧庫曾開展消滅麻雀運動,被消滅的麻雀達49萬隻。


舊上海曾掀起過一項全民運動,從未被記載,卻轟動全國


到了1958年,上海又開展兩次大規模的消滅麻雀運動,先後出動500萬和780萬人次,共消滅麻雀60餘萬隻。

1960年再次發動大張旗鼓的消滅麻雀運動。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共出動100萬人次,消滅麻雀70萬隻。至此,就全國而言,被消滅的麻雀恐怕要超過億萬只了。

為何要對麻雀屢下狠招?


舊上海曾掀起過一項全民運動,從未被記載,卻轟動全國


原因十分明瞭:麻雀屬四害之一(蚊子、蒼蠅、老鼠、麻雀) ,理由是:麻雀吃稻穀糧食。麻雀要與人爭口糧,消滅麻雀的理由就很充分了。

麻雀是否屬於害鳥?

1956 年,上海的鳥類專家提出了不同觀點,指出:對麻雀的害與利應作分析,不應全面否定。但此等聲音太弱,未被採納。

直至四年後中共中央發出指示:“麻雀不要再打了。”之後,這場史無前例的消滅麻雀運動才告終止。


舊上海曾掀起過一項全民運動,從未被記載,卻轟動全國


​記得曾經天尚未亮,在全市統一指揮下開始行動。 由於全市統一行動,頓時各種器具的敲打聲此起彼伏,驚天動地。

這使尚在睡夢中的麻雀,不知發生什麼事情,紛紛鑽出巢穴在黑暗中亂飛。可憐的麻雀呀,飛到東被鼓聲嚇退,飛到西被鑼聲驚走。在如此“四面楚歌”的強大攻勢下,被嚇死的、撞死的、累死的麻雀紛紛落地,人群開始收繳戰利品。許多工廠、機關、學校開著掛滿麻雀的吉普車、卡車,還有勞動車送往集中地點。

這是一幅令人驚訝的畫面:死亡的麻雀堆積如小山。


舊上海曾掀起過一項全民運動,從未被記載,卻轟動全國


那個年代,麻雀連遭滅頂之災,以至若千年內,市區不見麻雀蹤影。電影《烏鴉與麻雀》中,把舊上海生活在最底層各行各業的市民,比作“麻雀”,兩者頗有相似之處:普通,平凡,眾多,頑強地求生存。就憑一點,人與麻雀也許是息息相通的。

難怪在多次圍剿麻雀的運動中,從許多市民疑惑不解的眼神中看出:對麻雀的憐憫和無奈的心情。

實踐證明:麻雀雖然也吃谷糧,但谷糧不是其食物的主要來源。有資料表明,在解剖數萬只麻雀後發現,麻雀胃裡80%是害蟲。於是在科學麵前,麻雀才得以昭雪平反。


舊上海曾掀起過一項全民運動,從未被記載,卻轟動全國


經過數十年,在和平環境中繁衍生息,麻雀家族又興旺起來,而上海又把麻雀列為保護鳥類。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市民的善待,麻雀已成為上海地區為數最多的鳥類。

從麻雀被作為害鳥遭圍剿到被列為益鳥加以保護,人類也在不斷反思,唯有尊重科學,踐行科學,才能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