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

有哪些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

极乐

1.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思考他为什么说这个

昨晚我爸打电话给我,告诉我1月下旬的时候杭州天气可能会不好,让我注意保暖。

我告诉他我一月中旬就会回去的,老爸很满意的挂电话,停止了给我弯曲杭州天气的进程。

他其实这句话只是告诉我:过年早点回来,我想你,但是他么那个年代的人是表达不出来这种思念的,会绕用各种绕口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情。

快到圣诞了,女友和我讲最近有个男生经常追求她,今天还给了她礼物,她说完之后停了一会儿,这个停顿是为了看我的反应,所以我理所当然的开始吃醋,开始和她表达爱意,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打开了t宝。

其实她告诉我这件事的动机只有两个:

a.试探一下你是不是在乎我。

b.我想要圣诞礼物

4岁的小侄子打电话给我,说想我了,想我去上海陪宝宝玩。

他的需求有两个:

a.家里确实无聊,想我带他出去烧火,带他出去玩各种刺激的

b.他想吃糖,只有我会偷偷给他糖吃

我自己确实无法去上海,所以我告诉他,杭州最近有怪兽,我走不开,但是我打怪兽国家发我糖作为奖励,这些糖都寄给他吧。

当我不懂这个道理的时候,觉得世界真心复杂,和一个人交往真难,但是慢慢的开始掌握这种思维之后,世界在慢慢变得简单起来。

这种能力需要练习,练习的方式是换位思考,初期肯定经常出错,但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不会活得混混沌沌了,每一次成功的感知或者失败的感知,都是知识库的一部分。

这也能培养观察能力,当你确实的在使用这个能力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以前你和别人的矛盾都是你们在讨论不同的问题,识别不了对方需求,表达不出自己的需求。

2.主动交流,多去赞美,决定一个人对你看法的是你们的关系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不错的女性朋友,我和她出去玩总发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难度不一样。

当时我还处于愤青年纪,我觉得她之所以是简单难度,是因为:我们更愿意帮助漂亮女生定律。

后来又结实了一些男生,他们也简单一点,我才意识到,我缺乏他们的一种品质:主动交流。

但是当时我自诩清高,不屑于这些人际技巧,后来我自我反省,才发现这不是正直,而是自恋。

我曾经一直存在着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坐在图书馆里面,摆出专注的态度,前面放着一大摞大部头书籍,总能吸引到有丰富内涵的女生。

这种幻想是来自一种自恋,不愿意付出,认为以优秀就能获得别人青睐的自恋,骗自己罢了,除非我长得像梁朝伟,不然别人都没工夫看我前面的书到底有多厚。

我开始试着放下我那卑微的自尊心,多与人交流,多平等的交往,不再去不切实际的幻想着对方被我深深吸引,世界的难度在降低。

我会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主动和阿姨聊两句,几次之后她就能认识我,我发现自己的饭也变多了。

在杭州救助站实习的时候,多交流这个品质帮了我很多。

因为我早上起得迟,食堂是7点开放,我8点才起来,每次阿姨都会给我留吃的,以前早上都是饿肚子,只是因为我有一次和阿姨聊了聊各自的家庭之后状况变了。

那时候住在山上,没电视没网络,非常无聊,晚上会下山玩玩,之所以能下山玩,是我那时候找门卫下棋,和他抱怨过这里无聊,他告诉我晚上可以下山玩,10点之前回来,他帮我留门。

主动沟通真的能降低生活难度,不要一上来就表达自己的需求,熟悉之后对方自然愿意为了你麻烦一下自己。

人都是喜欢能让自己获利的人,赞美是最简单的建立关系方式,到卖蛋饼的店夸他蛋饼好吃,说不定聊两句之后她会给你做的大一点。

夸中年妇女漂亮,夸少女温柔和吸引力,夸男生成熟,夸长辈对自己的耐心,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能让你的世界变得很不一样。

越来越多的体验让我真实的认识到:决定一个人对你态度的,不是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们的关系。

我在救助站受到更多的照顾,不是我在山里还算稀有的大学生身份,而是我和他们都很熟,

我最近迷恋吃羊骨头煲,我发现我的羊肉总比别人多,不是因为我长得帅,而只是每次吃完我都和老板娘唠嗑。

3.找准自己的角色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和老师的关系这么好?是不是你更擅长与拍马屁?

是的,确实我拍马屁比较厉害,但是我觉得更关键的是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学生,老师和学生关系好,意思就是师生关系好。

学生的要求就是尊重知识,热爱学习,只要做到这一点,和老师关系不会差的。

我觉得鉴别一个人成熟度的就是找自己位置的能力。

几个朋友打牌,你一定要赢,一定要表现自己的聪明,和别人合作,别人出错牌就一肚子牢骚,大家都是朋友,一起玩无非图个开心,如果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总想表现自己的优异,总想获得别人的赞美,没几个愿意和你玩的。

领导开会不敢发言,怕同事觉得自己装逼,开会是上下级,同级交流,就需要表现自己的看法。

生活的复杂性在于有时候你的角色会冲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主要角色,对次要角色做到心安,生活能变得顺心很多。

4.焦虑来自你的想象,别人对你没有预设,预设是你自己给自己的

在积极心理学的课程上时常有一个小活动:

站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吼,放开了吼。

如果有过这样的体验的人一定能有一种很神奇的经验:

我坐在下面,想着自己等下要上去,特别的紧张,很担心自己到时候吼不出来,越想不紧张。

但是当我真的站在上面,放开了吼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和我想的不一样,当能够专注于自己吼出来的时候,焦虑全部消退了。

一个心理学实验:

一批志愿者,告诉他们体验歧视,在他们的脸上做出疤痕,然后让他们分散在每个公共场所,晚上回来的时候让他们讲体验。

很多人都说自己遭受歧视了,而事实上,他们在出去的时候工作人员以补妆为借口已经把他们的疤痕擦去了。

对外界的焦虑,来自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会篡改你在外界收到的真实信息。

我们焦虑与人际,大多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其实别人压根没觉得你应该优秀。

5.找到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时常会说优质的男性与女性更懂得尊重别人,他们不容易生气,不会强迫别人,他们温文尔雅,这些都并不来自与他们有更高的忍耐力,更高的情商,只是他们不在乎。

凯撒大帝英勇无比,长老团围攻凯撒,他如战神屹立,直到他在刺杀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此处感谢各位知友的提醒,是布鲁斯),他失望的放下了自己的武器。

即使最优秀的人遇到自己在乎的东西也会变得脆弱。

而不再去在乎外界的看法最好的方式是你回避外界,而是找到真正自己努力和在乎的东西。

在我的咨询体验中,来访者有两个阶段变化最大:

1.接受现状,他的焦虑会明显减轻

2.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他的抑郁开始消退,生活变得积极

当能发觉来访者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咨询已经变得很容易。

其实不必羡慕那些积极的人,你想模仿他也不可能,如何做到的答案在你心里,很多人会问,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

找到自己想要的这句话第一个字是找,每当你找的累了,都告诉自己:我这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

6.一种感受只能被另一种感受替代

当你发现面前有一个小姑娘在哭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男性一般讲个笑话,给个棒棒糖,希望用开心代替她的哭泣。

女性一般温柔的抱抱,问她怎么了,给她安慰和抚慰。

我们明明知道如何对待悲伤,却从来不对自己使用。

当你悲伤的时候,你不知道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出去玩一玩,找点快乐的事情做一做,你不知道你需要好好的安慰自己,鼓励自己,我们总是强迫自己不能悲伤,应该振作。

绝大部分对待自己的方式都是很暴力的,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哭泣,你走上去,凶狠的和她说:不准哭!再哭我就打你!

这样的方式怎么能让那个小姑娘不哭?这样的方式怎么能让自己的悲伤消退?

悲伤和痛苦是压抑不住的,但是你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感受代替他。

7.别指望有人能理解你,降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期望

我曾经之所以痛苦,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这么美好,而我如此不幸。

我现在之所以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本身就很恶毒,有人对我好,有人赞扬我,都是我赚了。

别人不会懂我,也没有义务懂我,包括父母,我没有理由恨他们,让别人懂我是我自己的事情,但凡有人愿意懂我都应该感激。

世界很糟糕,而我很幸福。

8.把时间从压抑自己的欲望解放到如何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欲望

我时常会收到一些私信,比如说:我常年手淫,戒不掉,怎么办?

我喜欢乱花钱,控制不住自己逛淘宝,怎么办?

一次次压抑自己的行为与欲望,一次次在无法压抑中自责与痛苦,不是你意志力不够,而是方法错了。

之所以迷恋手淫,之所以迷恋花钱,因为你的生活本身太无聊!

无聊的生活,手淫和淘宝是唯一的多巴胺释放途径,我们会迷恋上这种快乐。

但是这种快乐有代价,你要阻止这种行为,其实也就是在阻止这种快乐,这时候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自己打自己,你的绝大部分主观能动性都调动不起来。

小时候喜欢吃橘子,但是橘子上火,不能多吃,但是控制不住,

后来爸爸买了荔枝,这才是真的甜,于是不想吃橘子了,开始吃荔枝,但是荔枝贵,不能多吃,但是又控制不住。

之后和二丫发明了两个人光着身子玩过家家的游戏,每天放学也没空回家吃荔枝了。

欲望满足所释放的力比多你是控制不住的,之所以需要控制是因为单纯的满足自己代价太大,你需要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寻求其他更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

与其每天控制自己,不要偷邻居的内衣自慰,还不如好好读书,培养品质,多赚点钱,让自己更优秀,找个老婆回家各种cosplay。

与其删除淘宝,不如培养爱好,做点公益,

生活中有其他事件能够释放多巴胺了,我们就不会在迷恋代价巨大的多巴胺了。

【精彩评论】

极乐老师的回答,整理一下:1 换位思考,想想别人为什么这样说 2 主动交流,与其他人维持良好的互动 3 降低对世界的期望,接受现实的美好与糟糕 4 拒绝焦虑,因为别人无法感受到你的焦虑假如你不表露出来 5 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要达成的目标,生活就会变得开朗和有动力起来。 6 善用吸引力转移法,戒掉坏习惯。 7 找准自己的定位 8 适度放松以缓解压力。

评论:

关于第二点我也曾思考过,但是总觉得有一种在利用别人的感觉,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做一些事情。虽然实施起来甚有成效,但是由于不能排解这种不和谐感我就放弃了这种做法

回复:

是的,不同意第二点。从人际关系的利益来说,可能是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但从更大的人生意义角度来说,这样隐瞒甚至扭曲自己的观点,只为了得到一时的喜欢与帮助,真的又心累又有点憋屈。不喜欢或者不认同,可以不要攻击,微笑带过就行,但还得总是夸这个抬那个,真的有点功利了。时间长了也适得其反,别人也会思考你的赞美含金量,身边有这样的例子。总得来说,我们再追求人生便利,首先得忠于自己吧。

回复:

称赞别人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美,不是想着利用他人,其实,赞美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

回复:

我也不喜欢第二点,同觉得目的是在利用别人,虚伪,而且有种人情社会的感觉,好像破坏了公平,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人之常情也不可避免

评论:

你默默听他装逼就好了,别反驳他,这样会让人讨厌,毕竟谁都有虚荣心,而且你是他盆友让他装下逼又何妨?

回复:

也可能是他真的想炫耀,但是如果这对别人来讲,只是很普通的消费能力,也可能人家只是单纯的分享,只是对你来说他是在炫耀,因为可能你们的经济水平不同。其实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虚荣心,这是很正常的,你就当作分享,赞美几句,这不是虚伪,也不是奉承,因为拍马屁是有利益性,目的性,所以,心胸开阔一点,赞美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回复:

那又怎样,你知道他是炫耀就够了,你知道他是因为本身不够强大的炫耀,而你本身能不受一点影响就够了

回复:

如果你比他更有炫耀的资本你还会在乎嘛,就像老鹰看到小鸡炫耀自己可以飞了会不爽嘛,微微一笑就好,你的不满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提高自己才是正道。

回复:

我们认为聪明人就应该听懂别人的话,就应该怎么去做心知肚明。所以聪明人做错事总会被别人怪罪。而愚人,或者庸人,听不懂,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就是这样。所以,做个庸人,愚人也挺好的,至少没那么多负担。

回复:

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只是第一步,之后你的行动取决于你的目的,比如你想让对方开心你就顺从他,想让他不爽,就不听他装逼,或者破坏,质疑他炫耀的过程。

作者提出的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是为了更好让我们去交流,表达,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评论:

第1条所描述的那个女友,简直像心机婊了呀。想要圣诞礼物,用这么深的套路来玩男朋友。不觉得她的话带着威胁,暗示吗?到底是试探还是作?不觉得如果买错了礼物,接下来就要戴绿帽了吗?感觉这不像是纯朴的恋人之间的关系。

4岁的小侄子套路也用得得心应手呀。想吃个糖都能想出这么老谋深算的策略,还会信你打怪兽赢糖果的鬼话?

想问一句,玩心机很有意思?

想问一句,恋人之间怎么就不能简单说一句,我爱你,想你陪我过圣诞节,送我个什么礼物。

4岁的小孩,怎么就不能说一句我想吃糖了。

回复:

对付暗示装作听不懂就可以了。

对于志在必得的职位和薪水,自然不必绕弯弯,强取也好豪夺也好,总之会挑明了:我想要那样东西。

你不把想要那样东西这个想法挑明,别人自然可以装作以为你不想要。

这不叫本事,这叫规则。

回复:

对于志在必得的东西当然不能舍弃,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否应该那么明显的去表现出你的想法,你的意思是女朋友试探一下男友就心机婊了,小孩子耍个滑头就是老谋深算了,敢问你的世界是这么单纯不做作的么?

回复:

人很多想法,下面是隐藏着真正的目的。因为有些时候,直白并不好。连四岁的孩子都懂,你别太二楞子啊。

回复:

第一条女生的问题那是女人的天性,不直接表明自身想要的而去暗示,但没有好的暗示理由只好用那个。并不是威胁

第二个,小外甥也不是心机,只不过羞于齿口,想吃糖了并且想到之前有答主在的时候经常能吃到糖并且很开心,才会让答主过去

可能你在当时看回答的时候情绪不好不能客观的看待,祝快乐

回复:

是威胁,不是表达,你和生意对手谈判时可以用这种手法,但是谈恋爱,就显得阴险了。

而且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天生的心机婊。

遇见这种女人最好躲远点。不真诚,水太深。

第二个例子里的小孩,完全是成年人城府很深的思维方式,为了证明结论而编造出来的论据。

完全没有小孩天生的诚实,真诚,纯真。

要教他什么是诚实和真诚。

回复:

我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生活中很多暗示并不是说话人想玩心机,而 是在潜意识的影响下,不自觉地表达出内心的渴望,焦虑等等情绪。玩心机没有意思,但通过别人不经意间【或故意】的话中了解对方所需,对自身处世很大帮助,但这样也有坏处,就是经常会感觉心累啊。【⊙ω⊙】

回复:

酸 装

这不是心机,不要用你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女友的话我觉得这种暗示更是生活的情趣,总有人会喜欢或习惯这种表达方式,更显轻松,增添生活的浪漫

小侄子真的喜欢的是糖吗?让你给一颗糖给四岁的陌生孩子,孩子就一定会喜欢你么,不是的!小侄子当然喜欢的是与人之间的快乐,而不是满足物欲

潜在的动机是很正常的,我认为这就是潜意识的表现,双方相互迎合,不是更加快乐么

回复:

你知道你表达这些背后内心真实的动机吗?你知道你的反感来自哪里吗?

其实你还不了解自己啊,楼主说理解言语背后真实的动机,但你还未理解你自己真实的动机在哪儿?

你知道是什么促使你发表这段言论吗?

其实你是有心理需求的,只是你还不知道那个真实的需求在哪儿。你说的这些话,只是表层的反感罢了。

回复:

看完这一楼,挺有趣的哈哈哈哈哈,这位小同学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感觉大家有点儿想说服他的意思,不过有些人就是这样子的啊,不会思考太多,或者说犟,自己不喜欢不爽觉得不对,他就觉得是个不好的,怎么说也没有用,甚至还怼人,我就有这样的室友,真是怕了她了,现在已经习惯了,遇到这种人脑筋转不过来的时候,先是顺着他,敷衍他,然后不理他。我觉得这种人他自己是过得挺好的,就是活跃于网络的时候像个杠精,不过我生活中真的是很少遇到这种人,不然大家讲着讲着就吵起来,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这个社会就过于吵闹和混乱了,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lol:)love&peace

回复:

坦诚是对的,但是很多耿直的人表达的只是最浅显的坦诚,潜意识里不愿意面对最真实的动机。(我有这样的前女友,她会直白地说自己想要什么,刚接触时我会觉得欣赏。时间一长,她的行为让我非常厌恶,因为了解她之后,我从外界的角度了解到她这种行为最深的动机其实是她对我的控制欲,可是她自己意识不到。)我想,最好的坦诚应该是学会面对自己埋藏在潜意识里的那些动机(这真的很难,因为大脑会自我保护)也就是自我坦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在这之后,需求是否要直接表达,就是性格差异决定的了。

回复:

怎么说呢,人和人的活法是不一样的。只要不违反道德法律,就没有高下之分。就好比我不说你情商低,你也别说我矫情,因为那只是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显然答主和女票是有同一种生活方式的,那我们局外人也没必要替他操心。生活中两个人处得舒服就行,就不要评判别人的生活了

评论:

我最不爱做第二项,不喜欢和没有必要的人交流,累,有那精力不如干点正事,

我讨厌别人对我特殊优待,我只要你正常的态度就可以了,所有的优待和走后门拉关系一样,都是导致这个社会更多一点坏的基础原因。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贪多不要少,这样才能简单愉快的生活

我最不爱做第二项,不喜欢和没有必要的人交流,累,有那精力不如干点正事,

我讨厌别人对我特殊优待,我只要你正常的态度就可以了,所有的优待和走后门拉关系一样,都是破坏规则,导致这个社会更多一点坏的基础原因。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贪多不要少,这样才能简单愉快的生活

评论:

全部总结起来四个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回复:

哪里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兄弟,仔细分析一下。仅就第一点而言,说的也不是什么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第一点说白了无非就是要揣测他人动机。换位思考只是揣测动机的手段(亦或是基础?),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产生了基础就是目的的错觉? 讲道理,重点不在将心比心,而在于分析动机。至于知道动机后怎么行动,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男女朋友暗示你送东西你就送,这样会养成他们的习惯,而且会让人觉得无趣,没有惊喜。正确的姿势是,假装没听到,在对方忘记了之后再突然送,这样既有惊喜,也让别人觉得哦,原来我之前随口一提你是这么在意我的啊。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换位思考多替别人考虑并不会造成好的结果。所以重点不是在换位思考,而是在分析出他人动机后,自己如何去有效应对。

有方法的、合理的应对才是重点。至于什么是有方法,和合理的。那你得自己总结了。多试试,试过后无效的扔掉,有效的也记住。久而久之你的行为,就是有效的。

另外还有一点,有很多道理,其实我们是不懂的。只是我们觉得自己明白了。

比如,你肯定知道那种犯了错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承认错误的人。这种人往往在事情好转之后还是会犯一样的错误。为什么呢?他们没有认识到错误吗,当然不完全是,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在当时那种情绪之下是充分认识到错误的了。但是,情绪这个东西,一旦脱离,就会完全失去作用。

也就是说,你看到一个道理,产生了共鸣,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觉得自己懂了这个道理。我相信你在情绪状态中是真的懂了,并且也会那么做。但是情绪过去之后呢?一旦三分钟热度过去之后呢? 你原来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我并不是说你没有懂过,我充分相信你在评论的那一刻绝对是对道理了若指掌。但是评论之后,情绪消散之后。我也相信你绝对会以为自己已经懂了这个道理,其实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懂了。当然,我还是得先定义一下我对懂了的定义,不然这么模糊的一个词也不好界定。

我认为懂了是指,在冷静(亦或者说无情绪)的状态下,并且在a道理不和其他更好的道理相冲突的情形下,依旧会执行a道理的人,才是真的懂了。

也就是说我个人认为真的懂了有两个要点:

1、这个道理不和其他更好的道理冲突。(更好指的是会给你带来更大收益)

2、在一的情形下,你同时处于冷静状态,并按道理行动。

满足这两点,我认为才是懂了。

当然有的朋友会认为自己就是懂了,但是就不想按照道理做。(比如知道改变自己说别人喜欢听得话,可以让别人对自己有好感,有的人觉得这样做自己很假。)

那么我只有一个问题,对这些朋友而言,懂了和没懂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正都不会做呀~

回复: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也就是常说的“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觉得用游泳这个事情作为例子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简单说来就是,你学习和明白了正确的游泳姿势,不代表你一跳进游泳池就立刻会游泳了。其实我们大多认为“懂得了某个道理”,就像是我们从书本上或理论上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游泳姿势”,当然有人可能对正确的定义不同,会认可和学习不同的“游泳姿势”的知识,然而除了理论认识的能力,影响我们实际生活和选择的,更多的是习惯问题,或说是实践的条件反射。所以即使你是一个流体力学和人体工程专家,发明了一套最佳游泳姿势,写成了一本书,但也不代表,你一跳进游泳池里就会游泳了,就像很多人明明知道吸烟室有害身体的,却还是会吸烟。所以,我觉得什么叫“懂得”,理论上的了解和明白只是一半,另一半是实践的自我训练,将道理形成行为上的习惯,就像要跳进水里,乱扑腾,呛水,真正让身体学会游泳,而不是停留在概念上。

回复:

知行合一呗,他们不懂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懂然后做不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