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儿女对老人不好,是否因为老人没有处理好儿女关系?

手机用户好大一颗树


个人觉得对老人好不好,旁边的人看得请一点,儿女们讲对父母再好也不算,老人讲也不能全算。

身边遇到好多老人,有些得了老年痴呆的,头脑不是很明自的,说话有点乱,就我家婆婆,以前在的时候,她是信主神的,因为她总在抄写经书,学唱歌早晚做倒告,有天她用个纸条随便写了几句信主的话,结果婆婆拿给人家看,讲是她媳妇我写的,用纸条写骂她,人家告诉我了,我知道她头脑有些糊涂了。

我就找婆婆谈了话:老妈您呀,别多想,您信您的主,我做我的事,我们婆媳相处一二十年了,从来没有骂过您,将来也不会,您就放心好了,只要老妈您开心就好。当时就怕婆婆老年痴呆,后来还好。

知道原因,有时婆婆蛮着我,到学校帮我女儿请假带着去,一到礼拜天就带我的几个孩子不管天睛下雨都要去教堂,有时怕她们感冒,说了孩子们别去,但婆婆不高兴,说她在带孩子有权力带去,最终我还是说不过婆婆,因为她性格要强,所以难免我也不高兴。

有些老年痴呆症的人,吃了,等下又讲儿女们不给她饭吃。我们邻家一对老人,老爷爷快九十岁了,而且脚摔了,坐轮椅几年了,老奶奶也八十多了,有四个儿子,一个未成家,住在大儿子家,这叔叔也在县城买了房子,平时逢年过节就在老家一起聚,四代人在一起难免生活习惯不同。

老奶奶最近想分开吃,叔叔婶婶不同意,因为住在一起,平时叔叔孙子开学了就去县城了,婶子有时也在工地干活,多半日子也是俩人在一起吃饭,就今年这个春节久了,老奶奶不开心了。

我觉得这么年纪了,老奶奶眼睛也不怎么好使,和这个婶子最合得来,就别太挑剔了,将就着吧,有这么多人陪着也是一种幸福,老爷爷需要照顾,有叔叔婶婶帮忙也是好事呀。您又住在大儿子家想分开吃,真不好分,这么多年过来了,岁数大了,就别再折腾了。

所以觉得老了有儿子们照顾,不冷到不饿到就好了,一人难满一人意,何况年代不同,思想关念不同,旁边的人看得出来好与不好。儿女们要理解,要孝顺,老人们要明白。


风中奇缘y


儿女关系没处理好,和老人没多大关系。

  1. 婆媳战争,永恒的主题。

我家邻居,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了,按理说都是年过半百,子孙成群的人了,该懂点道理。现实却不是这样呢!

我记得很清楚,2018年的除夕夜,本该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他家的老父亲,一个已经89岁的老人哭着找到了我。他告诉我他被自己的儿媳妇赶出来了,那一刻我并不敢相信。直到他带着我去到了他儿子家,我看到老人的衣服,生活用品都被丢到了屋外。当时我很气愤又心痛,一个已经89的老人啊,怎样的人才可以在这除夕夜把自己的爸赶出家门,我实在难以理解。

我坚持要让老先生在我家睡,他却拒绝了。不管我怎么说,他都不同意。当时我同学家的羊圈里并没有养羊,他问我可不可以跟我同学商量睡我同学家的羊圈,那时我真的是哭了。一个坚守着尊严的老人,宁愿睡羊圈都不睡我们家。

我叫来了我的同学,我们必须尊重老人,因为那是老人最后的尊严。那一夜我跟我同学一夜没睡,忙着拉电线,给羊圈做隔板。那一个除夕格外的寒冷。连我的心都是冷的。而我能做的却又是如此的有限。

后来我却听到他们赶老人出家门的一个荒唐的理由。仅仅是因为老人烧火做饭熏黑了家里的墙。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理由。

所以,子女对老人不好,和老人不会有半点关系。因为他是老人,而我们是子女。


阿勇的故事


关注农村生活,分享农村热点!大家好,我是李哥阿峰!

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村里的真实故事:邻居李大爷今年八十二岁,老伴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李大爷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在农村应该可以说这是多子多福,老了不用愁别人羡慕的家庭。

大儿子在当地一家企业上班,月薪四千多元,二儿子是老师,月薪五千左右,三个女儿条件也不错!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别人看起来挺美满的家庭,兄弟却反目成仇,姐弟不相往来,现在剩下八十多岁的李大爷没人伺候。

阿峰结合李大爷家的情况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儿女都是爹娘的心头肉,很少出现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问题。

阿峰和李大爷是邻居,小时候还常到李大爷家玩,对他们家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李大爷家孩子多,可李大爷和李大娘年轻时都是好劳力,生产队里挣的都是十分工。吃饭都是把好吃的给孩子们吃。两个儿子结婚后,都没有债务,两家三个孙子都是李大娘带大的,一旦做了好吃的,李大娘都是一分两份给孩子们送去。女儿都是嫁到别村里,李大娘隔一段时间都要去看看女儿。

就因为孩子多,李大爷和李大娘尽量把一碗水端平,虽然家里穷没啥值钱的东西。

阿峰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尽量一碗水端平。

第二儿媳贤惠与否是决定伺候老人好坏的重要因素。

故事中两个儿子的媳妇都不是省油的灯,特别是二儿媳妇不光吝啬如鬼,还是刀嘴蛇心,是那种得理不饶人,没理也不服输的种,有人说做老师的算账清,老二是老师还真是算账清,加上不讲理惜钱如命的媳妇,还真是一家子人。老大媳妇相对来说还可以,可遇到不讲理的兄弟媳妇绝对不能一忍再忍,两家各过各的,当然相安无事,就是在伺候老人的问题上,互不相让,你不伺候我更不伺候。李大爷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时间不到就背送到另一家,这家不接说时间还不到,为此两家吵了好几次,甚至还大打出手,村干部调解也无济于事,弄得李大爷欲哭无泪。

有人会问:两个儿子呢?两个儿子都是听媳妇的,叫往东不敢往西!都把两家相互的怨气洒在李大爷身上,李大爷成了出气筒!

还有人问:三个女儿呢?女儿到时想来伺候老爹,可嫂子不让,放话说接走了就别往回送,这样哪个女儿还敢来伺候可怜巴巴的老爹!

第三儿女对老人不好,大多还是由于经济的问题。

各自成家,收入各自养家糊口,再不像没结婚前挣了钱就交给父母。结了婚的儿子就像变了个人,一切都以媳妇为中心了,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就是这个道理。

父母年龄大了,没了收入,就该靠儿子养老,多一口嘴就多一份开支,看着钱在一张张的减少,儿子媳妇不着急吗?

李大爷是农民,没有退休金,在谁家住谁家就负担一切开支,李大爷就是吃药厉害,毕竟八十多岁的人了,每月开支得一千多块,这也是两家不想伺候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都有会老的一天,想想小时候父母是怎样对自己的,那个父母不是像宝贝似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可如今父母老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们做孩子的都应该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说实话,这是良心活,我们都应该善待父母,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果。

赡养老人,这是良心活,也是我们每个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李哥阿峰


我是锦荃荃妈妈,很高兴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认为是家庭教育问题,儿女们对老人不好因为儿女在年轻时没有给孩子做到好的引导作用。我最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广告,儿媳妇端一盆水给婆婆洗脚,之后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大概6岁左右)也端来一盆水,这个广告意义深远,充分说明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说说我家吧,我老公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从小教育他们,以后你们不管谁混的好了,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所以我家从来没有因为照顾老人这一块,三兄妹之间计较过。所以父母以身作则对我们的后代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次,儿女对父母家产分配不公的原因。以前的农村每家都有很多孩子,孩子成家后 面临分家产的事情,由于分配不公平,导致对父母有怨恨。我娘家村有一户人家,三个儿子,长大后分家时小儿子跟老人一起生活,分家时把钱分给老大和老二,只给老三留下房子,老三心里不满意,就搬出去住 后来老母亲疯了生活不能自理,三个儿子以及嫁给本村的两个姑娘都没人管,吃喝拉撒都在家里,村干部找过他的儿女也无济于事,最后老人好像是饿死了。这种现象估计在农村应该还有吧。

其次,我想了半天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婆媳关系吧,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再孝顺的儿子遇上婆媳不和也很无奈。我婆家的邻居,五个儿子,三个儿子在农村,二个儿子在城市,老太太想回农村生活,回到农村三个儿媳妇谁也不要,无奈老太太住二儿子的老房子里,每天晚上农村的三个儿子轮流给老母亲做伴,真是可悲。

百善孝为先,做晚辈的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孝道。


锦荃妈妈


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农村人。我们农村不孝敬父母的人多啦,为了给儿子结婚,把所有积蓄拿出来花光,还欠很多外债,儿子是结婚了。却请来个少奶奶,连饭都不做,婆婆做饭,做家务,哄孙子,婆婆变成佣人,成了儿媳的奴隶。很多老年人报怨孩子不孝,晚年不幸福,儿媳对自已不好。他们生活质量差,体弱多病,没钱医治,儿子不给钱,过着苦难日子,挺可怜的。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是孩子不孝吗?有没有想过,自己怎样对待父母,孩子小时候,好好教育过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什么样的家庭,就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人伴贤良品德高。我们的孩子小时候,他爸在集上买回來好吃的,要给我公婆送去,孩子说:你们别去,我给我爷爷奶奶送去。我家来客人,做好吃的,要请两位老人吃饭,他爸要去叫老人吃饭,孩子怕不叫他去,忙着说:爸,你让我去叫我爷爷奶奶。孩子长大了能挣钱了,哪次回家,都给他爷爷奶奶买礼物。两位老人吃着孙子给买的美食,乐得满脸都是笑:还是孙子想我们,给我们买好吃的,我们以前没见过的食物,我孙子给我们买,我们吃着了。我们夫妻对待父母好,我们的孩子,受我们的感染,爱帮助别人。现在我们夫妻得到回报,孩子很懂事,很想我们,给我钱花,一次一万元,一年给我们三万元,我们可享受了,村里人都羡慕我们,说我们有福,有个好孩子,想吃啥就买啥。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不是才出生就坏,看父母怎么教育,惯子如杀子,教育好了,父母受益,孩子有个好人品,一生受益。儿女不孝,跟老人没处理好儿女关系,没关系,看怎么教育,教育好了,儿女孝顺,教育不好,儿女不孝。老人受苦。





用户abc彩蝶飞舞


不一定。有的是,我们村就有一个,她经常骂自己的儿女,脾气暴躁,就连她老公也烦她,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回来一两次,现在老了没人管。有的确实是没良心的,也在我们村,结婚了,在外面打工,他爸得了脑梗塞,死了,他妈妈打电话叫他回来,他也不回来,村领导和他交谈也没用。


李思晨道


老人没处理好儿女的关系这个是有的,别的不说,就说我自己,我爸妈从小对我弟弟好的不得了,有求必应的这种,不过我弟弟也很优秀,学习成绩好,但我觉得我爸妈一碗水没端平,我经常说他们偏心,而爸妈老是说没有的事,举个例子,如果我弟弟想买什么我爸妈会毫不犹豫的立马买给他,而我好话说尽也不得理我一下这就是区别。然我弟弟23岁结肠癌去世,生病期间我也是一直陪在他身边,中间女儿感冒就回去了几天,就回去那几天里我爸都还在骂我,说我不懂事等等,我弟弟就说你别老是骂我姐,以后你还要靠她养老的……25年,从没理解支持过我!


sf8202081


我家姑子虽是抱养的,但也是公婆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要说没感情我也不相信,但看婆婆对姑子的态度真是不咋滴,(我个人感觉也是姑子家庭比较困难,很少给公婆汇钱或者买东西)姑子嫁出去十几年了,今年是第一次回家过年,婆婆连鸡蛋和肉都舍不得给她两个外孙吃。明明冰箱里冷冻的都是肉,筐子里满满的都是鸡蛋,现在时节特殊,说要细水长流我也能理解,农家养的鸡每天下5、6个蛋呢,也不肯拿几个出来打汤。我是儿媳,看着真是心寒。


DEMI15蔚岚天空


谢悟空:这题农村城市都有这现象,养儿养女防身老是传统,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也有不和谐的家庭,儿女不孝的在农村多于城市的主因还是钱,老人好多没退休金儿女再赚不到钱的,更多是如今的啃老可以,吃小就不中,孩子都被惯大的,造就了就该吃老人的习惯,这代人自私的不少,我家的一个小舅子就这得性,太自私把钱看重,他还一点不穷,养狗行,狗生病到处打针喂药花钱,可老岳母85岁了今年我问一下她儿女对其怎么样?答案太寒酸,三个儿子二女儿,多年没吃他(大儿)一口饭,从来不叫老人上门,也不买吃的,就这得性,我只能听着,尽自已的一份孝就行。如今好多不孝的儿女,不过问老人,健康不关心,只看钱了不知在鸟巢里父母是如何一口一口养大的。这现象不是老小关系没处理好,而是教育缺失方式不对,孔孟之道不见了,家风不正观也是其一,个别老人可能有不足,但绝不是不养老人的理由。报告完毕欢迎评论!





手机用户洋羊健生倡导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对于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至于说说有些儿女对老人不好,是不是老人没有处理好儿女关系,一碗水是不是没有端平?我认为这个不是问题的根本!儿女们从小父母就要给他们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有爱的氛围,教他们懂得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是做人的根本。

就拿我们的家庭来说吧!我爷爷有八个孩子,四个女儿,四个儿子。他们都特别孝敬爷爷。我奶奶死的早,那时候最小的姑姑才一岁,老叔三岁,我爸爸是兄弟四个中的老大。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日子有多难。妈妈嫁来时候家里特别穷,啥都没有。可是她没有怨言,和爸爸爷爷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

妈妈结婚时我们这个大家庭只有大姑一个人出嫁了,叔叔和姑姑们都还小,都得用别人照顾。为了生活,妈妈爸爸爷爷家里,地里忙成一团。直到叔叔姑姑们都陆续成家!到了我老叔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比原来好多了,爸爸和爷爷给老叔盖上大瓦房,添置了全新的家具,给四婶准备好了彩礼。可妈妈那时候啥都没有啊!这能说是一碗水端平了吗?我们的父母叔叔姑姑们还不是一样亲亲热热,互敬互爱?还不是一样对爷爷孝敬非常?

事实上,一个家庭想要真正的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老人有可能偏向一个孩子,给他的比别的孩子多一些那又怎样呢。都是一个娘胎爬出来的,何必非要挣个没完没了。你在纠结父母为何不能都同样对待的时候你咋不想想父母把你拉扯大有多么的不容易呐?就因为不公平就对父母不好的人本身在品质上,人格上,道德上就有严重的缺陷。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不是你对老人不好的理由!

我认为,一个家庭对子女的人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