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東湖街道“五字決”加強外籍人員疫情防控

東湖街道是朝陽區外籍人員主要聚集地之一,以韓、日為主,涉及31個國家。伴隨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的嚴峻形勢,境外輸入防控成為東湖街道疫情防控新的戰線。街道通過“服、疏、控、排、緊”五字工作法,落實落細落全各項防控措施,做好外籍人員疫情防控工作。

有禮有情“服”務外籍人員 “疏”導融入社區家庭

“這是送你們的小禮物,感謝你們在隔離期間對我的照顧!”近日,家住東湖街道東湖灣小區的外籍人員樸先生來到望湖社區居委會,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社區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並送來甜品作為“謝禮”。

據介紹,樸先生於2月初回京,瞭解到社區隔離規定後,他立刻按照社區通知要求居家隔離觀察,每天測兩遍體溫並上報,十分配合社區工作。由於隔離期間不能外出,他將自己的需求發到社區專門組建的外籍人員微信群裡,立即有外語志願者與他對接,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無償為他代購採買生活物品和防疫物資,這一系列舉動讓“獨在異鄉”的樸先生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不擅中文打字的樸先生,經常會發一連串感謝的表情符號。隔離期滿14天,在社區工作人員通知其可以出門後,他第一時間來到社區居委會表達感謝。

記者瞭解到,在東湖街道,像樸先生一樣的常住外籍人員超過2000人,涉及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英國等31個國家。為了服務好轄區外籍人員,東湖街道內所有外籍人員居住的小區,都建立了外籍隔離人員微信群,邀請區外辦、下沉幹部、學校、中介、翻譯人員、法務人員等入群,為外籍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對於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的外籍人員,誠懇耐心給予勸解疏導,引導外籍人員主動配合參與,融入社區大家庭。

對於像樸先生一樣有生活物資採買等需求的外籍人員,可以在群裡說出訴求,各社區均成立了黨員志願者愛心服務隊,為外籍人員提供物品採買等基本生活保障,“有禮有情”服務好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員。

五色卡嚴“控”一視同仁 摸“排”統計掌握信息

對於正處於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東湖街道各社區嚴格管控起來,所有居民不分國籍,均實行電子信息登記,人員按照管控等級分為綠、黃、橙、紅、黑五色虛擬電子卡,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情況。

“例如,外籍人員剛進社區時,只能領到橙色卡,意思是要居家隔離14天,期間禁止外出。14天過去且無症狀,給其發綠色卡,可以自由出入。一旦發現有私自外出不聽勸阻的,我們立即為其轉為黑卡,就會有派出所對其約談,或轉運集中隔離。”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若要管好社區各類人員,及時掌握信息是關鍵。在外籍人員信息收集整理方面,東湖街道協同派出所多輪摸排,並與負責韓國業務的中介公司建立了聯繫,掌握擬進京韓籍人員情況,梳理轄區外籍人員信息,提前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我們把外籍人員分為已回社區、集中隔離、擬回社區三類,對於已回社區的外籍人員,已全部納入社區健康監測管理,每天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2次回訪,便於我們動態掌握返京外籍人員身體狀況。”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東湖“雙樓長”上崗,抓“緊”抓實樓宇防控

除了社區防控外,樓宇防控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重要戰線之一。東湖街道轄區有42座大型商務樓宇、1200餘家企業、5000餘經濟活動單位,其中中韓合資、中日合資企業佔比較大,如何抓緊抓實樓宇疫情防控,成為東湖街道現階段的面臨的難點工作之一。

為了有效做好樓宇企業“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東湖街道在各大樓宇實行“雙樓長”制,“雙樓長”對42座商務樓宇中所有企業再次進行摸排檢查,完善日韓籍員工信息,加大督導力度,針對容易出現防控空白的“低小散密”型樓宇,實施重要樓宇專人定點負責制,要求企業做到復工人數不能多、登記截圖不能少、外來人員不能進、座位距離不能短,進一步織密防控網,擰緊境外輸入防控關鍵環節。(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