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啥時能懂事?

123小單


什麼是懂事?

 

    第一,懂得利益和厲害,少吃虧多賺錢,這是多數人關心的;孩子從小就知道哭鬧要奶吃,所謂鬧的孩子多吃糖,懂得利益和厲害關係是本能;當一個孩子學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時候,這孩子算懂事嗎?這是可悲的。

   

    第二,懂得識別善惡,識別人品。古人曰:他人是地獄。我們更多的人可以識別金錢和財富,但是我們缺乏識別善惡的能力,結果我們上當受騙,悲慘世界。而識別善惡對一個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我們要靠近良師益友,我們要遠離虛偽和欺騙。

 

    第三,懂得健康。別以為我們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就隨便吃、隨便喝、隨便睡。每一口水、每一口飯、每一次睡眠、每一次運動、每天的情緒管理......都是關鍵,慢性病是積累的結果,健康也是積累的結果。如果孩子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注重自我的健康管理,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就成功了一半。

 

    第四,愛與被愛。這被很多父母忽視了,以為自己愛孩子,孩子就會愛父母,結果溺愛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自私狹隘。人性本惡,每個人都是天生自愛的,要懂得愛別人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每個父母都要培養孩子愛父母,只有懂得愛父母,才可能愛別人,愛陌生人。

 

    如果你的孩子懂得愛與被愛,有逆向思維,你的孩子就懂事了,這是人生的財富和真諦,也是生命的意義!


周老爺說


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溺愛當中,根本都不懂事。其實我可以給你出一個方法,但是你必須下點狠心。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但是為了他的將來我們必須去下一點點狠心。放暑假的時候,讓它出去幹個半天假期工不用他掙多少錢。你讓他出去鍛鍊一下下,受點苦受點累讓他受點罪這樣他就會長大。我親身經歷過的事兒,我們孩子比你們孩子大一歲就是天天這樣。鍛鍊了一個假期,現在懂得心疼大人了,也懂得學習了,而且見了人在禮貌上也跟上去了。你可以借鑑一下我的方法。我們不是去怎麼樣孩子,我們是讓他懂得什麼都來之不易,讓他知道大人的辛苦!不知道我這樣的方法對不對,能不能幫助你!大家覺得我哪裡不對可以給我留言!


軍迷天下


孩子的成長跟大人有這密切聯繫的,從小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不同。

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孩子因為家中不讓玩遊戲,轉身去廚房拿刀砍傷自己,最後送去了醫院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的過錯。

雖然我也是90後,但是這件事讓我十分震驚,不曾想過,有人竟會因為不讓玩遊戲而產生自殘的行為。

我覺得現在十分有必要幫助孩子戒掉遊戲。 平時抽出點時間多陪陪孩子,多陪孩子出去轉轉;可以嘗試做做不同的交通工具;讓孩子見見人情冷暖。嘗試尋找一些其餘的娛樂方式來替代遊戲,比如羽毛球、象棋等等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指望孩子自己突然不玩遊戲了,自己會不會突然變得有上進心。小孩自制力都是極其差的,抵禦不住外界的誘惑,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一定的約束力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進擊的ashuo


首先,您孩子的狀態還是比較符合普遍孩子的目前狀態的,上課、做完作業後開始玩遊戲。還有的孩子廢寢忘食呢!

大人眼中的懂事是什麼呢?不管是什麼規矩、規定的,孩子在大人眼裡永遠是孩子,永遠都長不大的。

其次,你說的孩子玩遊戲、不交流這些問題,都是大人的教育出了問題,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一是關於孩子玩遊戲,你們沒有在孩子早期玩遊戲時進行“定規矩”,與孩子交流,比如你可以早,但每天不能超過幾次每次不能超過幾分鐘。慢慢地,隨著您們放任,孩子養成了這個習慣。

二是關於孩子的交流,肯定是孩子小的時候,你們也沒怎麼交流過。很多父母以工作忙累為理由,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只問成績,導致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孩子覺得家長不瞭解他,說不說的沒意義。

說來說去,還是父母教育方式、方法出了問題。父母要試著和孩子去溝通交流,或者說進一步去關心他,慢慢引導,養成好習慣!不要總是說孩子怎樣怎樣,對小孩是種打擊,效果不好。想想我們大人也是願意聽好話,所以還是鼓勵、溝通為主。

要相信孩子是朵即將綻放的美麗的花!


以沫媽媽育兒


出現這些問題,真的是現在才出現的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家庭教育方式或者家長引導交流不夠所導致的。

家長應該自省一下,並且要深入的學習如何培養孩子,我發現我們的家長很有意思,種地要學如何施肥,如何除蟲,養殖要學習如何餵養,如何防病,可養孩子從不進行學習,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並且自己還做不到。

分析一下:我們一開始是什麼時候玩手機?大部分應該都是無聊了或者閒著了。那孩子呢?1.無聊了或閒著了。2.跟家長學的。成癮是後面的事情了,所以孩子很多的行為習慣是家長言傳身教出來的。

如果家長有孩子培育意識,把更多無聊的時間陪伴孩子,親子互動小遊戲啊,做做手工啊,做做家務啊,更加系統的培育孩子當然更好了



正學少年成長教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哎,這個問題好難定義哦,窮人家的孩子有的34歲就開始幫忙做事家務活了,都是簡單小事,有錢家的孩子30歲都可能是啃老族。這沒有辦法比,都是關於家庭教育。

一方水土讓一方人吧,40歲的老男人👨都不懂事,看您把這個問題怎麼看吧!生活確實真的累,我8.30上班回家吃飯,回家人家都不煮,現在特殊情況外面比較難找吃的,人多,吃飯時間少,就一個小時,遲到被說。我也覺得這個40歲了都不懂事,就看個人自己怎麼解決,怎麼看吧!



廣西鳳兒


這應該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消極教育觀念。我們也碰到很多這樣類似觀念的家長,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開竅。現實中這樣的案例確實也不少,有一些孩子因為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等,會突然發生巨大的改變,從原來的不懂事變成很懂事,學習也很快從落後生轉變為黑馬。但這種依賴外界偶然因素刺激引發的改變,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把希望寄託於這種小概率發生的偶然事件,本身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就是非常消極的態度。



家長積極引導和主動創設去改變孩子,才是每一個家長最正確的積極態度。

作為家長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真正的教育問題所在。



以題主所表述的孩子表現來看,孩子熱衷於遊戲,對學習和成長以及未來都表現冷漠,表明孩子根本沒有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這也可能是相當高比例孩子的常見表現。但作為家長不能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就把它當成沒有問題,這恰恰是家長沒有注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表現,其實像美國基本上孩子在5歲左右就會對孩子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而一個13歲的孩子對未來沒有任何的規劃和打算,這不能不說是在教育上是極其失敗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那麼孩子的學習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壓力下被迫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是極其糟糕的,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非常堪憂的。

作為家長應該積極的正視這個現實問題,多去找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進行學習,然後及時的引導孩子步入正確的軌道,這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消極被動的等待外界的刺激,來改變孩子的狀態。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每個孩子懂事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普遍來說女孩子比男孩子懂事的時間早一些,一般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每個人經歷的事情不同以及個人的思考思維方式有關,沒有準確的答案,

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靈氣學會成熟得思維方式及處事能力,不可太溺愛孩子。能夠讓孩子更早懂事




南山劉大


心智成熟的與年齡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有些人一輩子心智也不夠成熟。


但總的來說,在我們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體系下,一般孩子的成長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拋開一些個體差異,也就是特別的情況,一般孩子的思想、行為和外在的處事方式上,大概在15-18歲會到達一個相對來說被社會能夠接受的程度。


其中,男生和女生也會有所差別,女生一般來說成熟得會更早一些,男生有些會更晚一些,甚至要到大學後半階段(20歲左右)才能大致成熟。


需要指出的是,過早成熟對於孩子來說也並非都是好事。


作為家長,要起到良好的陪伴成長的作用,幫助孩子早日能夠適應社會、展翅高飛,找到自己適合的社會角色,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陸滿庭


我是顏曾孔孟,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兒童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特別是父母的鼓勵。事實證明,父母用行動表現出來的愛和賞識,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莫大的推動作用,是孩子求知上進的動力源泉。而一個孩子如果缺少賞識,會直接影響到他個性的發展,甚至導致他一生的個性缺陷。

用心教育,有心和用心是兩碼事。要用“孩子虐我千百遍 我待孩子如命根”的耐心去教,不過也要看情況,平時是嘴上教育多還是行動教育多?效果不好就互換,可以參考《變形記》裡面,當然沒必要那麼誇張,讓他去感受去看看同年齡其他的孩子是怎麼生活的,不過孩子這樣不能怪孩子,責任全在父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時的教育沒有跟上會導致成這樣,也要跟孩子好好的心平氣和的或者老淚縱橫的去敲開他的心門,問問他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導致的,然後家長與孩子多溝通,多理解。戶外或者旅遊對修復感情還是可以參考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