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期1.5萬員工,奧林巴斯如今關閉深圳工廠,你怎麼看?

a741753690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製造業巨頭似乎都是在不眠之夜之中,大量的製造業工廠宣佈退出中國,特別是來自日本和韓國的製造業巨頭,很多人都很開心的認為,這些原先的製造業強國都衰落了,是不是意味著中國製造的崛起了呢?但是,在各種歡呼之中,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事情貌似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些撤離的巨頭似乎都去了同一個地方,這就是東南亞,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的話,那麼對於中國製造來說不僅不是好事,甚至已經是危機了。

一、集體退出中國的製造業巨頭

製造業巨頭退出中國可以說是近年來的一個大趨勢,根據公開市場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有這些巨頭正在退出中國:

1、2017年年初,硬盤生產商希捷蘇州工廠宣佈解散,希捷把產能轉向東南亞。根據新聞報道顯示,希捷在2015年啟動了泰國呵叻工廠的擴張計劃,投資4.7億美元擴大一半產能增加2500名員工。

2、2017年10月30日,尼康中國正式宣佈,將關閉位於無錫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同時,負責生產尼康數碼相機及配件的工廠也將停產。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退出中國的尼康選擇在東南亞外包工廠,繼續自己的工業製造。

3、2018年2月,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富士通將出售手機業務給北極星資本集團,價格為500億日元(約合4.56億美元)。此外,該報道還稱,保留手機業務的員工和工廠可能是交易的條件之一,富士通或將在北極星資本管理下繼續運營Arrows品牌。據媒體報道,富士通準備在越南運營工廠。

5、2018年5月7日,奧林巴斯方面確認,5月7日深圳工廠已經停產停工,預計產生的費用目前正在細查,預計於5月11日的2018年3月期決算公佈時告知。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的數碼相機市場的急劇萎縮,奧林巴斯深圳工廠的生產率顯著下降;而且,奧林巴斯深圳工廠自設立至今已有26年之久,其設備也已經老化,很難再維持競爭力。鑑於上述情況,奧林巴斯決定停止深圳工廠的生產,將生產集中到位於越南同奈省的Olympus Vietnam Co., Ltd.(奧林巴斯越南),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並加強數碼相機業務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這麼多家世界級的製造業巨頭集體離開中國,佈局東南亞更多的給我們帶來的是隱隱的擔憂,因為這似乎正在成為一個趨勢,中國的製造業隱憂到底在哪裡?

二、中國的製造業隱憂浮現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都是中國人的驕傲,從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製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讓中國成為了世界有名的製造業大國,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也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所以我們也都逐漸習慣了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的重要地位。

然而,當面對著大量的企業巨頭離開中國的時候,我們似乎需要警醒了,這就是中國到底憑藉什麼成為了全世界的製造業巨頭呢?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屬於什麼都沒有幾乎一窮二白的境地,中國所擁有的可以用來支撐中國發展的資源是什麼呢?主要是三點:

第一點:巨大無比的中國市場。在改革開放之前,計劃式的經濟狀態讓中國人幾乎處於一個物質極為匱乏的狀態,當中國的購買需求被長期壓抑之後,改革開放迎來了中國人購買需求的一次大的釋放,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所處的狀態是隻要生產線引進來,任何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能夠被銷售一空,這就是經濟匱乏所帶來的後續代償反應,市場成為吸引世界製造業巨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第二點:中國海量的人口紅利。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所擁有的海量人口讓中國具備了超額的人口紅利,根據著名發展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的理論,中國農村和城市巨大的工農業收入剪刀差,形成了中國人口從農村向城市流動的過程,大量的人口紅利讓企業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聘用勞動力,從而將製造業人工成本壓抑到了極低的水平,這種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讓很多企業都願意到中國設廠,從而帶動了中國東南沿海城市一系列的快速發展。

第三點:中國的資源政策紅利蓄水池。改革開放之初,由於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各地屬於要資金沒資金,要技術沒技術,所以就開始採用了政策紅利支持的措施,無論是資源、原材料的價格,還是土地等政策都給予外商企業巨大的優惠,這些優惠形成了資源蓄水池的作用,將外資企業引入了各地,從而帶動了製造業的發展。

如今,三大發展資源都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問題一:消費啟動速度與預期不符。很多企業都預測中國的消費將會快速啟動,中國的消費升級進程將會不斷加速,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的確中國人消費啟動了,但是這種啟動是不徹底的,很多時候我們的消費還是低水平的消費,由於很多保障尚不健全,中國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居民的大多數收入都還是被買房或者其他大件購物所佔據,真正用於日常消費的資金並不多。

問題二: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人口紅利就已經開始消失,由於中國一孩的長期執行,中國的實際人口增速和人口結構都不如企業預計的那麼理想,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用工荒、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當年企業可以憑藉大量的產業後備軍來壓低在職工人的工資,但現在由於用工荒的長期存在,企業不得不開出更高的價格,但是企業的利潤並沒有那麼高,所以價格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最終的結果是企業只能選擇工人工資更低的東南亞、南亞地區。

問題三:各項資源成本都在上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很多地區的資源、能源、土地成本都呈現出快速上升的態勢,尤其是土地成本,東南沿海地區較高的土地價格,讓企業不得不搬遷到內地地區,但是內地地區的運輸成本又較高,所以企業權衡之下最終選擇搬家到東南亞的沿海地區,這樣土地成本也低,運輸成本也低,原先我們的資源窪地優勢變成了東南亞各國的資源窪地優勢。

面對著這些製造業隱憂,我們的問題卻也同樣存在,製造業巨頭可以退出中國,中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卻是無路可退,與此同時,中國大量的產業工人有需要更多的工作,所以中國製造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瀚海觀察

這是產業更替的自然結果。


奧林巴斯主要的產品就是相機,眾所周知,智能手機出現後,數碼相機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實在奧林巴斯之前,日本另一家相機巨頭尼康也於去年關閉了位於江蘇無錫的工廠。下圖為奧林巴斯的停產通知。



建於1991年12月的奧林巴斯深圳工廠,有非常輝煌的歷史——高峰的時候,有員工1.5萬人,而且由於廠區很漂亮,被譽為“花園工廠”。但在宣佈停工前,工廠只剩下1400名員工,而且很多年已經沒有新招工人。


對於關閉工廠,奧利巴斯方面的解釋是:智能手機衝擊相機銷量,設備老化,且外銷業務也無發展空間。

當然還有一點沒有說的是,相比1991年,深圳各方面的成本都已經大幅提升,尤其是土地、用工。所以我們看到,雖然相機業務已經不行,但並不意味著相機業務消失——據報道,奧利巴斯要將相機業務轉移到越南,因為越南的成本遠遠低於中國。無獨有偶,之前關閉無錫工廠的尼康,也將業務轉移到了東南亞的泰國。


我們可以看到,奧利巴斯工業園所在地塊,可以說是寸土寸金了,周邊二手房房價已經到了8萬元/平米左右。



奧林巴斯廠區佔地面積10萬平米,按照深圳的地價計算,其價值至少是數十億元。


由於深圳特區面積很小,土地資源極為稀缺,“工改工”成為深圳盤活土地資源的重要的方式——截至3月31日,深圳市第一季度已批計劃立項城市更新項目25個,計劃拆除重建用地面積118公頃,其中“工改工”項目佔一季度已批計劃立項城市更新項目近五成。而據諮詢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預計未來5年深圳舊改總貨值約170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