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關鍵詞:拆書幫、I便籤、學習收穫

一、本週的訓練營,我的目標是什麼?

本週訓練營的目標是學會寫好I便籤。

首先,抓求關鍵詞。學會在原文中劃出本段的重點句和重點詞的習慣,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其次,分類歸納總結。把之前劃好的句子分類,分別對應方法(what),具體的步驟(how),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然後用簡明扼要的話概括出來。

再次,思考適用邊界(where和why)。需要仔細去考慮方法可以適應的具體場景。

最後,整理成文。用適當的邏輯,將前面的內容整理成語句通順,條理清楚,簡明扼要,信息準確,有具體方法不重要的文章。

20200321 覆盤|本週關鍵詞:拆書幫、I便籤、學習收穫

二、整個技能講解聽講和作業完成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首先,對I便籤的準確性有了新的認識。

R=I

①R≠I x

②R>Ix

③R<Ix

以上三種情況分別是,I沒有完全詮釋R,I的解讀內容範圍比原文R大,和沒有完全把文章內容解讀完全。

其次,對How有了新的認識。

1直接能用。沒有聽說過該方法的人。在看了how之後,直接可以拿去用。

2做出動作來。一般搭配動賓短語。

3不是隻停留在意念中。不是拍腦袋想想的方法,而是確實可以落地執行的。

20200321 覆盤|本週關鍵詞:拆書幫、I便籤、學習收穫


【作業完成過程:】

第一天:

①看了不下10遍,明白了文本說什麼,但是表達不出來,更寫不出來。於是找資料填補空白,我去了得到,去了樊登,去了有書,去了頭條,甚至去了抖音,還去了掌閱把同類的一本書叫《高效溝通》給看了,當時想,大神們都是這樣練出來的吧哈哈。然後我偷偷樂了。突然間覺得學習有了方向感。通過這樣的全網蒐羅,我對主題閱讀有了更深的理解。很累,但是這樣學習下來,收穫真的很大,把好多知識點串聯起來了,甚至發現了文案的思路也是這樣的,哈哈,真是無心插柳啊。開心的很。寫完後我去問老公,他能不能看明白我說了啥。老公表示明白了,還給我提了很多意見,其中包括步驟處出現“沒有關注到觀眾”這一點,他說,給孩子們說的話要通俗易懂,後來我做了修改。

第二、三天:斷斷續續寫完的的,被打斷的時間比較多,思路費了好久才拉回來,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想要再回聽早課,但是又開始拖延,找藉口說時間不夠。從想好到寫好時間的時間間隔還是比較長

第四天:開始把便籤講給孩子和先生聽,問問他們能不能聽懂我在說什麼。在理解真相的”及時”的時候,和先生意見不一致。老公責備我,說我讀書讀的太死了。我用了意義換框法,確實按這個咬文嚼字有點死,但是我多了一個看世界的角度,至於我會不會用這個角度,是我自己的選擇。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摩擦出火花,才會進步。

第五天:解釋每一個詞語的時候,我都會想這個詞是不是夠清晰明白,如果不能夠清晰明白的話,我就會問自己,我該怎麼樣用更加簡單的詞去解釋這個詞語,做到把每個詞都解釋得清晰明白。

20200321 覆盤|本週關鍵詞:拆書幫、I便籤、學習收穫

三、與我的期望有哪些差異(亮點是什麼?不足是什麼?)

亮點:

1全網找資料。雖然特別費時間,但是我發現我似乎走在了主題閱讀和深度閱讀的路上,原來只是在口號上喊喊,這次真的走在路上了。

2形成閱讀迴路。看到文章習慣的找what,why,how,where,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會多問自己為什麼,當自己無法理解的時候,想想能不能打個比方,把道理說生動

3A1處時刻提醒自己,故事要鮮活,同時要時刻對應I便籤。在反思部分,也要針對I便籤展開。

4慢慢開始喜歡上拆書了,到最後一次的時候,我真的能感受到拆為已用的樂趣,只是還是要刻意練習。

不足:

1. where是適用邊界,我在寫週五便籤的時候想著,故事可能都適用吧,然後就沒有寫具體,經過教練提醒,我明白了,需要具體寫清楚,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不能。

2.需要思考,why部分是針對概念的Why,不能寫偏離了。比如,最後一個拆篇,應該是具備的要素的好處,我的理解發生了偏差,導致離題了。

3.思考有侷限性,需要拓寬。


20200321 覆盤|本週關鍵詞:拆書幫、I便籤、學習收穫

四、本週的訓練,讓我對該項技能有什麼心得?

1.掌握便籤套要從理論轉換到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不緊不慢,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無論是好的,不好的,都是有意義的

3.做筆記很重要,著手整理筆記,才能磨刀不誤砍柴工

4.練練不忘,必有迴響

5.與教練和同桌的溝通不太多,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思考太少了,要更深入些,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

6.堅持,不要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