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键词:拆书帮、I便签、学习收获

一、本周的训练营,我的目标是什么?

本周训练营的目标是学会写好I便签。

首先,抓求关键词。学会在原文中划出本段的重点句和重点词的习惯,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其次,分类归纳总结。把之前划好的句子分类,分别对应方法(what),具体的步骤(how),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出来。

再次,思考适用边界(where和why)。需要仔细去考虑方法可以适应的具体场景。

最后,整理成文。用适当的逻辑,将前面的内容整理成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信息准确,有具体方法不重要的文章。

20200321 复盘|本周关键词:拆书帮、I便签、学习收获

二、整个技能讲解听讲和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首先,对I便签的准确性有了新的认识。

R=I

①R≠I x

②R>Ix

③R<Ix

以上三种情况分别是,I没有完全诠释R,I的解读内容范围比原文R大,和没有完全把文章内容解读完全。

其次,对How有了新的认识。

1直接能用。没有听说过该方法的人。在看了how之后,直接可以拿去用。

2做出动作来。一般搭配动宾短语。

3不是只停留在意念中。不是拍脑袋想想的方法,而是确实可以落地执行的。

20200321 复盘|本周关键词:拆书帮、I便签、学习收获


【作业完成过程:】

第一天:

①看了不下10遍,明白了文本说什么,但是表达不出来,更写不出来。于是找资料填补空白,我去了得到,去了樊登,去了有书,去了头条,甚至去了抖音,还去了掌阅把同类的一本书叫《高效沟通》给看了,当时想,大神们都是这样练出来的吧哈哈。然后我偷偷乐了。突然间觉得学习有了方向感。通过这样的全网搜罗,我对主题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很累,但是这样学习下来,收获真的很大,把好多知识点串联起来了,甚至发现了文案的思路也是这样的,哈哈,真是无心插柳啊。开心的很。写完后我去问老公,他能不能看明白我说了啥。老公表示明白了,还给我提了很多意见,其中包括步骤处出现“没有关注到观众”这一点,他说,给孩子们说的话要通俗易懂,后来我做了修改。

第二、三天:断断续续写完的的,被打断的时间比较多,思路费了好久才拉回来,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想要再回听早课,但是又开始拖延,找借口说时间不够。从想好到写好时间的时间间隔还是比较长

第四天:开始把便签讲给孩子和先生听,问问他们能不能听懂我在说什么。在理解真相的”及时”的时候,和先生意见不一致。老公责备我,说我读书读的太死了。我用了意义换框法,确实按这个咬文嚼字有点死,但是我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至于我会不会用这个角度,是我自己的选择。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摩擦出火花,才会进步。

第五天:解释每一个词语的时候,我都会想这个词是不是够清晰明白,如果不能够清晰明白的话,我就会问自己,我该怎么样用更加简单的词去解释这个词语,做到把每个词都解释得清晰明白。

20200321 复盘|本周关键词:拆书帮、I便签、学习收获

三、与我的期望有哪些差异(亮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

亮点:

1全网找资料。虽然特别费时间,但是我发现我似乎走在了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的路上,原来只是在口号上喊喊,这次真的走在路上了。

2形成阅读回路。看到文章习惯的找what,why,how,where,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会多问自己为什么,当自己无法理解的时候,想想能不能打个比方,把道理说生动

3A1处时刻提醒自己,故事要鲜活,同时要时刻对应I便签。在反思部分,也要针对I便签展开。

4慢慢开始喜欢上拆书了,到最后一次的时候,我真的能感受到拆为已用的乐趣,只是还是要刻意练习。

不足:

1. where是适用边界,我在写周五便签的时候想着,故事可能都适用吧,然后就没有写具体,经过教练提醒,我明白了,需要具体写清楚,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

2.需要思考,why部分是针对概念的Why,不能写偏离了。比如,最后一个拆篇,应该是具备的要素的好处,我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导致离题了。

3.思考有局限性,需要拓宽。


20200321 复盘|本周关键词:拆书帮、I便签、学习收获

四、本周的训练,让我对该项技能有什么心得?

1.掌握便签套要从理论转换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不紧不慢,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无论是好的,不好的,都是有意义的

3.做笔记很重要,着手整理笔记,才能磨刀不误砍柴工

4.练练不忘,必有回响

5.与教练和同桌的沟通不太多,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思考太少了,要更深入些,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6.坚持,不要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