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們絕大多數信息來自互聯網,那麼報紙是不是該退出了呢?

用戶63917023135


報紙是否退出歷史舞臺需要多種因素來決定,個人判斷近十年估計不會。

其實不僅是疫情期間,在自媒體出現後,人們的閱讀習慣與獲取信息的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大部分人都待在家裡,上網的時間大幅度增長,而報紙幾乎不會派送,相關內容也是優先發布到了網絡平臺供人們閱讀。

對於報紙這種媒體形式是否消亡,個人覺得至少受到以下三個重要因素的影響。

第一,市場需求。

客觀上看,目前紙質版的報紙在市場中依然存在市場需求。這種需求國內國外都有,雖然年輕群體可能感知不明顯,實際上除了機構訂閱報紙外,還有很多個人訂閱。只要這個需求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紙質版的報紙就不會突然消亡。

第二,政策導向。

如果完全按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紙質版的報紙可能並不符合收益產出比。電子化、網絡化早已經是報紙機構的常態,紙質版只不過是報紙內容的一種傳統形式而已。現在報紙的內容,第一時間會播放在網絡端、新媒體端。如果有相關政策支持逐漸取消紙質版,報紙機構才有可能真正付諸行動,畢竟牽扯各個領域的工作,需要更高的層面去協調。

第三,競爭格局。

當前各大新聞媒體機構競爭非常激烈,報紙的生存空間日益被壓縮,很多在21世紀初強勢的商業類報紙都紛紛向網絡、自媒體轉型。但他們的根基還是在報紙,即便現在報紙機構的廣告收入、用戶來源主要在互聯網領域,應該也不會有哪一家機構率先放棄紙質版這種形式,如果你放棄了,等於是退出了紙質版的競爭,放棄了這個領域的輿論影響力。

總之,無論報紙這種媒體形式是否消亡,其上承載的內容肯定會越來越網絡化發展,新媒體優先、互聯網優先已經成為各大報刊的座右銘。


By 毛毛蟲 清華大學博士


PhD貓小編


誰現在還看報紙?誰家裡現在還訂報紙?誰現在還去買報紙看?現在連雜誌都沒有人買了!《體壇週報》、《羊城晚報》、《參考消息》、《南方週末》、《法制週報》、《文萃》等等已經不見蹤跡,成為遙遠的記憶!許許多多的報紙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手機關停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報紙和雜誌!社會在進步,社會在前進,我們改變了幾十的習慣,不再看報紙變成看手機!


我不說不行


報紙退不退出,和疫情沒有關係,是科技進步,讓大家的閱讀習慣,獲取信息的習慣得到改變,我大概已經有10年沒有讀報紙的習慣了,以前,家裡訂有很多報紙,北京晚報是每天必看的,報紙,體育週刊,後來,報紙的新聞更新很慢,開始讀新浪,搜狐的網頁新聞,現在讀微博,頭條,更新速度快,所以現在也就很多歲數特別大的老人可能會看報紙,向年輕人估計都沒讀過報紙了。


廢柴70後


不是會不會,是早就退出主流市場了。有些老人看,


woooodoooo


開玩笑,去機關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