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人喜歡明朝?

除了前不久的《大明風華》之外,接下來又有一部新的明朝影視劇《山河月明》即將上映。但總地來說,當下銀幕上的明朝影視劇數量仍是偏少的。然而與此同時,明朝歷史的喜愛者數量卻呈洶湧之勢,已經遠超其他大一統朝代,也許只有因《三國演義》而膾炙人口的三國時代能與其匹敵。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明朝?

山河月明


毋庸置疑,這種明朝熱的掀起,是由通俗作家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掀起的。《明朝那些事兒》一書幽默風趣,筆法形象生動,深得草根文學之三味,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此書實際上也存在不少硬傷,除了很多地方煽情渲染過度以至於略顯尷尬之外,對於昏君明英宗的過分洗白也往往遭到詬病。顯然此書雖然亮點甚多,但遠說不上無可超越。

但即使如此,《明朝那些事兒》掀起的明朝愛好熱潮卻經久不衰,還有越來越盛之勢,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關鍵,就在於《明朝那些事兒》的推出,體現了一種漢民族主義的反彈,之前主體民族的民族意識被壓抑得太久了,而且當今還處於被官方壓抑的狀態。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明朝?

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前接蒙元,後接滿清,推翻異族政權而建立,覆滅後在中原大地上獲得逐鹿勝利的又是一個異族政權,這就使得明王朝成為了民族主義的極佳載體。

漢唐當然比明朝更強盛,但是在漢唐身上我們感受不到激烈的民族衝突,能產生自豪感,卻較難產生感同身受的代入感。宋王朝與異族的衝突則更為強烈,但又整體以屈辱為基調,缺乏豪邁激昂。

明朝過去在國內外史學界的評價上,也是長期遭受著不公正的待遇的。所以對明朝提高評價以撥亂反正,又是一次合情合理的反彈。

陳梧桐先生曾在《扭曲和貶抑明史的幾種觀點》一文中指出:

20世紀上半葉,在錯綜複雜而苦難深重的政治環境裡,一些進步的史學家曾利用歷史來映射現實,借明太祖和明史來映射、抨擊蔣介石的黑暗統治。這種映射史學在當時起到了打擊敵人、教育群眾的作用,但由於強調實用性而忽視了科學性,對明代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缺乏客觀、公正的態度,又給明史蒙上了一層灰暗的陰影。


對普通大眾而言,吳晗的《從僧缽到皇權》、丁易的《明代特務統治》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三本著作的負面影響則更為顯著。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明朝?

萬曆十五年

就國內明史研究而言,影射史學的餘緒一直流傳到今天,使得明朝一直在評價上蒙受不客觀的苛待。

而就國外而言,明朝又與西方由黑暗中世紀進入資本主義的曙光相對應,明朝必定被定位為中國文明的由盛轉衰。

事實上,西方的突飛猛進並不能作為明朝衰退的依據,然而這種貶抑明朝以襯托西方的敘事方式卻在國際史學界有著極大的市場,對國內明史研究也不可避免地產生巨大影響。

因此,民間明史愛好者對於明朝評價提升的呼籲,體現了一種“禮失求諸野”的意識潮流。當人民主流意願加持在明朝評價的正本清源上時,這種意識潮流自然是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

至於這種潮流中某些狂熱粉絲對於明朝的溢美,以及平均水平不足的問題,正如大江大河當中的泥沙,其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由時間去慢慢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