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宋和遼國都無法滅亡的西夏最後卻亡於蒙古?

布穀看世界


宋、遼時期的西夏處於最鼎盛時期,自身實力加上合理把控局勢,讓西夏得以夾縫中求生存。而蒙古崛起之際的西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且西夏是蒙古統一道路上的“絆腳石”,依附的金國又“不給力”,綜合因素之下西夏被滅符合歷史發展。

鼎盛西夏“以戰求和,稱臣求存”政策。

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相比較於當時並存的北宋和遼國,西夏在各方面以及綜合國力上處於絕對落後的局勢。但是西夏全民皆兵,內部團結,單論軍事實力上並不遜色於宋、遼兩國。西夏曆代皇帝能夠正確的看清、把握局勢,先後與北宋和遼國展開了多年的戰爭。戰爭對於西夏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北宋和遼國明白西夏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即便能夠最終滅掉西夏,那麼付出的代價將是極為沉重的。因此不論是北宋和遼國都不會傾盡全力去滅亡西夏,損耗過多的國力而讓另一方有機可乘。西夏曆代皇帝就是把握住了這一點,加上自身軍事實力過硬,才可以在北宋和遼國的夾縫中生存。當然,西夏也非常識時務,充分展現自我後及時向北宋和遼國稱臣。此舉既給足了宋、遼兩國所謂“大國顏面”,又可以保全自己。


蒙古滅亡西夏乃其統一道路重要一步。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最大的對手就是金國。而西夏不但附屬金國,更是橫越在蒙古和金國之間的屏障。蒙古攻下西夏就可以作為跳板直接攻入金國,相對的金國也可以利用西夏來阻擋、夾擊蒙古。因此,此時的西夏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戰略意義,成為了蒙古和金國必爭之地。而西夏顯然是更親近金國的,那麼蒙古滅亡西夏就是其統一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再說西夏自身。這個時候的西夏已經不是當初李元昊時期那個國力鼎盛,軍事力量強大的西夏。在經歷了兩次政變和內部消耗後,西夏的綜合國力已經遠不如前,整體實力已經明顯下滑。面對蒙古鐵騎,西夏雖然依靠頑強的民風和不俗的戰鬥力,抵抗了超過二十年。奈何金國沒有正確把握大局,只想著“坐山觀虎鬥”,不肯出兵幫助西夏共同抵抗蒙古,最終整體實力不足的西夏慘遭滅族。

綜上,西夏被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隨著蒙古滅亡西夏,這個曇花一現的少數民族政權留給我們後世許多未解之謎。

以上是月關略萌獨家原創回答,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順帶求一波關注,感謝大家。


月關略萌


西夏人口300萬,百萬党項族遊牧,兩百萬漢族農耕。

遼國人口九百萬,其中漢族主要集中在幽雲十六州,六百萬人,以契丹為首的少數民族,以遊牧、漁獵為主,三百萬人。

北宋顛峰期人口1.2億,以漢人為主,主要從事農業、商業與手工業等。

西夏佔據陸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即可以設卡收稅,增加財政收入,又可以通過交流,獲取東西方文化、技術及物質,壯大自身實力。

宋、遼時期的西夏以戰求和,稱臣求存。

相比較於當時並存的北宋和遼國,西夏在綜合國力上相對落後。但是西夏全民皆兵,內部團結,單論軍事實力上並不遜色於宋、遼多少。

西夏曆代皇帝都能夠把握局勢,先後與北宋和遼國展開了多年的戰爭。戰爭對於西夏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北宋和遼國明白西夏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即便能夠最終滅掉西夏,那麼付出的代價將是極為沉重的。

因此不論是北宋和遼國都不會傾盡全力去滅亡西夏,損耗過多的國力而讓另一方有機可乘。西夏曆代皇帝就是把握住了這一點,加上自身軍事實力過硬,才可以在北宋和遼國的夾縫中生存。

當然,西夏也非常識時務,充分展現自我後及時向北宋和遼國稱臣。此舉既給足了宋、遼兩國所謂“大國顏面”,又可以保全自己。

從宋神宗的時候起就對西夏採取步步蠶食的策略,取得一些進展。

而遼國的政策是西夏和北宋必須保持一個平衡,哪邊強我就對付誰,由於遼國實力強大,西夏和北宋都要接受遼國的“調停”。

蒙古是世界征服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滅西夏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鐵木真一代天驕也死在這次征伐中。

後來金國與南宋也都被蒙古人統一。



當代曹植


北宋在宋神宗的時候起就對西夏採取步步蠶食的策略,取得非常大的進展。而遼國的政策是西夏和北宋必須保持一個平衡,哪邊強我就對付誰,由於遼國實力強大,西夏和北宋都要接受遼國的“調停”,最後兩國都是打不起來。蒙古滅西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鐵木真一代天驕也死在這次征伐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