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代诗歌不能令我看懂明白诗歌的意义,究竟是我出了问题还是诗人出了问题?

Mr_李強



妞妞奶534


别扯这些没用的。

诗歌是有门槛的,如果不经过训练就能看懂,那是诗歌,那应该是日常口语。

有人就要说,那为什么古诗我们能看懂,那你要想想从小到大,你学过多少古诗,你从小就经过了古诗鉴赏的训练,你把古诗拿给一个没有读过书的看看,他是否会懂。

就说别的,电影你看的懂吗?

又有人要说我看得懂电影是在讲什么故事,那你了解他的艺术手法吗?我想要经过一定电影鉴赏训练的人才懂吧!你眼中的电影不过是个画面,难道诗歌不是个画面,但你没有经过相关训练,你还要读懂他,从而装一次文艺青年的B,有多少能力吃多少饭,装逼的人一无所有。


一个陌生朋友


当梨花体口水诗、下半身体淫乱诗、老皇皇体马屁诗、"感谢你,冠状君"嗜血诗这类所谓的诗占据诗坛,且主宰诗坛的时候,说明诗歌已经步入歧途。因此,有些诗不仅你看不懂,可能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比如:梨花体代表作《一个人在田纳西》:

豪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

象这种把一句与题目完全无关的话断成数行就叫做"诗″的东西,却能入《诗刊》发表。而且,作者还是主编,鲁迅文学奖评委。你说,诗歌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四维求索


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自由,包括主题、语言、意象、逻辑、题裁等等。所以现代诗歌的个人风格比较明显。

阅读古诗,遇到很难理解的字词,多是作者的引经据典,我们通过翻阅典籍,找寻出处,总能弄个明白,比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我们不懂,通过参照,我们知道作者原来在用典故表达。但现代诗歌中的用词、意象主观色彩比较强烈,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诗人或专业评论家,很难做到轻松解析。读懂一首诗歌,可以从了解作者开始入手,相信会事半功倍。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作者运用格外隐晦的意象进行表达,对我们理解造成障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松叶主理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认为是诗人出了问题,是写诗误入歧途。

诗以言志,借物咏情是写诗的目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溶入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怀。同时也为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看不懂,又怎能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在这个问题上,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说他每写一首诗,就念给别人听,别人能听懂,就抄录下来;如别人不懂,就继续修改,直到普通人能看懂为止。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么通俗易懂,只有这样的诗文,才能受到大家的喜爱。

如果你喜欢写诗,就请写些能让大家看明白的诗歌吧!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爱、情趣的陶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喜爱你的诗,欣赏你的诗!


香樟树1080


好像有个称“诗王”的人说,诗是小众文学,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写诗是写给诗圈的人看的,不是普通人都能读懂的。如果普通人都能读懂,那诗人们的诗就没有文学价值了。能够称得上诗人的,说明他已具备了诗人的才情和特质,怎么会是诗人出了问题呢?如果你说是他(她)的问题,他(她)也不会承认的。他们一定会说你不是圈内人,当然你看不懂不明白。所以应该还是你出了问题,因为你不懂诗。但我又想到,有的人写的诗可能令你看得懂弄得明,而这种人就称不上真正的诗人了,或是伪诗人;或者说写诗纯粹是娱乐玩玩而已,并且也不会自称为诗人。我在想,不是诗人,不入那个诗圈,难道就不能写诗?当然不是。事实上非诗人写诗的还很多,他们写的诗大众化,多数人都能看懂。所以我建议,今后你就不要去看那些小众化的诗人所写的诗,反正你看不懂不明白,你就看看能看懂的非诗人写的诗歌就行了,不就是玩吗,没必要较真。


东方白542


写诗是一种高雅文化业态,她和其它文化形式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平铺直叙那不是诗是文,诗就要有内涵,像压缩饼干,她要能膨胀,甚至你想象不到的膨胀系数。但是诗歌也要写实,更能体现她的感染力。总之诗歌是写给读者看的,必须让一部分人读懂,如果谁也读不懂就不要发表了。如果像白开水的诗也不要发出来,白开水谁家都有,别浪费运费了。


乐乐叔呓语


现代诗,如约写得好,是非常感人的。前不久,我读过山东一位作者的现代诗。很感人。现代诗不象格律诗那样框框条条多。字句也不受限制。但绝不是象写散文一样,什么都不顾。如今看到有的现代诗,一句话偏要分成两行写。不知是何意图。有的什么啊呀,哈呀的,好象有这些象声字就高人一筹。总知,现代诗如写得那样亲切,那样得体入心,那样接地气。最乎比格律诗更深入人心。我是写惯了格律诗的人,但我更爱好的现代诗。


张克成


先说一句,咱们写诗歌是为了什么,让什么人看?读者文化层次不齐,智声见智,仁者见仁,但广大老百姓呢?他们喜欢读好记易懂,精炼而寓意深刻的作品。而现在网络上的作品,有些连诗人自己写了,都不解其意,别人怎么能看懂呢?

我觉得中国人,就说中国话!虽说知识无国界,但属于自己民族传承的文化传统,它是所有中国文化人的根,绝对不能丢。弘扬民族文化,写出时代好作品,这才是写作者要考虑的最大,最根本的问题。

只有民族本源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最贴紧人心的。



杜彩萍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用我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读者和作者双方不能产生共鸣。

当作者创作出来一首现代诗。读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相同的思想感受,那就是两者之间没有产生共鸣。

共鸣需要作者和读者之间思想上或者感情上相互感染,读者内心或思想上产生与作者类似的情绪波动,即为共鸣。

喜剧的最终目的要让你笑,悲剧的最终目的是让你哭。现代诗不需要两者具备的极端化诉求,但它需要你能够感受到它所表达的东西。比如哲理、讽刺、影射等。

(2)作者缺乏写作技巧和亲身经历。

每一个现代诗作者的写作技巧都不同,它往往会受到写作习惯和崇拜对象的写作方式相左右。但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固定的,能够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叫写作技巧。

现代诗作者创作内容应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来进行创作,尽量做到不娇柔做作。这就如一个没有见过雪的人去描写雪的世界,顺便再讴歌一句寒梅傲雪。这样的创作结果只能是拾人牙慧,求不来暗香袭人。

(3)读者缺乏时间去思考和判断。

思考是思维本能的延伸能力,也是一种探索活动。它由分析,思考,判断三个部分组成。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连锁反应中进行的信息推理和评估。因此所有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文学作品都绕不开这个过程。

但是现实的思考状态是什么样子呢?现实中是去思考模式。去思考模式导致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名家,生前默默无名,死后名垂千古。所以现代诗的作者不要急躁,更不能急功近利,时间将会证明你是发光的金子。

(4)案例分析。读者和作者都应以此为鉴。

《李白的月亮》

李白写了一首诗

又给我家寄来一个月亮

儿子站在窗前看

我在院中仰望

老爷子在阳台上赞叹

那是李白的月亮

首先这首诗作者写的比较隐晦,读者看一遍两遍不一定看的懂。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李白的诗代指了“”书籍”,后边几句是隐喻现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读书的态度。小孩子读书透过缝隙只学到一点皮毛,中年人对知识的崇拜和仰望。老年人秉持一种欣赏把玩的态度。总之作者表达过于深奥。

读者欣赏时应从“”寄给我家一个月亮”开始思考。寄月亮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分析到底寄来了什么东西?当得到书籍这个答案后,开始分析小孩子为什么站窗前看,他又能看到多少呢?只要这两个问题分析到了,整首诗就一目了然了。分析、思考、判断下来累不累,值不值得?这个要读者说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