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实力对比,你了解吗?

上海财经大学

学校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海财大,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于1917年始建,坐落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的研究型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其原名上海财经学院,1985年更为现名。

志愿填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实力对比,你了解吗?

该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中欧商校联盟创始会员,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三方共建。

学校源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1921年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51年4月至1953年8月,交通大学、华东财经学校、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沪江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江南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大同大学、上海学院、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东吴大学、上海商业专科学校、山东财经学院、厦门大学等18所高校的财经系科相继并入学校,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遂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财经高等学府,名士云集,群贤毕至。1954年,学校国外贸易专业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55年,学校国民经济计划专业调入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60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

院系设置:

截止至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设有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等12个专业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从业资格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高等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创业学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等培养单位,设有会计学等3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12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1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41人;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为81%。

学科建设

截止至2019年5月,学校共有一级学科17个,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含培育1个)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6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4个,上海高校高峰学科2个;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济学创新平台以及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 国家级重点学科

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培育)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统计学

  • 财政部重点学科

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

  • 上海市重点学科

金融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 上海市一流学科

A类-理论经济学、统计学

B类-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 上海高校IV类高峰学科

应用经济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软件工程、社会学[4]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翻译

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19年5月9日公布的数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商学(Economics & Busines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双双进入ESI全球前1%。


中央财经大学

学校介绍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大,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于1949年11月6日始建,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也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志愿填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实力对比,你了解吗?

该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实施院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联盟成员。

中央财经大学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校名先后为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1952年8月,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由高等教育部主管。1996年5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10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2月,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有19个院系,设有51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有教职工1774人,其中专任教师1210人。教授3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70%,副教授4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19%;具有博士学位者8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55%;有45人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学校拥有长江学者7人、“万人计划”哲社科领军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支持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黄少安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胡永泰(Wing Thye Woo)、巴瑞·艾青格林(Barry Eichengreen)、陈嵘、陈建成

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陈斌开、冯秀军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王广谦、张礼卿、陈斌开、李涛、马海涛

国家教学名师(2人):李健、孟焰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李健)、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李俊生)、管理会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孟焰)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统计学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刘扬)、保险与风险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赫演苏)、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带头人史建平)、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李健)、管理会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孟焰)、市场营销专业团队(带头人孙国辉)、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李俊生)

学科建设

沙河校区宿舍楼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和2个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3个专业学位于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校。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

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6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总结对比: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央财经大学有两个A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尤其是应用经济学,为A+,另两个A+是北大和人大。上海财经大学有三个A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工商管理,详情如下:

志愿填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实力对比,你了解吗?

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学相当牛,在保险领域,中央财经大学算是中国国内知名度最高的院校,从事保险行业所必需的重要资格证书都得在这里培训和考试。

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院是它的第一学院,也是王牌学院。它的国际会计毕业生基本上有大半去了四大会计事务所,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

2018年各省份本一批次录取分数

志愿填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实力对比,你了解吗?

就业质量

  央财国企就业人数占比高于上财,上财三资企业就业人数占比高于央财

  2018年上财与央财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志愿填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实力对比,你了解吗?

  (1)两校学科评估结果与国家特色专业评级相近;

  (2)上财的生源录取分数稍微高于央财;

  (3)央财毕业生倾向于在国企和党政机关工作,上财毕业生倾向于在三资企业工作;

  (4)两校升学率相近,但上财的留学占比更高。

两者都是顶级财经类学校,实力平分秋色,能考上都是就业不成问题,加上两者位于北京,上海这样子繁华的大城市,眼界可以开阔很多,各种国企也在附近,实习和就业顺利比其他财经院校方便很多,祝愿您们能考上!

您同意我的说法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点击“了解更多”有惊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