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老龄化严重,一群老同志不干活就爱争利益,作为新任的领导,该怎么处理?

爱聊同事的祥子


老同志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用好了就能由负转正,用不好则是负负得负。作为企业一把手,要善用。

一、挂起来。国有企业,老龄化很严重,处级干部,内部政策是男55岁、女50岁内退,科级及以下员工则没有这个政策,只能在岗位熬时间。作为一把手,可以成立一个部门,把他们集中起来,安排专项工作给他们,业务只是对外不对内,如查市场,如搞调研,如做培训,既不累又不闲,还感觉到受重视,也就不会成天无事生非。

二、退下去。按上面说的,争取政策,划一道线,达到就内退回家,工资全发,绩效80%。一刀切,谁也无话说。工作的环境一下子变得风清气正。

三、分化开。有下属单位的,每个单位设一虚职,主要负责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抓学习、代表公可参加政府会议、陪同各类检查组检查。让他感觉受到重视,又和其他老同志扎不了堆,自然也没办法比较争利益。


If我是koala


新任领导如何面对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老同志?刚好本人有相似的经历,我说说我的经历。

当年,我30几岁。有一天,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要我带一个“老龄化”严重的部门:一个部门15人,有6个40岁以上的员工,其中有几位是等内退的50几岁的老同志。我一听心里凉了半截。领导好象看出我的为难,说:“老同志有老同志的好处,用好了,是你部门的一块宝。”我当时听了,权当是领导安慰我的一句话。

组织安排,我只能服从。我就调任到这个部门。

正如题主所描述,这些老同志工作不积极,争起利益来却很“勇猛”,感觉他们是一帮为利是图的老家伙,一些年轻同志对此敢怒而不敢言。无形中,新同志和老同志对立起来,我这个领导夹在中间,常常要做和事佬,救火队员,感觉很累。

在很绝望的时候,想起大领导的那句话:“老同志有老同志的好处,用好了就是一块宝。”我在反思自己:我作为领导,是否和和这些老同志也是对立的?对立心理的驱使下,我天天想的是如何“处理”他们,而不是好好地用好他们?

于是,我尝试慢慢地转变看法:年龄的大小只是相对的,40几岁、50几岁相比较60、70岁的人还是年轻人嘛,任正非40岁才开始创立华为,褚时建74岁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谁说40岁50几岁就不努力,没有创造力了?如果自己老觉得部门已经“老龄化”化了,那等于刚开始就把自己的信心和热情给浇灭了。

我应该把这些老同志从“处理品”转变为“宝贝”来看待!

以下是凭记忆做的几件事: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这些同事的档案,看看他们工作履历。尤其关注他们曾经获得过的嘉奖。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他们的专长,并尽量在工作中鼓励其发挥专长。

我做的第二件事,是对这些同事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家庭情况。从家庭成员中了解实际困难和工作上的目标想法。当时想:这些同事“爱争利益”,说明他生活中还有困难,还有追求。只要找准他们的困难和追求,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件事,就是在称谓上有所改变。不再称呼他们为“老*”,而是改称为“老师”或“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在专业上尊重他们,不要在年龄上和他们拉开距离。

第四件事,把部门分成几个小组。这些有经验的同事,有的当了组长,没当组长的就当“技术顾问”。充分利用了这些“老同志”的专长。

第五件事,就是找一切机会宣传这些同事,比如公司大会、大领导在场的机会。

我如此这般做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这些老同事主动找我聊天的多了,部门新老对立的情况也缓解了很多。我想我应该做对了一些事情,接下来只要重复做正确的事,相信部门会越来越好。


总结感悟是:管理上没有灵丹妙药,只要转变思维,以人为本,利他思想,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慢慢起效果。


冷暖职场


我年轻的时候,对老同志也感觉到有些看法。不理解企业为何留着这么多老同志,干活不多拿钱不少,又不好管理。

后来,我跳槽到一家由年轻人组成的企业,效率高,有激情,有活力,有干劲,有想法,各种好。

再后来,我成了老同志,但这家企业不要老同志,我就下岗了。

现在,我回到了最初的公司,做一个老同志,每天小心谨慎地干着自己的活,赚自己应得的薪水,吃着自己的盒饭。静静地看着身边活力迸发的小年轻们,听他们吐槽身边的一切…


走南闯北地摊叔


别这样说,管理不好不是老同事的事是领导的事好吗?我当年五十,单位部门调整别聘到一个从来没去过的部门,自以为老了到这就等退休吧,一接手工作立刻发现问题,在一次部门会上领导把这个棘手问题抛出讨论,我最后一个发言,本不想说话,领导还是想听听我的看法,我用我将近三十年的工作经验,把问题抛开,找到问题所在,提出整改措施,一五一十娓娓道来,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我在说,从此我提升为主管,工作有条不紊,任何遇到问题我们都有解决方案,还有应急措施,与财务衔接分毫不差,工作节点严格把关,直到今年我退休他们还在沿用我制定的工作流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nannan1603


这样诋毁老同志不太好吧?我们单位是年轻人多,老同事不是很多,(我办公室的人,都和我孩子年龄相当,就我一个老东西了)但大多数老同事还是兢兢业业,担负着重担。反观年轻人,没有关系是进不了这样的单位,985和211也不会来,这样组合的团体,老同事不干谁干?年轻人能胜任吗?会干吗?上班老同事一直忙,年轻人聊天、直播、打游戏。小区物业关系进来的年轻人,每个月就查一下水表,可半年过去了,物业也没收水费,因为没人查水表,谁也不敢说,因为他爹厉害。领导把退休老同事的活,分给年轻人,她就辞职了,让她爸在本系统找了一家单位,安排新的清闲工作。我不能说这是普遍现象,但奋战在纺织厂,建筑工地的还是老同事比较多,新一代的城市年轻人,宁可开网店也不会进纺织厂,新一代的农民工,宁可送快递和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地,这就是现状,等到我们这60、70后都从单位消失了,谁能想象一下,各个单位是什么样?实体经济还有几家?可悲的新生代,上大学清考一路陪伴,工作混,自己大学毕业的含金量只有自己知道,和我们那个年代的电大生都没法比。至于争利益,那是人性,和老不老没有关系,我单位大部分老同事,有些事反而不好意思,不敢争,怕被别人瞧不起,毁了半辈子的贤明,相反年轻人什么都敢做。所以,年轻人做单位领导,你是他们中的精英,可你真有心、真有本事,还是规劝一下年轻人,为了企业的发现,把精力多放到年轻人身上!


U友59157479


说说我当时碰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吧,当时有一个老员工是个女的,跟老板一起创业到现在。

凭借自己是老员工,而且她已经有打算要辞职了,正在办理出国手续,只是老板并不知道而已。所以每天上班基本上就是上网,聊天看剧,要么就趴在那边睡觉,老板来的时候有假装工作很认真。

一开始我也跟老板反映过这种情况,打算让老板辞退她,但是老板碍于她是老员工一直给拖着。要是她只影响自己,那也不管她,只是她已经影响到整个团队了,导致团队上已经有很多人不满。如果不把它处理掉的话,后面团队就不好管了。

这个时候我把它所有的考勤数据还有业绩报表,以及工作的状态监控录像都调出来,直接拿给老板看。然后把她对团队的影响和严重性跟老板说清楚了。这个时候老板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又知道她想要出国。觉得他是老员工直接辞退不好,就把她安排到一个闲散的职位去,就不会影响到别人,自己爱干嘛就干嘛去了。

碰到这种情况,你得拿出事实依据,说服上面的领导支持你的做法。

老员工不好处理的原因,就是他们跟单位还有领导的关系比你还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是没办法让单位对他们进行处理的。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拿出事实依据,当领导看到这些依据的时候。无法对你的决定做出任何反驳,这种时候可以很好的把他们给处理掉,这些事事实依据主要就是一些业绩报表,绩效考核等。

当然,毕竟老员工是为单位作出贡献。想要让领导支持你的想法,最好就不要说把他们给辞退了,让领导把他们安排到,不会影响到你工作的地方去就行。


老茶说事


前不久,一个单位搞后备推荐,年龄达到50周岁的老同志不再列入推荐对象。当时,几个老同志就发飙了,这是年龄歧视好不好?你可以不提拔老同志,但你不能剥夺老同志参与竞争的权利吧。老同志不积极、爱争利益?这是为什么?这是单位从骨子里歧视人家啊,你都抛弃人家,人家凭什么拿热脸去贴你的冷屁股?

别这么贬低老同志,现在的年轻人争利益也含糊的,甚至价值观和利益观上还不如老同志呢。老同志为什么不争利益?这个时代本来就亏欠老同志的。老同志年轻的时候,都是低工资、高付出的年代,现在他们老了,却被单位打入冷宫,这是过河拆桥的节奏啊。比如,能源行业,这一批五十岁的老同志,入职时才56元工资吧。现在年薪高了,单位只想让他们靠边站,你还指望他们发光发热?

那么,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不要歧视老同志,你也有老的时候。这一代老同志,真的是时代的亏欠者。你问问你的爹娘就知道了。现在搞什么年轻化?民企把35岁以上的老同志淘汰出局,国企让老同志让出位置。不分青红皂白,火箭式提拔85后90后年轻人。你让这批火箭式年轻人指挥做出历史贡献的老同事,他们心里能服气吗?

第二,老同志不积极,根本原因是看不到希望。有些单位,给年龄划杠杠,45岁不能提拔了,50岁不能进步了?你说你把人家的希望都浇灭了,还逼着人家积极主动干活?你真是又让马儿跑又不给喂草啊。这才是心理症结啊。

第三,对待老同志,一定要找到问题根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才是用人的水平。所以,把老同志用好,才是管理者的真水平。年轻人好用,是因为有职位、年薪、利益勾着他们,如果没有这样“诱饵”,年轻人比老同志还难管。所以,对老同志一定要用尊重和利益双管齐下。

最后,补充一句。管理学,是一门大学课,几句话是写不透的。对待老同志,要明白他们心里的症结在哪里?实话实说,这一代老人就是心理不平衡,就是觉得这个时代欠他们的,就是看不惯年轻人骑在他们头上。解开这个心结,才是管理的王道。总之,要从形式上尊重老同志,要从利益上刺激老同志,千万不要有利用之心,有嫌弃之心,有欺骗之心,你不用真心,用任何招数,都是无效的,切记切记。

【注】职场火锅,二十年企业高管,经历丰富,阅人无数。欢迎你到职场火锅主页付费问答或私信入口,与火锅哥一对一进行专业而深度地交流吧。

职场火锅


看到你的提问,想起我当年的处境。回答你的问题,犹如我重新走回当年的生活。单位老龄化严重,是历史造成的,你要改变历史,创造现实。

普通者认为,老同志既是一种负担,又是一笔财富。领导者只能把他看着财富,不能把他看着是一种负担。

一是他们曾经年轻过,潇洒过,疯狂过,奋斗过,为单位作出过贡献,付出过心血,受过苦流过汗,如今老了是人生自然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都会有到老的这一天,不能当着负担。

二是他们工作经验丰富,成熟练度,做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仍然是一笔财富。

至于他们不干活就爱争利益,那是我们做领导的工作不到位,方法欠缺,损伤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要说老同志是这样,就是新同志也是如此。

当然,老同志在利益方面看得比较重一些,这不奇怪。他们认为付出了就应该有收获,一份劳力一份代价,是他们年轻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在贡献方面他们觉得该贡献的贡献了!青春也付出了!时光也耗尽了!眼看夕阳落地,家庭还有沉重的负担,上有老下有小,争取正当的利益,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

作为一名领导者除了把工作做好、做细而外,还有责任对所有员工进行帮助和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要改变历史,创造现实。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领导者的责任。

从前,我也曾经在一个老龄化严重的企业工作过,对此很了解老龄化严重企业的难处。不防谈谈我的经历供你参考。

以前我在一个国营水电工程队工作,单位总人数42人,其中:退休职工28人,在岗职工14人,其中:在岗职工中45岁以上9人,年轻职工5人,年轻职工中男职工3人,女职工2人。由于人员不断老化进入退休年龄,完全不能胜任水电开发工作,后来转为生产水泥予制板和水泥电杆作为主要产品。

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其退休人员工资还没纳入社会统筹解决,仍由企业全部负担。也就是说,14个人要养活42个人,平均一个人要负担另外3个退休人员的工资,可以说是当时全国第一个企业负担最重的国营企业。这个企业的形成是当时修水电站,由一批石匠组成的。水电站修起之后转为发电,他们都不具备发电工人的知识和条件。因此,另组建水电工程队性质为国营企业。

这下你应该知道什么叫老龄化严重?5个年轻人当中,其中有3个是顶替他父亲接班而来。你也可以想象整体素质的程度,整个困难的程度,整个负担的程度。企业完全实行自负盈亏。

当我进入这个企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主管部门水电局写了一份报告。大概意思就是三个摇头:企业的负担重得摇头,企业的设备旧得摇头,企业的环境差得摇头。

报告第一天送去,第二局长亲自登门。看了现场,了解情况后,表示感概!一再感概!

我只要求他急需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28个退休工人工资,由全系统统筹解决。第二,上级投资或者企业贷款10万元,解决设备陈旧老化问题。

那个年代政企没有分开,隶属于水电局管理。

局长当场给我答服,退休人员工资全省正在统筹,估计明年有望落实。同意企业贷款5万元。

当年的5万元可真值钱。可以拯救一个国营企业。

我们将5万元贷款投入改造水泥电杆模型,增加了水泥电杆型号。从此,企业救活了!第二年退休人员工资全省统筹得到落实,直到后期全国统筹。所有问题彻底解决了!

对于老同志你只要走进他们的心中,进行心灵契合的沟通,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方面的优势。老同志责任心强,做事肯买力,能吃苦耐劳。但他们需要领导的关心,需要社会的认可,需要年轻人的尊重。比如说,鼓励他们培养新人,带徒弟,教技术等都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个体台办彭泰平


对这帮子老头老婆,嗯,用淫威呀!第一,查考勤,查到什么地步呢,只要不在岗上就算缺勤,即使你上厕所也不行。不仅仅扣钱,还得写检查。第二,规定硬性指标,完不成就通报批评,扣发工资和奖金,让他斯文扫地。第三,给他们安排恶劣的工作环境。冬天冷夏天热的,三折腾两折腾,弄不死他们。如果你觉得还不解恨,回家问问你爸爸还有什么坏主意可出。


法缘石


老龄化严重的单位比较普遍,在市、县一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干部,如果晋升无望,基本都在应付。有的心态扭曲,甘作单位“反对党”,专门“挑刺”,丑态百出。新任领导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处理、沉着应对。一是要理解他们,他们的沉沦原因复杂。他们的内心也有许多委屈不甘。二是尽量给他们安排一些能发挥特长的喜欢作的工作。三是尽量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人都是从年轻走到老的,我自己年轻时对老同志也看不惯,我老了对年轻人也看不惯。作为单位领导,只能尽可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哪怕吃点苦,受点委屈,谁让咱是领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