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難題:留學生回國硬闖小區VS未成年人不適宜集中各類

社會治理難題:留學生回國硬闖小區VS未成年人不適宜集中各類

據網友爆料:座標杭州文鼎苑小區,一16歲美國女留學生回杭州,未隔離檢測直接回小區,女孩子父親說已溝通過可以不用集中隔離,直接帶回小區回家隔離。保安堅持原則不讓進入,雙方發生爭執衝突。

這件事情的經歷並不複雜,女孩子父親帶著疾控中心證明回小區自行隔離,保安不讓進。二者似乎都有道理。女孩父親帶著上級的批示,保安為了遵守保護社區的原則,都沒有錯,可是衝突就是發生了。我們可以說是銜接出了問題,但是解決這個銜接的問題卻不容易,整個社會都轟動了才把這個事情說明白:“未成年人不適合單獨隔離”。

社會治理難題:留學生回國硬闖小區VS未成年人不適宜集中各類

再比如說“利聞量”被訓誡了,警官們都在嚴格按照上級指示做事,從職業操守來看一點問題都沒有。

再比如說前幾天武漢礄口區志願者隔離收費的事情也需要層層上報,研究後才會給一個答案……

這裡面有個共同的點:社會共同遵守的客觀規則失守,上級批示才是社會運轉的基本力量。

也就是說,不管是官員、保安、家長、還是社會其他各界人士,他們的行為準則並不是依照法律,而是根據“上級指示”運轉。在非常時期,事態千變萬化,領導意志也無法面面俱到,貽誤戰機也就無法避免了;在日常生活中,等待領導指示、批示則成為了常態。

當然,我們也會發現,在上級的直接干預下,很多事情會非常高效的運轉,反過來也發現在正常法律法規的規範下辦事效率極其低下。這裡並非說是法律不好,而是更多的人是唯領導意志而行事。一個好的法律,總會有很詳細的細則便於人行使,但是弄明白這些細則並踐行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至少那些條款細則記下來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腦細胞。

所以小區保安根本就不會了解有“未成年人不適合單獨隔離”的條款,甚至女孩父親的證明也被當做“偽造”的了。最後還是上級指示起了作用,但是這種衝突卻在“簡單的客觀規則”與“上級意志”之間發生了。如果保安知道有這條規則(前提是確實有),這種衝突就不會發生了。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的是,遵從領導指示要比記憶數以千計的法律條文更簡單。上級意志的多變性(換領導)也使得執行人難以形成客觀的執行規則,兩者合一,使得權力大於法律的觀點越來越固化。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總是會有很多人問,本人不得不說的是想解決問題總先得認識問題是如何產生的。一個是執行者懶於學習法律規範,一個是社會觀念的潛移默化,還有一個就是不受控制的領導意志,這得一個一個解決。當然前提是有沒有解決這個衝突的動力,比如說我們的辦事人就喜歡聽領導指示,既沒有責任有不需要花費腦筋記憶規則,偶爾還可以狐假虎威弄些小特權。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客觀的法律是一種束縛而不是社會的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