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聚焦|東北:搶先復工難掩“黑土地”尷尬

區域聚焦|東北:搶先復工難掩“黑土地”尷尬

已是陽春三月,空氣裡卻仍然夾帶著冬的寒意。瀋陽北站,曉東一人坐在候車室的座位上,默默看著腳邊的行李和手中的車票。早已數不清這是第幾次離開家,離開這個生他養他的“黑土地”,這裡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卻不是能實現理想與抱負的地方。

如今,東北部分地區率先實現了復工復產,為全年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如此,對於大部分像曉東的年輕人而言,東北給予他們的機會依舊有限,“進關”仍是他們主要的選擇。

區域聚焦|東北:搶先復工難掩“黑土地”尷尬

重點城市復工五成以上

受疫情影響較輕的東三省,在春節後開工復工中贏得了先機,這或為2020年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針對當下形勢,餐飲、娛樂、旅遊等消費行業無疑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領域。“東三省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結構仍然是以工業為主,除黑龍江外,遼寧和吉林的經濟發展對消費行業依賴度都不高。”克而瑞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馬千里稱,因此東北經濟增長受疫情的影響或相對較輕,復工復產速度較快。

在馬千里看來,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復工復產政策,加速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各行各業都在有序恢復中,一季度整體經濟態勢良好,為2020年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長春、瀋陽、大連、哈爾濱四個二線城市中,瀋陽表現最佳,復工率達到96.3%。相比其他一線城市至今仍在實行值班制,瀋陽市于洪區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表示,“早在2月24日,單位就已經全面解除輪崗制彈性辦公,全員回崗上班。”

長春也在復工復產上不遺餘力,截至26日,全市994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834戶,復工率83.9%;哈爾濱城市由於疫情相對較重,城市復產復工速度相對落後,復工率48%;大連復工率53%。

區域聚焦|東北:搶先復工難掩“黑土地”尷尬

除此以外,隨著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都有了極大地改善,進入當地的資本增多,進一步夯實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

大連長春庫近存1400萬平方米

在業內人士看來,東北的快速恢復可以搶得先機,為全年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房地產市場作為其中一部分,恢復速度也會快於其他城市。

儘管東三省疫情控制較佳,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加速,有望帶來人口的迴流,樓市去化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高企的庫存依然不容樂觀。

究其原因,仍是經濟增長速度較緩及人口流失。馬千里稱,東北的大多數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煤炭、石油等資源的開採等重工業,當這些產業出現衰退時,當地經濟發展速度也明顯放緩。

有數據顯示,2019年GDP增速,北京6.1%、廣東6.2%、雲南8.1%、貴州8.3%,而吉林3.1%、遼寧5.5%、黑龍江4.2%,東三省GDP增速仍落後於全國均值。

經濟的不景氣迫使當地居民向外遷移去尋找就業機會,東北三省的常住人口在2014年之後就出現了下滑,其中吉林表現更加突出,近4年來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了將近50萬。

人口流失則制約當地購房市場發展。近年來,東北三省成交量維持在較低水平,消化週期升至高位,樓市陷入“沉寂”。

據克而瑞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大連樓市每月成交量不足50萬平方米,庫存卻高達1400萬平方米,消化週期高達31個月。截止2019年底,長春庫存也接近1400萬平方米,消化週期高達21個月。

馬千里認為,“總的來看,雖然全國去庫存使東北近年來的樓市壓力有所緩解,但因往期‘欠債’過多,以及購房需求相對疲軟的影響,去化壓力依然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