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能避开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飞出太阳系吗?

De-zhong


“旅行者一号”是人类最早的深空探测器之一,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在1979年3月访问过木星,并在1980年11月利用土星的引力弹弓,飞离了黄道面,面向星辰大海,飞向太阳系的边缘。在新视野号之前,旅行者一号保持着人类制造的最快的飞行器记录。

其实,在旅行者一号发射之后,很多人就怀有担心和疑问,在飞往木星的途中,能不能躲过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毕竟那里有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当然,现在我们是知道,旅行者一号毫无阻碍的通过了小行星带。

对于小行星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应该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看着很密集的小行星,但这只是一些影音作品或一些图片给我们的一个印象错觉。我们知道,这个小行星带主要介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其范围大约在2.17-3.64天文单位,宽度大约5亿公里,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的多。

如果只从网卡的图片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密集。太阳系看似热闹,但也是极其空旷的,不管大小天体,轨道相对稳定下来以后,它们之间都会有很大的一个“安全距离”,虽然小行星带的天体数量巨大,约为50万到100万颗,但它们“占据”的空间更大,根据一些数据的计算结果,小行星带的小行星的平局距离超过百万公里,要知道,地月之间的距离也不过38万公里。像旅行者一号这样的大小不超过十米的探测器穿越这个小行星带,如果不是提前设定好目标小行星,其相遇的概率比太平洋上两艘小船随机碰到一起还要低。


而柯伊伯带则是一个猜想的小行星密集带,但这个地带的界限和大小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目前认为是距离太阳30~55个天文单位的范围内,如果按照这个范围定义柯伊伯带的话,那么旅行者一号早已“安全”飞越过这片区域了。如果按照55个天文单位计算,柯伊伯带的边界距离太阳约82.5亿公里,而截止到2019年6月7日,旅行者一号已经距离太阳218.17亿公里了,目前正以相对太阳17千米/秒的速度飞离太阳系。

但是,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柯伊伯带的范围应该更大,可以从50个天文单位一直延伸到500个天文单位(750亿公里),这样看的话,旅行者一号要飞出柯伊伯带的话还得需要100多年。

柯伊伯带与小行星带有点类似,但其范围要比小行星带大得多,如果按距离太阳30~55个天文单位来看,柯伊伯带的宽度是小行星带的20多倍,并且,柯伊伯带不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天体主要集中在黄道面上,柯伊伯带的天体分布的范围更像是一个面包圈。由于柯伊伯带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对于寻找和发现柯伊伯带的天体带来很大的困难。冥王星算是发现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直到1992年,人类才在柯伊伯带发现了第二个小行星——小行星15760,目前,已经发现的柯伊伯带小行星的数量已经有一千多颗了,并且,根据一些天文学家估算,在柯伊伯带,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天体可能会超过10万颗,质量加在一起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虽然柯伊伯带的天体数量更多,但其天体密度还要比小行星带更稀疏,旅行者一号要想碰到其中的一颗,其概率相当于连中十次六合彩了。

旅行者一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可能是人类最早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目前它已经位于柯伊伯带之外,而柯伊伯带只是太阳系内部的边缘,在未来22000年的旅途中,旅行者一号会以会5万公里/小时的速度继续穿过更加巨大和空旷的奥尔特云而不会撞上任何天体。现在的旅行者一号已经用完了最后一点“力气”,完全没有了动力,无法加速也无法调整姿态,只是凭借惯性沿着既定路线向宇宙深处飞去。在7.36万年后,旅行者一号会经过半人马座的南门二(即比邻星)附近,但不会被其引力俘获,如果没有被“三体人”发现的话,会依然孤独的继续着它的旅程,飞往银河系中心,也许是数十万年,也许更长。


清明的星空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对宇宙空间的大小估计没有准确的概念,或者被一些概念图所迷惑了,以为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小行星非常密集的分布着,因此才会有这种问题。而事实上,那里的空间太广袤了,虽然存在着无数的小天体,但这些小行星之间的距离非常之遥远。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万千米,但那些小天体之间的距离还要远远大于这个距离呢。

之所以图片中看起来小行星非常密集,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按比例真实画出太阳系来,因为太阳系太大了,如果真的按比例来画,要么找不到那么大的纸,要么就是天体小到用眼睛看不到了。

网上有很多对太阳系大小的比例做出描述的文章,这里简单也说一下,让大家对太阳系的大小有个准确的概念。

假设我们把太阳缩小到1米的直径,那么地球的大小还不到1厘米,也就是个小玻璃球大小吧,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06米远。而小行星带的范围在距离太阳约210米到370之间的环形区域内,而所有小行星的质量加到一起还不到地球的1/1000,也就是说几十万粒花粉,分布在这么大的一个环形区域内。

再看柯伊伯带,按这个比例是距离太阳5千米到50千米的范围内,或者这么说,把直径1米的太阳放在天安门广场,那么柯伊伯带的范围在3环外到6环以外很远的地方这么大的区域。同样是无数的花粉和一些小颗粒,最大的也不过2,3毫米大而已。

想一想,这个巨大的空间中只有这些灰尘和小颗粒,剩余的都是宇宙空间,这种空旷绝对会让人发疯。

因此,旅行者想要遇到一个小行星都是非常难得的,除非预先计算好轨道,否则随机遇上小行星的概率要远远小于中彩票大奖的概率呢!


寒萧99


关键不是能不能避开小行星,旅行者1号本身就已经跨越180亿公里之外的科伊伯带,目前已经飞到了日光层,处于星系物质和太阳系物质的过度区域,然而距离飞出太阳系还十分遥远。

从现在的各种太阳系模型上来看,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海王星之外的科伊伯带都有大量动陨石、小行星分布,相互之间的距离看起来十分近,要穿越陨石密布的天体带似乎非常困难。但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轨道,乃至更远处的科伊伯带的周长实际上是非常大的,要知道火星绕太阳运行的半径是227,940,000 千米,周长则更长,科伊伯带就更不用说了,体积很小的陨石小行星等天体分布在狭长而广阔的轨道上,分布密度是非常低的,而旅行者1号、2号两颗飞行器在穿越这些地方的时候速度又非常快,撞击陨石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比在路上行走被车辆撞击的几率还低不少,目前这两颗都跨越了科伊伯带飞入了星际空间。

旅行者1号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木星、土星等太阳系外侧行星,在飞行的过程中必须精确计算飞行轨道,确保其能被这些行星的引力所俘获,绕着木星轨道运行,由于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天体,要绕土星运行,旅行者1号的轨道必然和木星黄道面有较大的夹角,最后是利用引力弹弓,相当于是被木星等天体甩出去的,轨道面和太阳系黄道面有一个较大的夹角,也就是说它其实并不是直接从小型带中穿过去的,而小行星带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其厚度却很小,科伊伯带也是如此,在旅行者1号向更远处飞行的时候,是直接跨越科伊伯带。小行星天体分布的密度和旅行者1号飞行的轨道,注定其基本上不可能和陨石等小型天体撞击,目前已经是人类飞行距离最远的探测器,距离地球已经有220亿公里,大概一光天的距离。

不过飞处太阳系就不是我们能看到的了,太阳系半径1光年左右,旅行者1号要飞出去需要几万年,而在2025年前后,旅行者1号上的核电池就不能在供应任一单一仪器,将成为一个无法与人类联系的人造小行星,望远镜也无法捕捉那么小的天体,人类最终将不知道它最终飞到了哪里。


来看世界呀


能,因为就算是柯伊伯带也只能算是相对于其他宇宙空间比较密集,实际还是很空旷的,穿越起来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撞上什么,夜晚抬头看天空,那么多星辰,你能感觉到柯伊伯带挡住了视线吗,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存在感好不好


MMA幼儿园


能不能避开柯伊伯带就是个概率问题,这种概率很小,但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碰撞,祝它好运吧。


用户105516007076


旅行者1号在出发之前,就已经设定飞行路线,作为地球文明的使者,NASA对柯伊柏带作出了精密测算,保证旅行者1号作为使者飞越奥特星云直至另一个恒星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