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感謝各位的觀看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繼昨天嚴漫群老師的直播後,我們《郵幣零距離》今天又有直播啦,今天是第六期了哦。為了讓大家掌握更多的“郵識”,瞭解郵品背後的故事。我們今天直播小組也是煞費苦心,蒐集了相關的郵品知識在直播中為大家講述,直播中還講述了青松老師和國紅老師的每日盤面點評。

我們公司的使命是:讓郵幣行業無假貨。

我們公司的願景是:我們是行業的引領者,標準的制定者。

——中期國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十四節氣”歷史淵源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而後發展出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的黃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帶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因而產生星象規律: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星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循環往復。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定氣法”劃分,即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循環往復。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都是聯繫在一起的。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文化背景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立國,農民是國家主要的群體,直至今天也還是這樣。農業是國家經濟基礎,豐衣足食是農民的願望,而風調雨順又是農業最關心的問題,從整個社會來說“國以民為體,民以食為天”,這也是公認的原則。

由於人們總結了節令運行的情況,農業生產也就有了依據,所以二十四節氣被中國勞動人民所重視,到了什麼節令就知道要做什麼農活。

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民、從千萬年生產經驗,總結出來中國農業生產的二十四節氣,根據有關資料記載,二十四節氣劃分起源在中國黃河流域,到了秦漢間二十四節氣制度基本建立為一年十二個月,(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每個季節有六個節氣,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它們的順序是: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四項原則:

季節變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

氣溫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

降水量變化: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

物候現象(農活的更替):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

經歷史發展,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也就成為了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國家郵政局先後於2003.9.15發行TP26(B)二十四節氣小本冊,並於2015年開始陸續發行二十四節氣的郵票:共四組,每組代表一個季節(6枚一套),第一組:15年出的春季(春季6個節氣),第二組:16年夏季6個節氣,第三組:18年秋季6個節氣,第四組:19年發行的冬季6個節氣。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設計資料:二十四節氣的版面形式採用中國繪畫藝術表現,由郵票設計家王虎鳴設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之光撰文,畫面作者劉金貴在中國傳統灑金宣紙上以現代中國工筆畫技法創作二十四節氣主圖。由北京郵票廠負責印製,發行量20萬套。

防偽特性:非常多,有暗記防偽,虛線裝訂防偽,激光印刷防偽,加膜防偽等特點,名址線由微縮文字24JQ(節氣漢語拼音首字母大寫),微縮圖象、網格鏤空組成,在高倍放大鏡看得一清二楚。

發行/價格資料:二十四節氣小本冊發行於2003年(生不逢時,正趕上非典疫情時期),當時到現貨市場20元,市場行情非常低迷,最低達到14元左右。後期最高到100元左右。

京東文娛:58元掛牌價。今天收盤262.43元,京東線上最高達到過680元左右。

《郵幣零距離》第六期

清光緒四年(1878年),我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它的問世拉開了中國郵票的發行序幕,同時也代表著一個新興收藏品的誕生。一枚小小的郵票,雖然只有0.1克重,但在此後的百餘年裡,他成為了“國家名片”和包羅萬象的“博物館”、容納豐富知識的小百科。特別是一些珍貴的郵票,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收藏價值和歷史底蘊,是廣大集郵愛好者乃至收藏界的寵兒。這些珍貴郵票經常在拍場上大出風頭,幾十萬、數百萬的成交價,這些不斷驗證了收藏界中的那句老話兒——“金不如銀,銀不如銅,銅不如紙”。

1878.7.24,海關試辦郵政時期(1878-1896年)發行了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所有幣值為“關平銀”,換算關係為100分銀=10錢銀=1兩銀;這套郵票一套3枚,面值為5分銀,3分銀和1分銀,圖案為雲水之間龍戲珠,因票幅較大,故稱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採用凸版印刷,有背膠, 齒孔12.5度,先後分三期印製。

A. “大龍薄紙”

1878.7發行,為第一期。紙質較薄,呈半透明、無水印、

B. “大龍闊邊”

1882.6發行,為第二期。紙張比較複雜,有些柔薄而易裂。其中5分銀使用的是一種法國產的薄而易脆裂的紙。

C. “大龍厚紙”

1883.3發行,為第三期。紙質厚而不透明。

大龍郵票

發行時間:1878.7.24-8.1期間

存世量:“大龍薄紙”約8000套,“大龍闊邊”數百套、“大龍厚紙”約6000套,近代郵政在中國的起步,發起與天津。那是清光緒四年(1878年)早春,德璀琳在天津發布公告,以天津為中心,在北京、天津、煙臺、牛莊(遼寧營口)、上海這五地試辦郵政,開始面向公眾收寄郵件,服務華人也服務洋人,這成為中國近代郵政開張的日子。因為有海關試辦,初時名稱為海關書信館。天津海關書信館設在海河岸邊的海關大公事房內,在這裡,德璀琳籌劃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的印製和發行。

1988年人民郵政為了紀念大龍郵票110週年,發行《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10週年(小型張)》一枚,面值:3元,發行量:623.07萬枚。

2008年7月24日中國郵政為紀念大龍郵票發行130週年, 特別印製了一枚紀念郵資明信片。即JP149大龍片,該明信片採取防偽油墨,微縮文字組成,防偽工藝一流,左下角為大龍郵票的五爪盤龍印戳,右上角則為大龍郵票三分銀以及光緒八年天津發行的發行公告。

【發行時間】:2008年7月24日

【面值】:0.8元

【發行量】:70萬枚

JP149大龍片上市之初,正趕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題材雖好,開盤價格不是很高。現貨市場,好品價格最高40-50元左右,最低5元左右。電子盤時期金馬甲線上曾達到過5000多元的高價。

京東文娛上的品種:《 JP149中國大龍郵票發行一百三十週年》紀念郵資明信片

京東文娛:掛牌價10元,今日收盤55.96元。最高價達到過150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