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享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嗎?

解小輝的Vlog


像您這種情況就需要強制儲蓄,如何做呢?有以下幾個步驟:

1、去銀行開設一個獨立賬戶,設置為死期,該賬戶不要綁定任何平臺,比如支付寶,微信,京東等。

2、將每個月收入的20%存入該獨立賬戶中,餘下的80%用於支付其他開支。對於你的收入水平,你每個月要存入3000元。不久後你會驚訝地發現:使用收入的80%生活,和使用100%相比,其實沒有什麼區別。

3、註銷掉信用卡,花唄等信用消費方式。

4、如果條件允許,你在剩餘80%的收入中,再拿出10%來定投指數基金,也就是說,你每月再拿出1200元定投指數基金,這部分錢獲得年化10%的收益是沒問題的。

5、每月記錄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要明確自己的開支,哪些是必須消費的,哪些可以避免消費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你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窮查理


一邊上班還能跑滴滴,有穩定收入又有副業收入,月收入達到15000元很高,說明題主是個非常有擔當的男人,但是在這麼高收入下還不能存到錢,那就要做出反思。

第一步,先弄清楚15000元都花在哪裡了,找出有問題的支出,節省下來。

現在手機記賬軟件十分方便,你要做的就是堅持把每天的開支都詳細記錄下來,精確到分。

這樣在月底做盤點才能發現哪些是不必要的開支,很多人都喜歡買買買,但是買完有後悔用不上,但是下次還是忍不住。

錢要學會花在刀刃上,堅決砍掉那些不必要的開支。

第二步,先存錢理財,剩下的再考慮怎麼支配。

很多人理財的習慣是先花,在把花剩下的錢拿去存,結果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成為月光族。

打個比方,你口袋裝1000元和200元去超市購物結果是不一樣的。1000元就算再怎麼控制都能花個500已經算好的,200元全部花光也就是200元。

因此,我們要想真存下錢,就要逼自己一把,先扣除如5000元直接購買定期理財想取都取不出來,再慢慢安排剩下的10000怎麼花。

這樣一個月5000元,你一年就有6萬的存款,比原先進步一大截。

第三步,投資理財錢生錢,為自己再開拓一個收入渠道———被動收入。

放餘額寶,靈活方便有收益,年化收益率2.3%,6萬一年收入1380元。

放一年定期理財,年化收益率4.5%,一年收益2700元。

放債券基金,年化收益率6%,一年收益就是3600元。

舉這幾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理財方式不同收益也不同,但是相對的收益越高風險也越高。

總之

真想要存錢就要做到能推遲享受,先存錢再消費,再用存下來的錢不斷進行理財複利增值,時間久了你就會越來越有錢。


小方聊投資理財


分享一下我的方法,正在進行的,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一、定投基金

可能不太瞭解基金的人,覺得基金不安全,其實真正瞭解以後,確實有一定的風險,但定投基金獨特的微笑曲線,可以降低風險,並且連續投3年左右一般都會有一個樂觀的收入!

哦現在每個月定投1000元,分三支定投基金操作,已經投資2年了,本金24000元,收益近20%,約4800元,總餘額為28800元,如果沒有這比投資,可能我都沒有這些存款!

二、支付寶裡面開通了螞蟻星願

每個周存50元,每個月就有200元,目前已經開始1年了,總得有2400元本金,加上一點利息,當然,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來調整金額

三、固定的1-2萬股票投資

這種方式不建議大家操作,我考過證券和基金從業資格證,對市場相對了解,對信息相對比較敏感,所以主要以做波段為主,基本一個月有個5%的收入,就停止操作,一個月大概有500-1000元的資金,不過疫情期間就很少操作了,市場行情太差,不敢進

總結一下,上面我存兩年後的存款接近6萬,這些錢固定先存著,以防不時之需!

今天先介紹到這裡,還有很多的方法,包括購買國債,美元匯率,銀行大額存單等,雖然每一項資金不多,但是隻要堅持,10年下來會有相對樂觀的一筆存款哦!


大洋芋coco


您好:

1.制定存錢計劃和目標:對自己的生活開支要有基礎的概念,通過實際收入和支出制定出合理的存錢計劃和目標。

2.至少準備兩張借記卡且分開使用,一張卡可綁定網銀淘寶等,另一張不要綁定任何東西,只做線下存款用,而且沒有重大事件不動用卡里的錢。

3.減少個人銀行卡綁定的軟件:想抑制不理性消費行為就要儘量減少綁定消費軟件。

4.減少信用卡的辦理:辦太多的信用卡容易導致非理性消費,這樣不僅存不下錢,還會透支造成負債。

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小彬理財


這個問題非常好,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年輕人,甚至有了一定年紀的人,都沒有辦法存下錢。

那如何才能存下錢呢?大致可以有兩個方面:

一、自覺型存錢

自覺型存錢要求樓主有比較強的自律性,強制性規定自己每月要存下多少錢。消費的順序應該是:除了生活必要開銷外,賺夠要存的錢馬上先存起來,後來賺的在做其它打算。比如樓主月入15000元,那假如設定每月必須存夠5000元,除了生活必要開銷外,賺夠5000元先存起來,後面再賺再考慮其它消費。

可能有人會問,樓主一個月15000元也不夠生活,如何存下5000 元?這是兩個性質的問題。如果無論如何,每個月收入都低於支出,那考慮的應該是如何賺更多錢的問題,而不是如何存錢的問題。

大多數存不下來錢的人,是對存錢沒有計劃,想花就花,那多少💰夠呢?

為什麼第一種叫自覺型存錢?是因為這個對個人自律性要求極高,如果自律型差,那就選擇強制型的。

二、強制性存錢

強制型存錢就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強制存錢。比如,有人就買個沒有出口的存錢罐,定期往裡面存錢,只能進不能出。放滿時急需用錢時才不得不敲碎存錢罐才能取出來。

還有比如買房,一定要貸款,還款額度就是你存的錢。還有比如基金定投,綁定工資卡,每月自動扣款。還有,有的保險是可以月付的,也算是強制存錢了。總之,利用未來的錢先購買可以保值甚至升值的資產,後期必須強制還的錢就是你存下的。

除了上述兩方面,其它就是存錢的小技巧類的了,比如關閉花唄,註銷掉所有信用卡,少瀏覽購物類網站等等等等很多,樓主可以自行決定。

總之,存錢這種事,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否則,別說月入15000元了,就是月入十萬,不控制消費,也是存不下錢的



股市小散集中營


大多數人都會碰到這種情況,覺得收入還可以,但卻總是感覺存不下錢,我之前也有這種困惑,後來我選擇了基金定投,並且設置的是每天定投,就一下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以前我習慣把餘下的錢,湊齊一萬整或者更多,再去買理財產品或者定期存款,不過往往在湊滿一萬之前,看到一個想買的東西,或者一件好看的衣服,也就這樣不經意間花出去了。所以在存到一萬塊的時候,可能已經用掉了兩萬塊。

不過當我開始每天基金定投的時候,終於體會到什麼叫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與消費,算出每個月大約可以存下多少錢,那再除以22,因為是在交易日才能購買,雙休日和國定假日是不能買入的。

這個動作就像小時候的儲蓄罐,每次有一兩個硬幣,就放到我們的儲蓄罐裡面,時間長了以後,就能發現已經存了很多了。這就是我們所有人第一次的長線投資吧。

而所有基金裡,我覺得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目前的指數型基金,等於投資的就是我們的大盤指數。以目前上證指數的點位來說,屬於絕對的歷史低位,不存在大幅下跌的空間。哪怕再反過來說,就算還會繼續暴跌,但是對於剛開始每天定投的人來說,目前持有的量非常小,那不就是越跌越好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買到更多便宜的籌碼,在將來再次進入牛市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益。

我現在的理財策略就是,平時收入穩定地拿出一部分來進行每天的基金定投,然後把在股市裡面賺到的盈利,不定期的拿出一部分,再放到定投基金的賬戶裡。我這個定投預想中是要堅持二十年以上,我相信在每年複利的增長下,到時候一定可以有一份很不錯的收穫的!

另外,相比直接投資股票來說,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管理要省心好多。因為大多數人在股市裡面是賺不到錢的,而且大多數人每天都要上班,也沒有時間一直看著盤,並且也沒有必要把經歷花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地方。

所以我認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在目前股市處於決定低位的情況下,每天定投指數型基金安全性很高,並且在未來實現財富增長的概率也非常大。同時在選擇定投頻率的時候,我認為每天定投最為安全,這樣可以把風險最大程度地分解,讓成本均勻分佈。

這種少量多次的每日定投方法,對很多消費控制力不足的人也很有效果,只要設置好以後,每天就會自動扣款定投,不需要自己操作,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存下錢來。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些幫助,覺得有用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我,互相交流經驗,取長補短,謝謝大家!

股蝦CarryLin


1.我一開始上班,起初沒剩多少錢,後來聽姐的建議,硬逼自己,沒結婚花錢也不多,每月拿出近三分之一做定存,一年下來攢了一萬多塊錢,當時對於我來說確實是筆不小的款項。

2.結婚後,因為沒有房貸和車貸,所以生活壓力不是很大,但因為對象做點小生意,所以存款幾乎沒有了,一小部分用於投資股票。有孩子了,現在又開始擠點錢,給孩子辦了教育儲蓄。

3.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可以進行一些投資,但前提是要有規劃,比如股票投資,可以參照基金的模式,建立一個家庭投資計劃,計劃提前說明你的投資目的,市場狀況,投資思路,標的選擇,建倉節奏,風險控制措施,投資期限等等,夫妻二人商量決定並嚴格執行,理性投資還是可行的。

總體來說,我覺得還是應該有個生活的規劃,分清那些是必須品,那些能省那些不能省的。


軒瑞Love


可以看出你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在主業之外還跑滴滴。當我們的支出小於收入的時候就會出現結餘,但是不進行合理的規劃,就會像你的情況一樣,做了兩份工作還是存不了錢,我的建議是:

第一:梳理現在自己的開銷,分固定開銷和靈活開銷,收入減掉固定開銷後,剩下的再進行精減。我們把這一步稱為記賬。

第二:對自己的開銷情況清楚過後採取一定的方法進行存錢,比如強制儲蓄,一發工資就固定拿出多少存下來。或者從現在開始每天存5元,10元,以後依次增加。

第三:學習理財,把你存下來的錢,進行理財投資,讓錢生錢。



文軍的vlog生活


月收入15000元,在大城市也不算低了,超過80%的工薪階層。之所以存不到存不到錢,主要原因應該是沒有作強制儲蓄。當然,現在屬於消費時代,物質極大豐富,各種娛樂消遣豐富多彩,但應該以適度為原則,切不可被過度消費所綁架。

我自己是這樣來做的:

1.基金定投,每月定投1000

除了是強制儲蓄的手段,基金定投主要功能其實是實現資金快速增值。對於平時沒有時間研究股票的白領們,基金定投是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保險:每年將5%~10%的資金用於購買重疾和意外保險。雖然說很多人對於保險這一塊會比較牴觸,但是保險是理財配置中最基礎也是最有必要的一環。沒人可以預測意外或大病的發生。雖然年輕的時候患大病的概率比較小,但是因為原始資本有限,對風險的抵禦能力也是非常小的。萬一出現大病或意外,很可能會讓全家陷入困境當中。人一生中需要花錢的地方莫過於購房、購車、教育、消費和醫療。醫療、健康作為消費中非常大額支出的一塊,有了保險就會讓自己和家人有了基本的保障。在上千種保險的產品中,我認為重疾和意外險是最基本的保險類別,年輕時可以優先配置。建議配額在年收入的5~10%,年輕時買比年齡大的時候買更便宜。

3.剩下的錢用於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

除了保險和穩定收益的基金定投,剩下的錢可以放一部分到餘額寶等寶寶類產品做流動性要求高的備用金,其餘可以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固收產品國債、銀行存款、銀行理財,信託,保險類理財等。

切記:應該分散投資,對自己進行風險測評,再選擇合適的產品。


e區塊


怎麼存錢?這個問題是每家每戶都遇到的問題。

我是這樣安排的,把全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五用於保險,除普通的職工居民保險外還增加了商業保險。商業保險有全家人大病醫療保險、有養老保險、小孩的婚嫁險等,百分之七十的資金用作儲備,還有百分之十五做為家庭開支。當然每個家庭都要根據自己的收入來規定全年的計劃。這樣才能把生活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