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啥意思?

新大風歌


時間真快,再過幾天又要到了一年一度掃墓——清明節。人一生辛辛苦苦一輩子,無非就是為了老了,有人養老送終,死了有後人來墓前拔拔雜草,其他別無所求。它是中國上千年來一種弘揚孝道、緬懷親人、促進家族成員和民族的團結的傳承文化。在農村就常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一、對於“前三後四”說的法,泛指時間上的一些忌諱。

也就是說在清明節回鄉祭拜祖先,時間點的講究,它指的是掃墓的最佳時間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為宜。還有一種忌諱的是,如果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那麼這一天是忌諱去祭拜祖先的。

二、對於“左五右六”說的法卻有兩種說法:

時間說法

其實“左”和“右”可以理解成“左右”,顧名思義也就是“大概”的意思。它也體現的是具體的時間點,一般是大概當天早上的5點~6點之間去為宜。老輩的人說這麼早去祭拜,主要是以前人都是很早起床怕先人餓著,所以後人必須早點去祭拜,好讓先人吃早飯,去晚了擔心被怪罪對後人不好。當然,現在人哪裡忌諱這些,一覺睡到太陽曬屁股。像我們村,當然去也是很早的一般七點左右就要去上山掃墓了,不然晚點去,那些長輩會叨叨個不停。當然也是自己一份孝心,一般也不會磨嘰,在早上九點之前基本都祭拜完了。

性別說法

現在很多農村,都講究男左女右的說法,這裡的“左”和“右”泛指性別,其中“左”指男,“右”指的是女。而“五”和“六”泛指祭品數量,意思是說如果先人是男的,那麼祭品數量至少5種不同祭品,而且必須逢單數才行。如果是女人祭品數量至少6種不同祭品,而且必須逢偶數才可以。

所以,隨著祭祀觀念變化,祭祀“前三後四”,“左五右六”,說漸漸遠去。現如今大多數地方都是在清明節當天去掃墓,對這些日子沒有太多的忌諱和講究,以前說女人不能去掃墓,看看現在很多農村,男人在外面務工,基本都是女人在家給先人掃墓。當然,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習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們當地掃墓時有什麼規矩呢?


龍泉vlog


老一輩的人常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清明節的掃墓時間是有忌諱的,那麼老人常說鬼節前三後四是什麼意思?清明節七八不上墳的講究,自古以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老人說的“前三後四”指的是掃墓最好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日子是最好的,還有一種說法說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這一天忌諱去上墳,而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為最佳時間。

有些地方的說法為“前三後三”,講究的是逢單上墳掃墓。

飯食供品

上墳的供品除了點心和水果之外,一些地方也會選擇做好飯食帶到祖先的目的前進行祭祀,這些飯食被稱之為清明羹飯。其寓意也是為了讓祖先在天上吃好喝好,然後保佑自己的後人。

點心水果供品

在中國大多數地方上墳的供品都離不開點心和水果,把點心和水果用碗裝起來放到墓地前面,而且這些點心和水果的數量還是有要求的。一般都是三的倍速,而擺盤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

千萬不能夠是雙數,如果是雙數就證明還要死一個,所以擺盤的數量一般都會有1、3、7、9。在點水和水果等供品擺起之後,去世之人的親人,就能夠開始上墳燒紙紀念自己的親人了。

香燭

一般上墳必帶的物品肯定是香燭,既選擇祭祀祖先,然後給自己祖先上香。購買香燭一定要買那種質量好的,因至少要保證香燭能夠持續的燃燒完。

酒肉供品

當然上墳的另一大供品,那就是酒和肉,吃肉喝酒是許多人生前都喜歡的事情。證明自己的能夠賺到非常多的錢,自然用來祭祖是非常好的,其實在許多影視劇中上墳酒肉供品也是標配。

生前喜愛之物

如果去世之人生前有什麼愛好,也能夠拿來當做供品,比如說生前喜歡抽菸,就可以選擇把墓主人喜歡抽的煙當做供品。如果生前喜歡打麻將,也可以買一副紙做的麻將當做供品


多彩小王子


很多老一輩的人常說清明上墳是有忌諱的,那麼老人常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

清明七八不上墳的講究,自古"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民歌節,的說法。

"前三後四“指的是掃墓最好在清明節前三天和後四天。

“左五右六"說明在清明節掃墓時間古代的習慣從古延續至今,上墳時間最早越好,在古代曆法中,最好是在早上的五點到六點時間段。



大農哥


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這種祭祖民俗已經沿襲了千百年,這個日子更是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重要的且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這天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天人們會準備好各種祭品,但在掃墓的時間點上卻有著許多忌諱,在農村就常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前三後四”說的是,有些地方在清明節上墳的時間點上的講究。

有一種說法說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這一天忌諱去上墳,而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為最佳時間。

當然我國地大物博,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有些地方的說法為“前三後三”,講究的是逢單上墳掃墓。

現在大多數地方都是在清明節前掃完墓,對這些日子沒有太多的忌諱和講究,之後的7月掃次墓,9月掃次墓。

而“左五右六”說的是具體的時間點,當天去上墳掃墓的話並不是說去的時間越早就越好,因為掃墓這個古老的習俗是從古延續至今,在古代曆法中,最好是在五點到六點,即卯時。當然現在對這些並沒有這麼多忌諱,但最好在下午二點至三點前完成掃墓。


楊赫一羽


前三後四”說的是,有些地方在清明節上墳的時間點上的講究。 有一種說法說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這一天忌諱去上墳,而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為最佳時間。 當然我國地大物博,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有些地方的說法為“前三後三”,講究的是逢單上墳掃墓。 現在大多數地方都是在清明節前掃完墓,對這些日子沒有太多的忌諱和講究,之後的7月掃次墓,9月掃次墓。 而“左五右六”說的是具體的時間點,當天去上墳掃墓的話並不是說去的時間越早就越好,因為掃墓這個古老的習俗是從古延續至今,在古代曆法中,最好是在五點到六點,即卯時。當然現在對這些並沒有這麼多忌諱,但最好在下午二點至三點前完成掃墓。 當然,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習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愛吃火鍋的小法師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右六五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這一天忌諱去上墳,而清明節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分為最佳時間,左五右六在古代立法中,最好是五點到六點吉卯時,但最好下午兩點到三點前最佳時間


北藥種植


清明是我們民族祭奠先人的日子。

有好多老遠的人們回鄉祭祖添墳,在清明祭祖,並不僅此一天,在此天的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前三後。

其實,祭祀的日子是沒有嚴格限制的',不過,一般祭祀都在清明節前進行。


欣賞3O\n


生活在農村,不僅是濃厚的鄉土人情讓人留戀,更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一些俗語老話,而這些民間流傳的約定俗成的語彙老話,通俗易懂,言簡意真,屬於田間地頭,茶餘飯後,隨意相傳的口頭語言,是百姓真實生活的寫照,是通俗的口頭文學,也是高雅文學的土壤,只有深入置身其中,方可獲得豐富的營養,文學作品方達雅俗共賞,保其青春長在!

生活在農村,不僅是濃厚的鄉土人情讓人留戀,更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一些俗語老話,而這些民間流傳的約定俗成的語彙老話,通俗易懂,言簡意真,屬於田間地頭,茶餘飯後,隨意相傳的口頭語言,是百姓真實生活的寫照,是通俗的口頭文學,也是高雅文學的土壤,只有深入置身其中,方可獲得豐富的營養,文學作品方達雅俗共賞,保其青春長在!

“前三後四”說的是,有些地方在清明節的上墳時間點的講究,有一種說法說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這一天忌諱去上墳,而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為最佳時間。當然我國地大物博,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有些地方的說法為“前三後三”,講究的是逢單上墳掃墓。

現今大多數地方都是在清明節前掃完墓,對這些日子沒有太多的忌諱和講究,之後的7月掃次墓,9月掃次墓。

而“左五右六”說的是具體的時間點,當天去上墳掃墓的話並不是說去的時間越早就越好,因為掃墓這個古老的習俗是從古延續至今,在古代曆法中,最好是在五點到六點,即卯時。當然現在對這些並沒有這麼多忌諱,但最好在下午二點至三點前完成掃墓。

當然,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習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們當地是什麼時間來掃墓呢?


阿志看生活


祭祀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具體祭祀過程和時間比較講究,特別是農村一直固守著傳統,所以關於祭祀的說法很多。而題主所提出的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和左五右六”,實際上是指的上墳的時間。

清明節上墳,當然是清明節這天最好,這一天不用看日子,是自然的好日子。我們常常在一些墓碑上看到,墓碑立於清明轂旦,或者清明吉旦。轂是谷字的繁體字,轂旦,是利於穀物生長的好日子,當然是晴朗美好的日子,所以轂旦舊時常用於吉日的代稱。而吉旦自不必說了。清明節萬物清明,自然是個好日子,這一天上墳自然是首選。

但是,一家一個情況,有些人外出務工或者經商,或者有其他事由,難以保證一定在清明這天上墳。上墳講的是心誠,自然不是一定要界定在清明這一天,但總要有個大體的日子,所以有了“前三後四”的說法,也有的說是前後三天,我們這兒乾脆就說清明上墳上三天,清明前三天也行,後三天也中,只要在清明前後給先人上了墳,就證明祖宗香火不斷,後繼有人。

當然,上墳和時間還有一些特別講究,比如上新墳要提前,就不在這前三後四的限定之內。 上新墳是指老人去世不滿三年,這個上墳日子選擇還有個講究,一個老人去世選擇單頭日子,兩個老人都去世可以選擇雙頭日子。

而總體來說,清明節上墳就是在清明節前後那三四天的時間裡,不必太早,也不能太晚。而不管哪天上墳,還要有上墳的具體時間規定,這就出來了“左五右六”的說法。而這個左五右六,實際上指的早晨五六點鐘。在農村,上墳總要燒些紙錢,要給先人墳上添土,而農村講究,上墳時先人會出來撿錢,這就要求上墳時間是在日出之前。因為太陽出來後陽氣太盛,先人就無法出來活動了。日出辰時,因此上墳應該在卯時,卯時是在早晨的5點到7點之間,為了別拖到日出,自然最好的時間就是早晨五六點鐘了。

當然,清明上墳還有好多講究,比如添土不要過多,因為天氣轉暖,不要讓墳土過厚;如果老人只去世一人,就不能添土,以免去世之人踩著墳頭望伴兒。另外,清明上墳壓紙,謂之換夏衣,只能壓單張的紙,秋祭時換棉衣才能壓多張紙。

祭祀不可以不誠,所以,如果能夠做到,最好還是按照過去的基本規矩去做。但是,如果時間真的不允許,早點晚點都無所謂,啥時有機會回老家,再去先人墳上添把土燒點紙錢,也盡了我們的一份心意,這就夠了。


齊東晏子


農村清明講“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雖說是種風俗,不過,完全是根據節氣和宗教而來的。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這首古詩說的是清明前後,到祖墳山祭祖的情景和感想。說明自古以來,中國人是非常重視清明祭祖的,雖然祭完祖回到燈下依然歡笑於燈前。


一、前三的道理


前三,是清明節前的第三天,因為前一天是寒食節,前二天是半寒食,寒食和半寒食都是不燒火做飯的。


祭祖是要拿祭品去的,祭品包刮魚、肉、飯等等,但寒食和半寒食是不能燒火做的,總不能拿生魚生肉生飯去祭祖,所以就選擇清明前三天,是可以燒火做飯的。當然就能辦祭品祭祖了。

這就是前三的緣由了。


二、後四的道理。


古人很重視七天的話,人剛死的時候要請道士應七,就是做頭七。


五七也很重視,花死後的第35天,也就是五七,所有至親都要到墳前燒香禮拜的。


有人在清明前三天做清明瞭,那些因事忙沒做清明的人就到後四天了,三天去半天,四天去半天,加起來就是七天了,前三後四,等於給先人做一個七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捱到後四的緣由了。


三、左五的道理


古時,新近死的人,是不能等到清明時節做清明的,老話叫“新墳不過社”。

何意思呢?新墳指的就是去世時間不足一年的,子孫給這樣的人做清明,是不能超過社的。

社分春社和秋社兩種,清明邊的社是在春天,所以叫春社。


春社是從立春之日數起,數至第5個戊日,也就是說,從立春那天開始數,數到第5個日干是戊的日子,不管是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只要是戊日就行。


而這春社戊日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來,不用從立春日往後數的。


這方法就是“春分近戊”。什麼意思呢?就是最靠近春分日的那個戊日,一定是春社了。


按最近講,立春那天到春分這天是45天,而戊是10天一個輪迴,那減掉半數5天,那不管社在那一天,春分前5天祭祖,一定沒有過社的。春分前的社就叫左邊,左邊有5天就不會錯了。


四、右六的道理

如果立春後的第5個戊日,是在春分後,因為立春日到春分日是45天,5個戊必須50天,所以必須再加5天,才有5個戊,考慮到節氣點的早遲,所以這春社應該在春分後的第6天以後了。


也就是說,社在春分後,應該到了第六天了,古人總講六六大順,既然第六天沒有超過社,那就第六天去祭親吧。


做清明在日子上的那些講究,就是這樣根據宗教、古代文化和節氣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