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國伐齊”的真正原因

田氏齊國,作為一個延續了8代君主的國家,在齊威王的時候,國力達到了鼎盛。齊宣王功過參半,前十年延續盛世,後九年國家開始走向了下坡。齊湣王田地在位時期,多是躺在功勞簿上面享樂以及對外無休止的炫耀武力,兼併國家,最終導致了“五國伐齊”事件的發生。

“五國伐齊”使齊國最終喪失獨立抗衡秦國的實力, 那麼五國伐齊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它又與齊國滅宋時間有何聯繫?

1.宋國特殊戰略地位導致的必然連鎖反應。宋國是戰國後期僅次於七雄的第八號國家,又地處中原交通要塞,與多國接壤,土地肥沃,其存亡很大程度上牽涉戰國七雄之間的實力消長,齊國一家獨吞宋國對其他強國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在一國單挑齊國失敗的情況下,各國組成聯軍削弱齊國是必然的選擇;

2.燕國抓住報仇時機積極組織的結果。齊國是燕國最大的敵人,曾幾乎滅了燕國,導致其國力大減。如果齊國滅宋後繼續做大,燕國必將遭殃。而齊國的滅宋行動恰好侵犯了所有諸侯的利益,燕國正好以此為機會,積極聯合各國打擊齊國,既報了仇,又削弱宿敵,還以“帶頭大哥”的身份提升了“國際”影響力,一舉多得;

3.秦國背後推手的成功鼓動。秦國的參與是各國敢於伐齊的重要原因之一,齊國與秦國一東一西,互為有能力爭霸天下的強勁對手,齊強則秦弱,反之亦然。抓住有利時機整治勁敵,減少齊國問鼎天下的可能性一直是秦國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遇到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秦國自然要暫時放棄“遠交近攻”的策略,加入聯軍,一來增強聯軍伐齊的信心。二來讓各國不必擔心在伐齊之時被秦國背後“放冷箭”,放手大膽地全力攻齊。三來讓齊國擔了倒行逆施的罪名,成就自己正義之師的美名,取得天下輿論的支持和主導權;

4.當然,如果單純的說齊國滅宋是“五國伐齊”的原因,也是不科學的。因為當時已經沒有“五爵等級制”的支撐,即使宋國在春秋時期還是“公爵國”,在戰國時代“諸王並立”的狀況下,也休想以“爵位高低”來號令其他國家。實際上齊國滅宋正是齊湣王昏招迭出的最後表現,正是這種削弱自己國力的表現讓齊國差點亡了國。

附加說明:之所以是“五國伐齊”而不是六國伐齊,是因為楚國希望保持北方力量的均勢而不參與。齊國滅宋同樣觸動了楚國的利益,楚國本打算藉此參加聯軍削弱齊國,減少齊國與其爭霸的可能性。但是楚國最終看到了更深一層,齊國的敗亡將導致天下均勢的失衡,秦國在北方將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必將把下一個目標指向有能力與之一爭天下的南方霸主楚國,所以說楚國一旦參與伐齊就會加速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唇亡齒寒,楚國選擇了退出,雖不能拯救齊國之敗,但對自身來說是明智的政治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