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光時刻:Assembly重返星際2

  我就不拐彎抹角旁敲側擊了:最近的歷史不斷證明著,在星際2的圈子裡,退圈實在是太稀鬆平常的事情。韓國職業選手紛紛服役,後繼無人;各大戰隊解約選手,或是直接解散;甚至暴雪爸爸對星際2的支持也在縮水。如果你問我,作為經常比賽的半職業選手,我對於19年7月份的星際2賽場有何看法,我肯定會陰陽怪氣的跟你說“早知這樣,當初何不去打Dota2或者LOL”。但就在那時,ASUS ROG在芬蘭赫爾辛基Assembly大會上重新開啟了星際2的比賽,我突然意識到,“也許這遊戲還不是個deadgame呢”。

2019高光時刻:Assembly重返星際2

2019高光時刻:Assembly重返星際2

  我必須措辭十分謹慎,不能過度強調ASUS ROG Assembly的重要程度。自2015年以後首次迴歸,作為Premier級別的聯賽,它既不報銷大部分選手的住宿交通,獎金還只有2萬5千刀,這樣的規模無疑比IEM卡托維茲、GSL Code S和WCS分站賽要來的小。

  但我很慶幸ASUS ROG是這樣的比賽。我很慶幸它的主辦方不是暴雪、ESL或是其他常見的金主爸爸。因為它是一個獨立賽事,不存在所謂常規辦法的條條框框,也沒有所謂暴雪旗下賽事的限制(雖然我知道所有的比賽都是由暴雪批准的),所以ASUS ROG有權利辦的不同。


   不用販賣理念就讓觀眾感到專業,不用刻意營造氛圍也可以很親民。ASUS ROG的賽事轉播完全對標頂級聯賽,是和暴雪和ESL標杆賽事同一級別的轉播效果。同時觀眾也能感覺得到,賽事的組織方在努力展現一場他們自己滿意的比賽,而不是為幕後的贊助商跪舔。場間休息時間被壓縮到了最短,職業選手也大膽的被邀請上了解說臺活躍氣氛。對職業選手來說,他們有足夠的空間打趣嘲諷,也可以為觀眾指點迷津。他們不再被侷限於場上的玻璃房內。沒錯,這次並不像是2012年的Assembly Summer聯賽,那次2GD和InControl互相丟雷樓謀。可這都9102年了,你試試在比賽直播裡說一句“吔個大〇〇又不會死”?但總的來說,ASUS ROG 2019真的是(幾乎)面面俱到的一場比賽了。


  有些人看到現在肯定會說20集連續劇的宅男杯又怎樣怎樣了。我的確同意,TakeTV這幫人提供周邊內容的能力是絕無僅有的,每次宅男杯我也很期待這種輕鬆的氛圍。但是我心裡總是不能把它當做一個正經的電競賽事。畢竟打星際似乎不是很多參賽選手的首要目的(韓國人除外(韓國人裡面Stats除外))。我想說的是,在輕鬆和嚴肅中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換句話說,你很難能取悅所有人。但在我看來,ASUS ROG在這方面做到了完美。

  我在心裡悄悄地期望,Assembly能成為其他組織迴歸星際2的一個先例,甚至說服那些沒有辦過星際2項目的組織前來嘗試。雖然ASUS ROG夏季賽比WCS分站賽規模要小,但在星際2的巔峰時期,這樣的規模就是常態(比如DreamHack、IEM或者MLG)。作為觀眾很難知道主辦方舉辦這樣的比賽是否能夠回本。但我必須向ASUS ROG和Assembly脫帽致敬,因為他們有勇氣做出這樣的嘗試。如果他們在2020年能再度舉辦一屆賽事,我願意認為星際2的賽場還有投資的價值,即使它不是世界上最新最火的遊戲。

  聊了這麼多電競圈環境的大問題,ASUS ROG夏季賽同樣也是戰術乏善可陳的星際2賽場急需的新鮮血液。在2019年蟲族壓倒性的優勢之下,一個不是ZVZ的決賽已經非常亮眼。雖然在之後的八月份,蟲族的統治地位更加難以撼動,我感覺ASUS ROG讓遊戲的大環境變得不那麼沉悶。每一輪的比賽種族分佈都比較平衡,雖然人族還是略少(我剛剛確實說過ASUS ROG只是“幾乎”面面俱到)。不過,倖存下來的人族選手還是炸翻了全場。沒錯,我說的就是八進四里TIME打Serral的那場比賽。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現在趕緊去看,因為言語已經不足以描述這場比賽中TIME的發揮究竟有多精彩了。

  雖然那場BO5最終以Serral的勝利告終,能看到芬蘭主宰被一個非韓+非Reynor的選手打到失了智依然讓我們耳目一新。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但回想這場比賽時,我覺得TIME如果第一局賽博森林沒有白白浪費掉自己的優勢的話,真的有機會能拿到冠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TIME運用的多種戰術,而且每種打法都得心應手。沒拿過冠軍的選手一般都潛行技能點滿,即使他們飛的很高——TIME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現在他的優秀表現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要得到更廣泛的讚譽,他還需要成為“最強”,哪怕僅僅一次就夠。在星際2的賽場上脫穎而出很難,我們應該對努力嘗試的選手給予他們應有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