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住在開滿荼蘼花的巷子裡

貓住在開滿荼蘼花的巷子裡

題圖 / 野地美樹子

有點茶香在衣服和新剪的

頭髮上,在吹著小風的窗下盤旋

一隻麻雀從隔壁的屋頂拍翅滑落

我們未必記得他的面目和名字

喜悅為眉毛停留,不曾畫過的:

有時是覺得孤獨些,陽光總是

這樣曬著書籍和鉛筆

水瓶裡的雛菊飄搖著

總是這樣的,可是不寂寞

不會:因為有書和筆,雛菊

和一隻聽話的貓。有些話

昨天說過今天再重複一遍

可能去年秋天就已經說過了

在鐘樓下大樹前,要不然就是

前生未了緣?是一句中斷的

歌辭,低迴又揚起的管絃

想證明甚麼呢?光陰很長

很溫柔,像貓貓的鬍子

比吉他的調子更悠遠

還帶著茶香(當你抱著

一首宋詩,專心地調絃

和音,尋找準確的位置),昨天

曾經試過,在緊張的弦上

急促地撥弄著漫長的今天

酒在小杯裡,耳環在燈下

牡丹,豆豆,石榴,葡萄,水仙

想證明宋詩可以和吉他配合

因為琵琶幽怨,簫太冷。證明

你遺忘的句子我全部記得——

顫抖的旋律在蘆葦間飄流

主題似磐石在急流中屹立

證明這指法是對的,而顫抖的

旋律如傾斜泛紅的肩

主題無非愛和戰爭。窗外

是疑似的薯葉,黃昏有雨

打過夢幻芭蕉;貓貓跑進

院子淋雨,麻雀驚飛上屋頂

這貓的面目和名字都好記

她住在開滿荼蘼花的巷子裡

作者 / 楊牧

3月13日,臺灣詩人楊牧逝世。

第一次讀到楊牧先生的作品,便是這首《貓住在開滿荼蘼花的巷子裡》。不像一些詩歌作品充滿大量具有象徵性的費解的意象,楊牧先生的詩是場景化的,像一篇優美動人的散文。但似乎又有些不同,每當你感覺自然流暢地讀下去了,卻突然在某一處,跳脫停留。

想象一個浪漫的午後:陽光和煦溫柔,微風徐徐。窗幃的一角掀了起來,慢慢張開又隨之閉合,鳥兒們站在靠近窗邊的大樹上啁啾而鳴。窗下曬太陽,新洗的頭髮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房間裡,一種光亮緩緩升起,桌上的書、扶手椅、櫥櫃、衣架、那隻枯萎了的花瓶以及角落裡的灰塵都隨著光線的變化逐漸輪廓分明。時間很慢,慢到無法攪動一粒灰塵。

貓睡在屋簷下,鳥兒們悄無聲息。就這樣靜坐一下午,無事發生,無人到來。黃昏的時候下起了雨,“啪嗒啪嗒”打在芭蕉葉上,開始是一小點,很快就漸漸氣勢,接著整個世界都籠罩在這雨簾裡了。角落裡的貓被雨聲驚醒,睜開琥珀般的眼,起身躲進屋子裡去了。

這樣看似尋常的日子,敏感的人能發現其詩意之處,但不一定能把浪漫營造得如此新鮮。

可以感受到,詩人追求語言和表達節奏的創新,某些場景,有意“剪貼拼湊”,比如“酒在小杯裡,耳環在燈下”,緊跟著下一句,橫亙出一堆例舉,“牡丹,豆豆,葡萄,石榴,水仙”,像一幅隨意擺放的拼貼畫,不順從語言的邏輯,但給人以新意。除此之外,將中國古典傳統融進現代白話詩歌中,大概也是詩人的用心之處。“想證明宋詩可以和吉他配合”,“旋律在蘆葦間漂流,主題似磐石”,讓人聯想到詩經,總有時空交錯之感,既古樸又清新。

但,這首詩最打動我的還是他的場景感,緩緩讀來,好像真的坐在了那個溫柔的下午,曬了太陽,聽了雨,還有一隻踮著腳尖走路的貓貓。希望我們能夠常常擁有這樣浪漫的午後吧。

薦詩 / 李可以 2020/03/20

第2568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