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魯國(10)臧氏家族

公元前549年,魯大夫叔孫豹出使晉國,他與晉國執政國卿範宣子討論“死而不朽”問題時說:“魯國已故的大夫臧文仲,已經死去七十多年了,但他的許多言論被後人奉為圭臬,魯國人對他仍然念念不忘、時時稱道,我想這才是所謂的死而不朽吧!我聽說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次是樹立言論,雖然死去很久但業績長存,這才是叫做不朽。”

魯國臧氏出自魯孝公,得姓始祖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彄。公子彄字子臧,死後諡號僖,故史書稱臧僖伯。公子彄是魯隱公時期重臣,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勸諫魯隱公觀魚。

東周列國——魯國(10)臧氏家族

臧氏家族出自魯孝公,與賢人柳下惠的展氏家族同宗一脈。


據《左傳》記載,魯隱公五年,魯隱公打算到棠地觀看捕魚。公子彄進諫道:“但凡一件物品不能用來講習祭祀和軍事,材料不能用來製作禮器和兵器,國君就不能對它有所舉動。國君的職責在於將百姓納入法度和禮制中。因此,用講習大事以端正法度,就稱之為‘軌’;選用材料來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稱為‘物’。做事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禮制,這就稱為亂政。亂政屢次出現,就是導致衰敗的原因。因此,春蒐,夏苗,秋獮,冬狩,都是為了在農閒的時間用這些方式來講習大事的。每隔三年,還要出兵演習,演習完畢,再整治隊伍回來,到廟堂裡飲酒慶賀,祭祀祖宗,清點軍用器物。彰顯器物車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貴賤的區別,辨別等級倫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順序,講習威儀的禮制。如果鳥獸之肉不是用於祭祀,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是用於軍用器物,國君就不用親自去獵取,這是自古以來的制度。至於山林河湖的物產,把它們取來做日用品。但那是賤役的小事,有關官吏的職責,不是國君要親自過問的。”可惜隱公最終沒有聽從公子彄的勸諫,公子彄也因此於當年年底鬱鬱而終。隱公有愧於公子彄,特意提高一個等級安葬了他。

公子彄死後,後代以他的字為氏,即姬姓臧氏,兒子臧孫達繼承卿位。魯桓公二年,宋國發生內亂,太宰華督弒殺宋殤公和司馬孔父嘉,擁立流亡鄭國的公子馮為君。魯桓公和齊僖公、陳桓公、鄭莊公會晤,打算安定宋國內亂,然而太宰華督用財物向各國行賄,各國接受了華督的賄賂,紛紛承認了公子馮君位的合法性。魯國得到的是郜鼎,夏四月,魯桓公把郜鼎安置在太廟。此舉不合周禮,為此,臧孫達向桓公勸諫:“國君的職責應當弘揚美德,防止違德背禮的行為發生,並以此為準則昭示百官,為子孫後代做出表率。即便如此,還唯恐有所疏漏。如今卻拋棄德行而樹立邪惡,把人家賄賂的器物放進太廟,公然展示在各級官員面前。官員們如果跟著學壞,將怎麼去責備他們呢?一個國家的衰敗,是由於官員的行為不正;官員的美德喪失,是由於任憑賄賂的橫行。把郜鼎放進太廟,還有比這更明顯的受賄嗎?當年武王克商,把九鼎搬到雒邑,尚且遭到伯夷、叔齊這樣的義士非難,更何況把標誌著違禮和叛亂的賄賂放進太廟,怎麼可以這樣。”魯桓公不聽規勸。周王室的內史聽說了這件事,感嘆道:“看類臧氏的後代能在魯國長期享受祿位,因為在國君違犯禮制的時候,他不忘記從德行的角度去勸阻。”

臧孫辰是臧孫達的孫子,字仲,死後諡號為文,故尊稱為臧文仲。臧孫辰是臧氏第四代宗主,歷仕莊、閔、僖、文四代君主,政治生涯長達五十餘年,是魯國備受尊敬的賢臣。接下來的篇幅我將著重講述這位賢臣的平生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