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麦条锈病在镇安局部地区流行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在叶上沿叶脉形成锈黄色线条状1至多行病斑,造成叶片早期枯死。小麦条锈病是全国大区域流行病害,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严重,一般年份减产1-2成,重发年份可减产5成,甚至绝收。

近期,镇安县农技中心植保技术人员对全县小麦病虫害进行了大田调查,小麦条锈病已在低热区和中温区呈现快速扩展传播趋势,预计将在镇安县局部地区流行大发生。

一、预测依据

(1)大田普查。小麦条锈病2月19日在青铜关青梅村始见,始见期较去年提前了91天。截止目前,条锈病在我县的青铜、高峰、米粮、柴坪、庙沟、月河等镇的部分村组已发生,发生面积0.28万亩,病田率23.5%。据目前发生态势,预计条锈病将在青铜、高峰、柴坪、米粮、大坪、永乐、庙沟、月河、柴坪、达仁等镇的部分地区大发生。

(2)气象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3月降雨量20-45毫米,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高0.1℃,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在早期的扩展蔓延;第一场透雨将出现在4月上中旬。加之,临近的山阳、旬阳等县均已发生条锈病,为我县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发生为害提供大量菌源,有利于小麦条锈病侵染和扩散蔓延。

(3)品种抗性。我县种植的小麦骨干品种为小偃22、绵阳19、绵阳31、陕8007等,已退化而失去抗锈性,部分地区及田块小麦条锈病将会偏重发生。

二、防治措施

针对全县当前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趋势,为确保粮食安全,请各镇办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按照“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组织群众对已零星发病的田块及周边麦田进行防治,防止扩展蔓延,亩用43%戊唑醇20各克兑水40公斤喷雾。对已抽穗扬花的麦田结合“一喷三防”进行综合防治,每亩选用43%戊唑醇2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乳油)+99%磷酸二氢钾100克混配,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穗蚜和吸浆虫。

药剂用量应按生产厂家推荐用量使用,不得随意加减,以免造成药害或降低防治效果。喷防作业期间应加强防护工作,防止人畜中毒等事件发生。广大农民群众和专业化防治队员,在防治中遇到技术问题,可向农技部门咨询。

联系电话:0914-5338187

(LJ)

注意!小麦条锈病在镇安局部地区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