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中國思想史與文學史上佔據怎樣的地位?

騎驢去高考


思想的先鋒,文學的大師:韓愈

韓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是司馬遷以後最大的散文家,對中國古代散文理論的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他的散文也是典範性的作品,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和廣泛深遠的社會影響,直接為宋以後的散文定型。

韓愈一生,在政治、哲學、文學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蘇東坡讚歎:"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公元768一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郡望是昌黎,自稱昌黎韓愈。亦稱韓昌黎。諡號"文",又稱韓文公。韓愈歷經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五朝。

韓愈在文學上的成就:

一、對中國文學最大的貢獻是領導了唐代中期的古文運動。古文運動徹底改變了近七百年來的禁錮,華而不實的駢體形式對散文發展的限制,打擊了形式主義的文風,使散文更好的反映社會現實,為產生了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中國文學高峰奠定了基礎。

二、韓愈的散文創作舉世公認。韓愈的《韓昌黎文集》包括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多種體裁。幾乎都是後代的範本。他的散文比如《原毀》、《進學解》、《送窮文》、《毛穎傳》、《送李願歸盤谷序》、《柳子厚墓誌銘》等都是中國文學史的經典。韓愈的散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表現力強,無論說理,還是敘事,言志抒情都開一代先河。蘇詢評價說:“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三、韓愈是中國古代文學運用語言的巨匠。他的散文語言有簡練、準確、生動的特點。善於創造性地使用古代詞語,又善於吸收當代口語創造出新的文學語言,因此他的散文詞彙豐富,句式結抅靈活多變。他創新的許多精煉的語句,至今我們還在使用,比如,“細大不捐“、“佶屈聱牙”、俯首帖耳、搖尾乞憐”、“不平則鳴”、“雜亂無章”、“落阱下石”等。

四、韓愈的詩詞藝術也是開詩風一代。他"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理論,直接影響了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等為代表的宋詩集團。韓愈的詩歌反映當時社會生活、人民苦難、批判強權,為民請命。他的山水詩氣勢宏大,歌頌祖國壯麗山河,如著名大篇《南山詩》都是經典之作。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就有他的《岳陽樓別竇司直》的影子。

五、韓愈是一位思想家。他雖然尊儒。但他卻突破儒學思想的束縛,首先提出“不平則鳴"、提出吸收儒道優秀的思想,兼收中國所有先秦百家的思想精華來維護國家統一,愛護人民,拋棄儒道的陳腐思想。這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是絕無僅有。

所以,古人司空圖說韓愈的思想、文學的境界:“驅駕氣勢,若掀雷抉電,撐扶於天地間”。可見韓愈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賀蘭燕語


蘇軾稱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給了他很高的評價,意思是前面N代的文章都衰落了,但韓愈又使文章雄起了,重新成為文壇的主流,成為文人們的主流創作形式。這是韓愈一生最大的功績。我們說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是為了某種使命而來的,例如屈子就是為了詩歌的誕生而出現的,司馬公就是為了史學的確立而出現的,而韓愈就是為了文章的重新煥發生機而出現的。

人類的語言誕生之初,其書面語與口語是完全吻合的,人們的造字能力同他們的語音系統一樣發達,換句話說,只有你發不出來的音,沒有他造不出來的字。到了春秋時期,人們社會文明的積累使得人類思想有了第一次井噴式的爆發,先秦諸子的出現與他們煌煌的智慧之光與他們對語言文字熟稔而得心應手的運用都使後人驚歎不已,嘆為神話,這一切都得益於古代先民們默默地積累與一點一點感悟的昇華。先秦諸子用人們的日常用語書寫,加上他們出色的發揮,中國漢語的基本模式就這樣奠定下來併成熟。他們文字的基本特點就是語言為思想服務,語言的特點與技巧又反過來出色地來表達思想。具體地講,諸子們已經有意無意地運用語音與句式來達到豐富表達他們思想的目的。例如對韻角的運用,對迴環往復結構的運用,對仗的運用。

正因此,你會看到諸子們的文章和他們的思想一樣大氣,但同時又能充分反映他們瑰麗的思想。語言的精巧與深度都同時達到,這是先秦諸子最讓人佩服的地方。

兩漢時期,人們對語言規律的探索與發現,使他們異常興奮與激動,於是人們開始偏向於語言的機巧。在這方面最登峰造極的莫過於司馬相如和他的《子虛賦》與《上林賦》,毫無疑問,司馬相如是一個語言天才,他的《子虛賦》與《上林賦》真是人類語言天賦最高的體現。但你不能以此為模板,要求人們都那樣寫文章與說話,很顯然,人們那樣做了,而且影響深巨,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無盡的繁惱,使人們把大量寶貴的時間投入到無聊的事情上去,荒費了年華,痛苦了生命。

尋章摘句,皓首窮經,文山會海,這些詞彙就是對這種現象最深惡痛絕的憤怒!人類語言藝術最輝煌的成果就是詩歌的出現與繁榮,東西方都是如此,人類終於找到了表達自己情感最完美的方式。然而這種形式長於抒情,短於敘事與交流。可是這種語言要求卻極端化地在人類社會鋪展開來,帶給人們精神無盡的苦惱,這一切都源於一點:人們想裝逼,不願好好說話!

中國詩歌藝術到唐朝發展到頂峰,從兩漢到唐朝,包括兩漢,語言形式都大於內容,你去看這個時期的文學家,大多是詩人與辭賦家,除了少數幾個治史學的文學家,也是,歷史用長於抒情的詩歌表述,那實在是太彆扭與笨拙了!人們已經無法好好說話了,偌大一個朝廷,把詩歌作為選拔官員的一個必考科目,我們還誇耀,你看,我們多麼重視詩歌!這實在是讓人無言以對。難道我們要整天抒情嗎?律詩是詩歌最精巧的品種,在杜甫手上成熟與興盛後,立馬就絕跡了,因為它實在是太會難為人了,實在無法讓人正常表情達意。有人可能會說,律詩後面還有人用啊,他們寫得那叫詩嗎?那是一堆大糞!

正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大聲疾呼的人,他說出了人們心中久藏的心聲:現在這規則就是不讓人好好說話,要把人害死!人們開啟了語言迴歸現實的浪潮,並且身體力行,創作出一大批反映現實,句式自由的文章,讓人們看到了文學改革的希望。大家把他創作的文體稱為散文,而他也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這個人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他是誰,他是韓愈。韓愈是我國古代自司馬遷後第一個不是以詩人身份取得一流文學成就的作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語言環境!





騎驢去高考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小時候很喜歡這首詩,最近娃兒在學校也背誦了,可見仍是經典。

韓愈的詩歌或許遠不如他的散文,更沒有李杜的名氣,但身為唐宋八大家的領袖,他的文采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的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24歲就考取進士,絕對的學霸和成名早的典範。

文學地位,八大家已經說明了一切。

思想史嘛,不好說,畢竟諸子之後,真能稱得上思想家的,不多。


峨眉武術於鐵成


韓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在中國歷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

1.思想上,崇儒抑佛。

唐中期,儒家思想受到來自佛教道教思想的挑戰,許多人禮佛信道,儒家思想面臨信仰危機。為解決這一問題,韓愈帶頭復興儒學,尊儒崇儒,並抑制佛學的傳播。唐憲宗迷信佛教,曾降旨恭迎佛骨進京。元和十四年,韓愈因諫迎佛骨,上《論佛骨表》一文,觸憲宗之怒,要把韓愈處死,後經宰相裴度及諸貴戚共同解救,才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到了潮州,訪貧問苦,興利除弊,倡辦公學。到任僅八個月就把荒僻落後的潮州引向正路,變成禮儀之邦,成了千萬代學習的表率。後人為紀念他,潮州人民在湘子橋東端修建了韓文公祠。其中有副對聯這樣寫道: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人心歸正道,只須八月,至今百世師之。由此可見,韓愈冒死諫迎佛骨,抵制佛學,積極宣傳儒家思想是十分正確的,它有力地鞏固了儒學的正統地位,使人心歸正道,也擴大了自己的儒者名聲。

2.在文學上,他與柳宗元等倡導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當時一些士大夫寫文章時缺乏內容、言之無物,但卻又十分注重詞藻的堆砌、華麗的文采,浮誇的文風,這對當時社會造成的極大影響。為抑制這一不良文風,韓愈大力提倡古文務實文風,即做文章要言之有物,要合為時而作,要為國計民生獻策服務。他也因此被譽為"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顯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受到人們的景仰和崇拜。





鄭標龍


韓愈在中國思想史與文學史上佔據怎樣的位置?

我首先聲明,我水平不高,既然特邀我來回答此問題,我只能膚淺地回答一下。

韓愈是我國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韓愈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具有什麼樣的地位?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回答:他的“道論”既思想是由如下幾部分組成的:一、明道;二、原道;三、道統;四、道學。這幾個部分,集中到一點,就是旨在對傳統的儒家思想正本清源,並在這個基礎上試圖架構一套適應封建社會後期需要的經學理論體系。

“道”,是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中最基本的範疇之一。先秦時期,儒家標榜“以道取民”,熱衷於談“道”。孔子自稱:“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並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孟子談“道”談得更多,如雲:“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荀子的道論很具特色,曰:“夫道者,所以變化遂成萬物也。”。儒家經典對“道”談得很多,涵義也很豐富。先秦儒家和儒家經典所談之“道”雖然展示了多向的、豐富的內涵,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這就是:儒家所談的“道”,主要是指天人之道,其核心是指治道,也就是後來所標榜的王道。

從中唐開始,隨著中國封建社會向後期的逐漸過渡,學術理論界也開始活躍起來。“明道”思潮的泛起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現。知識分子大談其“道”,具有明顯的繼承歷史傳統、調整統治思想、重構理論體系的意向。唐中葉,談“道”談得最多的是兩位對後世具有重大影響的:一位是韓愈;一位是柳宗元。

韓愈的一生,是以“明道”自許自命的一生。早在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793年),即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就立志要“明道”。 他當時寫過一篇文章,叫《爭臣論》,內雲:“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

什麼叫“明道”?所謂“明道”,就是孔孟之道,換言之,就是弘揚孔孟之道。韓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古文運動中,他繼承和發揚了“文以載道”的觀點,這也就是他的“明道”思想在“文”方面的貫徹。韓愈不僅提出了“明道”主張,而且提出了“原道”問題。他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做《原道》。內容如下:“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為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也庶乎其可也!”就是旨在追溯和闡發“道”之“原”。在韓愈的心目中,什麼是“道”之“原”呢?他說:“愽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原道》在這裡,韓愈說明,“道”之“原”不是指別的,不是在別的什麼地方,而是在儒家說教當中,在儒家的經典“五經”當中。

韓愈在文學史上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唐朝的初年大多數文人因襲了六朝以來流行的駢體文風。“駢文”講究辭藻、對偶、用典、聲律,掣肘太多,為此以韓愈和柳中元為主要代表發起了一場“古文運動,”旨在革新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他們提出“惟陳言之務去”,又標準“文從字順各識職”,既不說套話,舊話,著力於語言的新穎、獨特,追求文字的妥貼與流暢。我國時至今天優美的散文,很受大家歡迎與關注,這真的需要感謝我國古代的大文豪韓愈,他可以說是發展我國書寫散文的鼻祖。他有好多優美且具有哲理的句子感化著一代又一代後人。“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不,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了今天六十開外的人,每天都還在“苦作舟”。之所以一生選擇愛學習這個習慣,就是因為我極小就認定了韓愈這句永不過時的經典語錄。


死不悔妀


他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了"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寫作理論,對後代影響非常大。他著有《韓昌黎集》。


隴上老妖


唐宋八大家之首,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