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在朱标死后被立为太子,他继位后会不会也削蕃?

今古言堂


假设朱棣如果真的循正常途径被立为太子后继位,他也是会削藩的,事实上,朱棣通过靖难之变夺权之后,就真的是进行了一轮削藩。

朱棣称帝后,首先要表示得皇位不正的自己是兄弟们的拯救者与保护者,一定要改变建文帝的『胡作非为』,便给之前被削藩的王爷恢复了爵位,还大肆封赏,一时间藩王们非常高兴,可是朱棣一旦坐稳了皇位,便变了脸,他曾经下旨道『自今王府非得朝命,不许擅役一军一民及敛一钱一物』,于是乎,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不得管理军队,不得结交官府,甚至不得随便出城、不得彼此见面。朱棣还把朱元璋时代封在北部边境负责边防事务的塞王往内地迁移,典型的事例就是把宁王朱权迁到了南昌。

朱棣的这番行为,名义上不是削藩,吃相也比建文帝好看,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其实质意义上看,实际上就是削藩,只是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削藩,自此之后,明朝的藩王变成了锦衣玉食的囚徒,可能出现的第二个朱棣实际上就被朱棣扼杀在摇篮里了。

因此,假设朱棣能够合法继位,这一套组合拳基本也是一样,不过有一种可能性,如果没有建文帝的前车之鉴,朱棣也许也会动作更加粗鲁暴烈一些。


谈古论金


朱棣百分百会削藩,只不过他毕竟政治素养胜于经验不足的朱允炆。所以,朱棣的削藩行动肯定比朱允炆的更为稳妥。

而这一点,朱棣在当上皇帝后,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别看朱棣自己也是被朱允炆的削藩行动给逼反的,但即位后的朱棣,自己也果断开展削藩行动。不过,相对于朱允炆那种直接粗暴的削藩形式,朱棣的行动显然就更加文明和稳妥。

朱棣坐稳了皇位后,表面上还是礼待藩王,实际上已开始逐步采取“温水煮青蛙”式的削藩行动。

首先,就是削减藩王的护卫,使他们从原来的三护卫,削减为一护卫;其次,就是剥夺藩王对地方驻军的指挥权,然而将之交给各地的都司卫所和边将指挥。

正如隆庆年间礼部郎中戚元佐所言:

“昔高皇帝众建诸王,皆拥重兵、据要地,以为国家屏翰,此固一时也。迨‘靖难’以后,防范滋密,兵权尽解。朝庙无懿亲之迹,府寮无内补之阶。

从中可以也看出,虽然朱棣的削藩行动并没有朱允炆的来的轰烈,但效果更为彻底。

因此,经过朱棣的进一步削藩以后,明朝各地藩王实际上已难以在对中央朝廷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了。而往后的汉王之乱、宁王之乱、安化王之乱等藩王作乱,其实都是小打小闹而已,很快就被平息下去,根本无法对朝廷构成太大的威胁!



这些历史要读


番王是他老爸朱元璋设计的,老兄,朱隶早就该是太子了,论谋略和胆识,众多皇子都不是对手,只不过朱标是马皇后的儿子,朱元璋偏爱儿子,朱标死了居然立他的孙子朱允文为太子,这也太不合理了,儿子还在呢,我要是儿子我也必造反。所以,朱隶为王技压群雄,估计不会撤番。当然,如果王爷们造反,那就另说了


全都会


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仗。酣战之中的朱元璋得知自己生了一个儿子后,乐呵呵地跑到一座山上找了块空地刻上“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自此,大明王朝声誉最高的太子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朱标的出生,让朱元璋第一次感受到来家庭的温暖。

朱元璋出身坎坷,25岁的时候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开始反抗元朝统治。在部下拥戴后成为吴王,挥师中原,终结了元朝98年的统治。

影视剧里的朱元璋

在朱标十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立为世子,并且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朱元璋不但对朱标言传身教,还找了当时明朝最好的老师宋濂教授朱标儒家经学。朱元璋经常对朱标的老师们说不要总教一些普通文人读的、背的东西,要教给朱标一些实用的、能治国的东西。后来朱元璋甚至让身边的大明第一文臣李善长和第一武将徐达一起教朱标。

史书中朱元璋的画像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可谓是风雨飘摇。朱元璋不得不长期征战在外。就命朱标坐镇后方,亲自处理政务。自此朱标开始了自己临朝执政的生涯。这种父子性命相托所产生的情感,不是后来朱棣通过建立军功所能相比的。

朱标

朱标为人仁厚,在处理事情上也十分老道。当年,因为弟弟们在地方犯错,朱元璋准备召他们回朝问罪。朱标得知后,立刻询问情况。在得知事情经过后,立刻责罚了弟弟,然后跑去找朱元璋。说自己已经严厉惩罚弟弟们,求朱元璋不再追究。

后来又有人告发老三朱棡欲图谋反,朱标得知以后跪在朱元璋面前求情。在自己老师宋濂因为牵涉胡惟庸案,朱标声泪俱下,求朱元璋留宋濂一命。这才让宋濂改判流放茂州(今汶川藏族自治州附近)。

宋濂

朱标在政治上希望推行仁政,这与朱元璋某些施政方法有所冲突。以至于每次朱元璋要杀人,朱标就出面求情,朱元璋认为朱标压不住这些随自己打下江山的权臣们。为了留给朱标一个没有隐患的大明朝,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彻底铲除这帮曾经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权臣们。但是朱标不理解朱元璋这种父爱的表达方式,他总是认为朱元璋在处理政事上手段过于残暴。

朱棣

在经历一次争吵后,朱元璋一气之下将朱标关了起来。万万没想到这让朱标重病不起。最后,年仅37岁的朱标在抑郁中驾鹤西去。

朱标当时威望极高,如果朱标活着当上皇帝,朱棣根本没有“清君侧”的造反理由。朱标还有多年的执政经验,并且为人仁厚。多次帮弟弟们和大臣们脱离险境。即使最后需要削弱藩王实力,朱标也不会痛下杀手,会用更加怀柔的手段去处理。所以,大明朝有朱标在。朱棣想造反怕也是难上加难。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你们想看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我会用有趣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西瓜215214089


1本身就是老大(其他兄长死亡或弱势),又是元朝公主的儿子,对明元控制地区具备双重影响力。政治法统、影响力都在他那里。也就是说,在皇族内部具备绝对的影响力,因此不需要削蕃。

2其他皇族本身就具备自己的基础影响力,不是削蕃就能削掉地。只有严重影响中央(在中央公正公平正派情况下)影响力情况下,才会出现削蕃情况。――这就是中央王朝对周边诸侯国的政策,事实上,很多周边诸侯国都有朱明王朝的皇族存在,在幕后统治诸侯国。如果削蕃会严重影响对当地的直接统治。当然,中央王朝也不会随意让诸侯国以不正的方式随意做大,否则影响中央安全。

3只有中央法统不正(指不公平不公正机制不完善等,包括皇族内部――每个人都有问鼎天下的合法机会),诸侯才有坐大的机会。


和亲34


削藩是肯定的,中央集权比分藩制度更容易让他安心睡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