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模式构建


记叙文写作模式构建

安徽 何 飞 张志先

一、基本范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在交代人物、时间、地点、事由的基础上,精心写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是记叙文(包括小小说)的常见写法,也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模式。

记叙文基本模板:氛围(渲染气氛)——开端(平淡中蕴藏矛盾)——发展(矛盾产生)——高潮(矛盾尖锐)——结局(矛盾解决)。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不过要注意,在写作过程中不可犯罗列现象、平铺直叙的毛病,那样会让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

1.氛围:渲染一定的气氛,略写。

2.开端:不可过于平淡,可在看似平淡中蕴含一定的矛盾,略写。

3.发展:矛盾已经产生,初起波澜,吸引人的注意,详写。

4.高潮: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详写。

5.结局:矛盾得到妥善解决,令人回味,略写。

如2016年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修 钟

2016年高考江苏一考生

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氛围:语句精练,错落有致,多用短句,氛围浓郁,这是文中主人公“老王”工作的地方,故事的发生地,略写)

先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了西三所的红门。“嗨!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席——一座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原来是乾隆帝的音乐永法钟。老王细细赏了一番,着实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到。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懒沐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开端:几个徒弟面对还算完好的宝贝,认为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如此开端似乎有些平淡。“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这其中暗藏玄机,文物修复就这么容易吗?略写)

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的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觉得钟表虽美,但除了运转的表针外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之上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老王却蹙起了眉头。“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呀!”几位同事调侃道。“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可以做文章。”“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恼啊!”

(发展:通过“老王却蹙起了眉头”“你何必自增烦恼”的描述,可以看出文章的矛盾已经产生,情节顿起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详写)

老王摇摇头反驳道:“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动系统一一连接起来;将银箔尾端捻作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转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小花猫,轻轻地笑了,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你们啊,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别人口中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工匠必得有慧眼可识得旁人忽视之处。(高潮:通过“老王的反驳”,可以看出矛盾已经激化,越来越尖锐,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详写)

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结局:文化修复成功,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结尾处的秦腔,余味悠长,令人回味,略写)

二、变式模板:营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除了记叙文基本模板以外,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尝试运用变式模板,即打破原有的叙述模式,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这样安排,可以很好地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

记叙文变式模板: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开端交代(交代事情原委)——波澜跌宕(文似看山不喜平)——高潮收束(在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示人物性格)。

1.设置悬念:悬念设置,欲擒故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开端交代:交代事情起因,文章情节顺势展开。

3.波澜跌宕: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错落有致、一波三折,往往能激发读者的紧张心绪。

4.高潮收束: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正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在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示人物性格。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父 亲

2016年高考四川一考生

最近一次看到父亲,发现父亲的头发少了,头顶的“地中海”也若隐若现。(设置悬念:父亲的头发为何会少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若隐若现的“地中海”的出现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年前,父亲经过一路奋斗和打拼,终于在这座坐落在川、滇,黔、渝交界的美丽的小山城站住了脚,一度成为老家人羡慕的城里人,一家饲料厂的老板。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搞企业最怕假冒伪劣产品。”他说这句话时,语气总是那么重,表情总是那么严肃,而我总似懂非懂地点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讲规矩是企业家的良心,市场的规范是成功的保障。(开端交代:父亲成为一家饲料厂的老板,这与头顶的“地中海”应当有着某种联系,父亲的头发又怎么会少呢?)

成为一名企业家,拥有自己的事业,这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但这并不庸俗。过去穷,没有钱是他永远的痛,因为没有钱,爷爷最终死于糖尿病;因为没有钱,奶奶最终死于肺癌;因为没有钱,父亲不到15岁,就早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一生在风雨中四处奔波,一生在泥水里劳累,却始终徘徊不前。他在乡下卖过猪肉,在乡镇开过茶楼,也曾伙同他人一起经营过小煤矿,也三把铲子、一口锅办过饲料厂,当过厂长。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都一心一意去干,去闯……

最难忘的是几年前的一天傍晚,一切都变了,他苦心经营的事业一下子破碎了,我们全家被迫在傍晚时分搬了出来,搬出了我从小居住的温馨的家,妈妈茫然无措地低声抽泣着,我茫然地看着凌乱摆放在街边的家具。

“我的饲料新配方刚批量上市,受到养猪大户的欢迎,怎么才几个月,市面上就冒出几十个?”父亲低着头,倚在黑夜路灯下的木椅上,不知是在跟我和妈妈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话语中还夹着烟味,烟蒂也掉了一地:“外地几个万头猪场死了快出栏的猪,硬说是我厂的饲料有问题,赔了四十多万!”

假冒伪劣毁掉了企业发展的命,毁掉了我的家啊。

(波澜跌宕:文似看山不喜平,父亲视质量为生命,没想到自己的厂子却倒闭了。父亲沉沦下去了吗?这些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文章错落有致,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内敛,娓娓叙来,言短意深,激发读者的紧张心绪)

后来父亲只身去两千公里外的地方又办了建筑扣件厂。他汲取了教训,在每个扣件都打上自己厂特有的标志,发往建筑工地的扣件也亲力亲为,一个个检查。还牵头拟定了建筑扣件等非标件的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久而久之信任他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外省的建筑企业也来进货。该地也慢慢地成为建筑非标件的集散地。

每次通电话他都不忘教导我:“一定要守学校的规矩,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放下手中的电话,我对着台灯沉思:搞企业如此,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有时父亲也跟我开玩笑说:“上大学我和你妈跟你一起去吧,你走到哪我们跟到哪。”我知道,父亲,走到哪,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讲规矩的男人。

(高潮收束:父亲高大光辉的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正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在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示了父亲的人物形象——一个顶天立地的讲规矩的男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讲规矩是企业家的良心,市场的规范是企业成功的保障,文章主旨凸显,读来耐人寻味)

三、创新模板:五笔叙事深化主题

在前面所讲的两种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谈记叙文的创新模板——“五笔叙事”法。如果用此种写法,记叙文写作就会大有不同,可以很好地深化主题,写出的文章会令人眼前一亮。这“五笔”就是“概述一笔”“交代一笔”“穿插一笔”“巧转一笔”和“深化一笔”。

1.概述一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能引起悬念的事件,目的是让读者在开篇就知道文章要写些什么;也可以勾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展现出一个生活画面,点明难忘的情景或场面;还可以概述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这类概述的目的在于引人入胜。

2.交代一笔:就是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原因或交代人物的特点及其与事情的关系。这一笔要求写得简明。

3.穿插一笔:这一笔根据故事内容而定,灵活插进文章,可描写事情发生时的环境、天气、氛围,引出事件,为故事发展做铺垫或为下文某情节埋下伏笔。这一笔要求写得生动。

4.巧转一笔:这是全文的重点与亮点。一要写具体,生动再现生活情景;二要在自然的叙述中写出事情的变化转折,写出事情意料之外的结局,写出曲折波澜,写出故事味;三要把变化转折写得自然巧妙,符合生活的情理,真实可信,让人细想之下觉得事情的结局在情理之中;四要注意前后呼应。

5.深化一笔:主要是抒发自己对上面所叙述的故事产生的感悟或描述情感心理;感悟与情感心理应既照应故事内容,又明确体现题意,突出主旨。也可以根据文意再现某一特定情景,让人回味,但仍要体现题意。这也是全文的重要一笔。这一笔,目的在于揭示主题,提升文章品位。这一笔要写得深刻,有意蕴。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叙文写作模式构建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曾被我忽视的世界

2016年高考福建一考生

有时我们生活的精彩世界,可能被我们所忽视。面对这幅漫画,我思绪翻滚。(概述一笔:开篇点题,语句精练)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脸上留下的是一个奖励的吻印,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留下的却是一个掌痕;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脸上留下的是一个掌痕,第二次考了61分,脸上留下的则是一个吻印。

那么,第三次、第四次呢?只要考试分数有波动,孩子的待遇就会随之变化。从画面上看,两个孩子全都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这不也正是我多年求学经历的真实写照吗?

(交代一笔:交代漫画具体内容,进而联系自身,引发思考)

记得有一次,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刚脱下鞋就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女儿,来尝尝妈妈的手艺吧!”她一见到我就热情地说。可我在学校要接二连三地应付考试,每天回到家哪还有力气和她讲话?我径直地走了过去,随意地扒拉了几口她花了两个小时做出来的“成果”后,便起身回房。“女儿哎,你吃得太少了,高三拼的可是体力,况且你……”她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我震天动地的摔门声打断。摔门带来的冷风令我不禁一颤。我们只隔了一扇门,却好似处在两个世界。(穿插一笔:妈妈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可我却对妈妈不理不睬,“好似处在两个世界”)

还记得那晚在窗边苦读时,妈妈不知何时走到了备受考试煎熬、被分数囚禁的我身边,她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是安静地注视着我。我被盯得不耐烦了,生气地对她说:“以后没经过我的同意不要进入我的房间!”我还气愤地把她推出了房间,并锁上了房门。这时,我才发现桌前的一杯热茶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温度。第二天,我在房门前贴上了八个大字——“请勿打扰我的世界”。它将我和妈妈之间的隔阂加深了一层。

(再次穿插一笔:通过“请勿打扰我的世界”,可以看出我与妈妈的隔阂加深了)

昨天,是高考前夜,家中一片沉寂。原来妈妈为了等晚归的我,不知不觉在沙发上睡着了。我静静地走到她的面前,俯下身仔细地观察她的面容。些许皱纹刻在她瘦削的脸上,乌黑的发间夹杂着几根她最害怕的银丝。爱美的妈妈怎么会苍老了这么多!

今天,在考场上,看着这幅漫画时我突然醒悟:长期以来,我只生存在分数的世界里,而忽视了另外一个世界——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巧转一笔:我和妈妈的隔阂终于得以化解,我看到了苍老的妈妈,感受到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

这几年,我为了考高分,把自己封闭起来,无视妈妈的用心。我们就像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彼此也只是围绕考试分数交谈片刻。她和我一样,因为我的高考而感到疲惫。

愧疚、不安涌上心头,我谨以这篇文章来表达我对妈妈的歉意。我要走出分数这个世界,去那个曾被我忽视的世界,弥补我的过错,表达我的感激和爱。

(深化一笔:再次点题,由反思而反省,水到渠成地进行抒情。通过抒情,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情感认知)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二中安徽省岳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