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推動三大攻堅戰 紮實做好“後半篇文章”


對照省委第十巡視組巡視反饋的意見,衡陽縣共梳理出103個具體問題,一個不落地抓好巡視整改。目前,已完成60項,基本完成39項。

在西渡鎮梅花村富農優質稻合作社的現代化溫室育秧大棚裡,10多名村民正在放置秧盤,20多天後,根肥苗壯的秧苗就可以插下田了。這20多畝育秧大棚可以生產3800多畝早稻秧苗,除了供應合作社和本村農戶外,還為臺源、金蘭、演陂等地的村民提供秧苗。貧困戶湯英菊把家裡的三畝水稻田流轉給了合作社,自己則在合作社打工,租金加上務工收入,很快就脫了貧。

【同期聲】

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村民 湯英菊

租金費是300多塊錢一畝 我們是長期在這裡打工 現在7、80塊錢一天 緊張(農忙)的月份就是100多塊一天

針對巡視組提出的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不大、產業幫扶覆蓋面不廣的問題,衡陽縣落實“村社合一”幫扶措施,在全縣確定276個幫扶主體,對432個村建立“村社合一”的幫扶模式。在梅花村,該村的幫扶主體“富農優質稻合作社”的負責人劉準同時又是該村黨總支書記,通過優質稻產業的帶動,不但將所有貧困戶納入到了產業幫扶中來,還輻射帶動了周邊貧困戶脫貧,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

【同期聲】

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黨總支書記 衡陽縣富農優質稻合作社負責人 劉準

富農優質稻合作社覆蓋的梅花村 陡嶺村200多貧困戶全部覆蓋了

【同期聲】

衡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徐甫生

主要目的就是增強村委會 村支部對幫扶主體的領導 加強與貧困戶的聯繫 使合作社與貧困戶的聯繫更加緊密

2019年,衡陽縣共投入產業扶貧資金6.9億元,參與農業特色產業幫扶涉及10000戶、32337人,為調動參與幫扶的新型主體的積極性,對在產業幫扶中表現突出的53家合作社、農業企業發放獎補資金179萬元。同時,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零容忍”,2019年1到11月,全縣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31件,給予29人黨紀政務處分。

植樹節前夕,在峴山鎮樟井村的這片100多畝的荒山上,上百名志願者栽種下一萬多棵油茶苗。

【同期聲】

衡陽縣峴山鎮副鎮長 陳旭日

我們選擇這個油茶樹就是既然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條件 又是一個富民產業 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針對巡視反饋的生態修復力度不大的問題,衡陽縣集中攻克紫色頁岩山地改造和石漠化山地治理難關,完成石漠化治理2.1萬畝,對界牌鎮南嶽衡山過家家自然保護區內的礦山和井頭鎮石材礦區實施復綠,修補大地上的“傷疤”。

截至目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103個具體問題,衡陽縣已經完成60項,基本完成39項,部分完成3項,一項因涉及民生工程尚需一定整改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