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农村“吃冷席”现象严重,为啥份子钱随了,人却不去吃饭?

新大风歌


说到农村冷席现象,作为一名从小农村长大的农人,我还真有这发言权来说一下。

这里所说的冷席现象,是指的农村有些人在别人办洒席时,因为种种原因把钱送去了人却不去坐席吃饭。在农村现实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而且越来越多。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人情社会。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亲友族戚间礼尚往来凑个热闹捧个场是很普遍的事。这种事在农村更为突出。农村人纯朴厚道,又天生热心肠。而且大都很大方,邻里间关系也很融洽。所以谁家要是有事了往往村里很多人甚至整家都来帮忙,也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家其乐融融,好不高兴。


不过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变样了。有的村里有人做事都没多少人去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些人送了钱随了礼人却不去呢。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农村现状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一,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发展村里真的没多少人,大都是些老人妇女儿童。农村人大气,也好面子。做事往往希望人越多越好,图的个热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来个人就好,送什么不重要。这个还真是的。所以以前村里人多的时候全村都去才好。但是现在在家的人少了,有很多在外面的人不方便回去,但礼又不能不送,所以就有很多托人捎去一份礼金,自己就不用亲自去吃饭了。这种现象最为常见。


其二,酒席氛围不一样了,没以前吸引人去了。以前谁家有事往往要大宴宾客两三天,大家在一起真的是图个热闹亲热。现在不少农村做事也喜欢往镇里或城市里的大小酒店里去办酒席。很多人就认为这样没什么意思了。就跟自己出三两百块钱去下个饭店一样。在我们这里有的人家做事都往镇上的酒店去吃酒席,有的家里修房子或买了新房请别人送礼来吃一顿后都不知道新房子在哪。甚至有几家在一起办酒席的,客人去吃饭送礼都有吃错地方的。想想这也确实没意思,所以有的人干脆不去了,找人捎去或者去送点礼后就回家吃点家常便饭觉得还更好。

其三,现在的人对于吃真的不太看重了。以前农村做事很多人都去为了图个热闹,但一方面也还是想去吃点喝点。毕竟那时生活条件不太好,别人办酒席再怎么也比自家的家常饭吃得好吧。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去,既帮了主家的忙,让主家有了面子,自己也得到了实惠。据说早的时候农村去吃酒席还用菜叶子把自己的那一份肉啊什么的包回去给家里没去的人吃。但是现在生活都好了,绝大部分家庭基本天天都能吃肉沾荤,所以真要去吃所谓的大餐还不愿意了,觉得还是在自家随便做点可口的饭菜更好。所以就有些人到别人办酒席的时候宁愿去送了礼回自家吃饭。



其四,现在真的是个人情社会。很多人有点一点点交往甚至有没什么交往的可能为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在别人家有事办酒席时也要去吃个酒捧个场刷个存在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想想也都能感觉到,还去吃那饭有什么意义呢。何况有可能在酒席上连人都不认识几个。所以很多这类的人就只好前去随个礼然后就回家了。

当然,也还有别的情况。比如,现在城市农村都是一个高效率的时代了。很多人也许都有自己的生意 、业务、 工作。可能吃一顿饭自己有可能就会去谈一笔生意做一个产品了。所以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下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去吃酒席时送完礼不吃饭就回去忙自己的事的。



农村吃酒席是个流传很久的传统。体现出了农村人的热情好客善良大方等优秀品质。但是在现在,也有很多不好的情况出现。比如铺张浪费,比如沉重的人情债等等。现在出现了很多送完礼不吃饭的,这也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改变。同时也希望出现一些针对农村办酒席更好的有利的改变。

大家好,我是@岭上走马。以上是我对农村酒席现象的一点浅见,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更多农村话题。


岭上走马


农村兴起“冷席”怪象,这是为何?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上小时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时候觉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种饭菜都馋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欢的就是那道八宝甜米饭,后来长大后感觉吃到的八宝甜米饭都没有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时候如果谁家办红白喜事,一个村里面的人都会来帮忙,一些推小车卖小零食的老人还会早早的在办事人家的门口摆上摊子,桌子都是摆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最兴奋的就是小孩子了,饭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个比一个快,吃完之后大人们还会将桌上没吃完的饭菜收一收,拿回家继续热着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饭,那时候都觉得无比的美味。但是现在不同了,农村办事已经远没有过去那样热闹了,不少人家办事的时候都有些冷清,吃饭的酒席也没有过去的多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种原因生活条件变好了,现在农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变得比过去好很多了,村里面的小汽车、小洋楼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吃的也比过去好太多了。小时候吃肉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现在想吃随时都可以,下馆子更是经常的事情。不仅吃的好,各种菜品大家也都吃过。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饭菜大家已经没有那么感兴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时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会带上自己的孩子的,为的就是给孩子吃点好的。现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对肉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如果不是节假日很少会有大人带着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大伯说,以前吃一次席比过年还开心。那时候家里的小孩多,为争去吃席的名额兄弟几个还大打出手呢!现在随了份子钱却不去吃,时代真的变了。

相隔太远,互相随份子钱就算了

我记得我前两年结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学同学。同学分散在天南海北,来是不可能来了,知道了也只是发个红包,所以就想“偷偷”结完婚就好了。

最终,同一个宿舍的死党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纷纷发来祝福并红包,可是没有一个来婚礼现场的。前两天,其中一个舍友结婚,又得随礼回去,来来往往,倒显得有些俗气了。

情谊淡了,彼此来往得少了

我从小就不爱走亲戚,每次父亲都会说:你不去亲戚家,亲戚也不来我们家,那还算什么亲戚?亲戚之间就该多走动走动。

以前总是说“礼轻情意重”、“人来即礼到”。可是现在变了,红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礼品要比较贵重不贵重。现在的亲戚,在一起的的时间太短,彼此的情谊断了,彼此来往得次数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级不高,没有必要来

农村俗话叫做“红事叫,白事到”,很多喜庆的事并不是很重要,只是请亲朋好友来吃一顿而言。一般的红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会火急火燎地赶回家的,通常给一些礼金就好了。

白事的话,是不能寄礼,需要本人到场的。哪怕离家好几百公里,也是需要赶回去的。不然的话,错过了是没有补救的方法的。


平谷胖二哥


大伯手里拿着一把写着名字的红包,看着好几桌空席,小声嘀咕:现在的人都怎么了,礼金都给了,席面也开了,怎么就没人来吃呢?

大伯说,以前吃一次席比过年还开心。那时候家里的小孩多,为争去吃席的名额兄弟几个还大打出手呢!现在随了份子钱却不去吃,时代真的变了。

相隔太远,互相随份子钱就算了

我记得我前两年结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学同学。同学分散在天南海北,来是不可能来了,知道了也只是发个红包,所以就想“偷偷”结完婚就好了。

最终,同一个宿舍的死党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纷纷发来祝福并红包,可是没有一个来婚礼现场的。前两天,其中一个舍友结婚,又得随礼回去,来来往往,倒显得有些俗气了。

情谊淡了,彼此来往得少了

我从小就不爱走亲戚,每次父亲都会说:你不去亲戚家,亲戚也不来我们家,那还算什么亲戚?亲戚之间就该多走动走动。

以前总是说“礼轻情意重”、“人来即礼到”。可是现在变了,红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礼品要比较贵重不贵重。现在的亲戚,在一起的的时间太短,彼此的情谊断了,彼此来往得次数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级不高,没有必要来

农村俗话叫做“红事叫,白事到”,很多喜庆的事并不是很重要,只是请亲朋好友来吃一顿而言。一般的红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会火急火燎地赶回家的,通常给一些礼金就好了。

白事的话,是不能寄礼,需要本人到场的。哪怕离家好几百公里,也是需要赶回去的。不然的话,错过了是没有补救的方法的。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对于那些碎完的玻璃,拿回去翻修,的现象,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


一点三农


说说我们那里吧,河南南阳的,农村,我们这里是有这种情况的,在我们家就有过这种情况

现在农村大多数是老人在家,看孩子,看家,种地,家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种地从播种到收获都是机器,虽然说一年到头不挣啥钱,但毕竟人也不费多大事儿,所以也在种。家里收入主要来源于年轻人打工,年轻小两口子出去南方打工,一年也得挣个十万左右,所以现在我们那里家庭条件都相对于以前,好了特别多,房子有了,车好多人也有了,手里还能有点闲钱,平时没事几个人,或者家人都会去镇上饭店去吃饭,吃的比坐席时候还好,所以坐席有时候也不稀罕去,稍微有点事就不去了,没事了才会去吃。去的大多数也都是年纪大的老人。

平时逢节假日,年轻人回来了,有的也不喜欢去凑那个热闹,常年不在家,遇见人也没那么亲了,见了长辈了一遍一遍的被问,在哪儿打工啊,一个月挣多少啊,干的啥活啊,问完一群老太太在那儿闲扯,互相交流一下信息,攀比攀比,谁混的好,谁混的不如谁呀,说说别人闲话。所以年轻人不愿往那些个场合去,但最基本的礼仪还要有,礼该上还得上。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哦😊


乐多08


农村的“冷席”现象频出,份子钱都给了,为啥人都不到场吃顿饭呢?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是每个地方的风俗、给的红包数量、以及个人原因引起的。

这3年,我家就办理了两场白事,一场红事。16年奶奶去世,17年我弟结婚,今年4月底大奶奶去世。我奶奶去世,我爸叫我们准备55桌菜,我叫二叔准备了70桌,结果总共有80多桌的客人,都得去街上买十几桌的菜。厨房以及建坟墓的都没好菜吃,亏待了他们。第二天再叫他们过来吃饭。我弟结婚,这是喜事,基本都是发了请帖才来的,总人数按照一家老小都算好了。后来多出几桌客人。今年大奶奶去世,也是有很多客人过来,还好我们经历过两场,菜准备得够。

我这里是广西都安,我们这边红白喜事,都是随礼,100起步,好一点的200,家人自己愿意给多少就多少。而且来的以及随礼过来的都会返还20的红包。我们每次办酒席,最怕菜不够。如果是白事,你可以只开一百块,别人家办三天道场,你每个晚上都来吃饭,也没有人说你,家主还很乐意。这边上了年龄去世的白世,很多人是自愿过来的。喜事的,只要他们认为你可以交往,口头通知,或者他不知道,也会过来。

出现冷席的现象,可能是你们那边份子钱过多,给的少的,不愿意来,或者人家白天上班,没时间过来。

在我们这里,家里有红白喜事,很少出现这种冷席这种情况。

不要认为我们好酒,白事没人喝多,喜事为了开心,猜码的是有。


农村人雄起


我给你讲讲为啥冷!我只代表辽宁,先说说我们这都干啥需要随份子,摆酒席,1结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寿,66大寿,80大寿,5高考,6当兵,7家里开业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开业一般爸妈都在家旁边饭店摆桌,8盖房子,孩子买楼房了,我可能还有不知道的就说这些吧、每一家还不一年有那么一回事、全村好几百户、你就听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谁家办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后来在村里大喇叭直接喊谁谁家办喜事,现在农村都哎声遍地哪还有心情吃东西、一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随礼20000元、一年种地才几个钱、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围人都不待见你、农村人观念偏执、都怕自己家有个啥事没人捧场、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没人来抬不得让村里笑话死、所以咬着牙,有那种没办法家里就是没事的咋办、把门框换个新的、摆桌、还有一件事情是真实的,有一家老母猪下崽子,放炮摆桌!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没办法啊都是逼的、村里有个人,为人特别会来事,那是各家办事情都找他做主持,这个主持能说会道、他自己家也盖了俩房子,人缘好啊,摆桌收了二十万左右,收玩了俩口子在家数钱高兴,村里人茶余饭后议论也是人家厉害、后来每年的每天他都在还礼、这一年他儿子结婚,又轮到他摆桌了、好一顿宣传,这一下接了26万,等没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从此打电话不接人也联系不上了、后来知情人说、他真的玩不动了,才选了这个路、!农村啊!不容易!





财神1449316


说起来这件事情老张就特别的来气,因为去年家里面举办喜事的时候,一邀请了很多的亲朋好友,而且这些亲朋好友也信誓旦旦的答应到时候一定亲自到场。要知道老张家里面这将近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办过什么大点的红白事,这些年光给别人送份子钱都送出去了上万块钱。但是到了当天的时候,很多朋友和亲戚只是到场晃一头,写一个份子钱就走了,当时老张还非常的生气,觉得这是人家不给我面子,事后老张也反思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出现这种“冷席”现象并不是老张家一个,实际上现在农村这种做冷席的现象非常普遍。



①人情关系的淡薄。以前农村有句老话叫做“姐死门槛段,姑死不往来”,说的就是亲戚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但是现在很多的关系比以往变得更加的淡漠,因为本身现在的通讯越来越发达,以前发生什么事情都需要见面,现在只是在手机上打个招呼,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实际上长时间的不见面,亲情关系自然就淡疏了。



②现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忙。农村很多人的生活现在实际上和以前的变化非常非常的大,有出息的就直接搬到城里面去住了,彻底的跳出农村。但如果留在村子里边的年轻人,基本上也都外出务工,只有过年的几天可能会回来几天。这样的生活实际上让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毕竟外出务工,不像以前在农村家里面那么多有空的时间,时间的不自由,实际上也是出现这种农村做冷席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生活水平变好了。以前的时候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那可是一个很大的事情,熟人也喜欢去凑这个热闹,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席间可以吃顿好的。现在咱们的生活水平都好的,平时的生活完全可以吃上大鱼大肉,因因此这种作息对于很多人就失去了一定的诱惑力,自然而然很多人就不稀罕了。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实际上这种现象就不是一两个案例,而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现在农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好有坏,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让很多人心里不是很舒服,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欢迎大家一起留言探讨。


老张谈三农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就像我把5月1号有个朋友孩子百岁宴。他去年结婚时候我随礼1000元,一年后孩子满月又打电话来,还提前半个月打的电话,我都告知他了,我说五一我可能要去西安,但是,人家电话口气貌似像我欠他钱一样,有种不去也得去意思,后来,我和其他几个朋友商量一下每人再随礼1000,人就不去了。

有两种原因: 1 这种随礼事情,我见得太多了,一年怎么也得随出去几万块钱,像结婚,百岁宴,乔迁宴 生日宴 其实全都是关系网,那有什么朋友间真情实感。

2 酒店 都吃烦了,过来过去就那些饭店,翻来覆去就那些菜 流水朋友,固定的席。平时请客吃饭,也吃的那些东西,实在觉得没意思。钱到位就行了, 人家叫你,也不就是为了要钱吗。 对吧!你人不去 人家还剩了。还少定一桌,要得也就这个效果。



我家小表哥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农村大户人家但凡有个喜事,都会摆几天的流水席,请镇上的大厨来家做几天的饭菜,一个村里没有不认识的,通常招呼都不用打,大伙像“拉帮结派”一样不请自来,在一起吃个酒席,如此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受到城里人的称赞与羡慕,那热闹的场面真是一生难忘,而如今谁家办喜事,村里有了饭店,做上十桌八桌的菜,人都坐不满,通常摆席的主家都会说又冷席了,这一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常事,大家也见怪不怪了,可为啥呢?


难道是现在农村的人情味淡了?以至于那种热闹的场面只能在电影里才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邀请酒席变成了“冷席”,但这些大部分都是随了份子钱的,为何不来酒席捧个场呢?如此列举以下四种原因可能:

一、要面子随份子钱,人不去可以少随钱。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凡一个村里的农民那都是多多少少能论上点亲戚关系的,可都邀请了又会被说成贪图份子钱,所以,主家办个公事酒席多半只邀请直系亲属,但为了热闹通常是来者不拒,而像没有邀请到的村民,只要感觉有必要都会去随上份子钱,但毕竟不是直系亲属,只是拿点份子钱走个关系,考虑成本不去吃饭可以少随一点。所以,直系亲属以外的村民很少去吃席。


二、不是随份子钱当天请客,再跑去蹭饭不值当。现在的农民生活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并不缺这口饭吃,而且所有公事酒席“同质化”严重,鸡鱼肉蛋毫无特色,前去的亲戚多半都是图个热闹应付公事,而很多农村红白公事都是提前发出消息,而后人们都会三五成群的提前去随份子钱,主家因事很多都不会当天请客吃席,而定时间统一摆席邀请,但问题是份子钱已随的人公事已了,多半不愿再跑来蹭这口饭吃,一来自己不是非去不可的大客;二来麻烦主家劳心劳力;三来真不缺这大鱼大肉。


三、忙于赚钱没时间去吃吃喝喝。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农村同样也是如此,每年家里但凡有劳动力的大多都会每日忙于赚钱,进城的每天打工,在家的忙于耕种,而像主家摆设的酒席,多半由家中老人或朋友代为送去份子钱,并不会参席,俗话说:“人不到礼到”。一来很多当家人并不赶巧在家中;二来忙于赚钱耕种确实没有时间去参加酒席。就像今年的山东自入伏以来,大雨不断又来了9号台风,农民在家抗风、排涝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情逸致去吃吃喝喝。


四、单纯欠别人的份子钱去还礼。这种情况在农村也很常见,比如,长辈之间曾是好友,因某种原因存在份子钱随礼的情况,而转到小辈之间多半没有感情,但顾于长辈叮嘱或欠对方份子钱,这在农村是欠情欠份的大忌,无论如何瞅机会也要随上,否则会招来主家的不满甚至流言蜚语,但酒席并不会参加。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瞳影简生


近几年农村“冷席”现象越来越严重,记得小时候能跟着大人去吃一次酒席能回味好几天,尽管现在农村酒席的规格越来越高,但是参加酒席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人是钱到人不到,那么为什么人们都不爱参加酒席了呢?

今年上半年朋友结婚,尽管朋友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参加,但是我仍然没能守约,并不是说我不想去,而是实在是没时间。朋友结婚的日子刚好在五一劳动节的前几天,因为朋友结婚的地方定在了她男友家那里,如果我要参加酒席就要请好几天的假,然后在坐火车去参加,一是刚好工作忙真的走不开,二是来回的路费都要比份子钱多了,所以只能人不参加,份子钱多包了一些。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很多的时候并不是说自己不想参加酒席,真的是身不由己。现在很多农村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回家,如果刚好酒席在自己回家的时候还好,大家也可以在一起聚一聚,就害怕在自己不在家时办酒席,如果自己回家的话,工作就要耽误好几天,老板那里肯定会不愿意。刚开始人们钱到人不到时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慢慢的这钱到人不到成为了趋势。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造成冷席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现在酒席实在是太多。以前酒席就是结婚的喜宴,现在办酒席的理由越来越多,什么寿宴、升学宴、满月酒等等,酒席的名目多到让人咂舌。虽然有些人办酒席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也感受到自己的那份喜悦之情,但是还有一些人办酒席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收份子钱,而且是更喜欢钱到人不到的形式。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记得小时候参加酒席时,酒席上的饭菜几乎不会剩,现在虽然酒席的规格越来越好,但是人们也大鱼大肉吃腻了,像一些很油腻的菜根本没人吃。以前参加酒席是为了改善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用参加酒席改善了。

其实现在并不是在农村才有“冷席”的情况,在城市中也是如此,冷席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情世故越来越淡,冷席只会越来越严重。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