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厉害”的几座地级市,GDP均超万亿,是哪几个?如何评价?

lxvvx


比较厉害的地级市,上面高赞答案都说的比较详细了,无非是长三角的苏州、无锡,珠三角的中山、佛山(GDP超过或接近万亿规模)。

虽然这些地级市,不像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收到国家大量的资源倾斜,仿佛真的是人杰地灵,自力更生,事实上这些强悍的地级市仍然是地缘经济的宠儿。

若不是这些城市处于中国区域经济辐射的核心区域,也成就不了她们GDP的赫赫威名,犹如一个激流漩涡,只有中心点的转速越大,浪花越高,其周围被带动的水波才会越多。


就说地级市中的NO.1,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GDP18597亿元,位列全国第七。

但这样的成绩,是单单苏州土著居民创造出来的吗?是在被打压下奋斗的结果吗?〔苏州一直有传被南京压制〕,显然不是。

据2018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在一千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共有外来人口八百三十余万,其中户籍外来人口六百八十余万,流动外来人口一百五十余万。

苏州经济的成就,是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同时,苏州的发展更离不开长三角区域经济体的分工定位(长三角制造中心)和外围省份提供的大量廉价劳动力。

犹如上图,作为长三角经济龙头和世界金融中心的上海:陆家嘴的银行总部和金融公司为苏州制造企业提供充裕资本;浦东的品牌公司和跨国企业总部为苏州制造企业下达订单;浦西的先进产业将慢慢转移到苏州;复旦、上海交通大学为苏州提供给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人才。

浙北和苏南多如星海的企业,则为苏州制造提供高效率的产业链配套(劳动工具和生资料),萧山提供化纤原料,宁波提供压铸模具,常州提供装备制造....

而皖南、苏北、豫东、赣东北,可为苏州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廉价的劳动力、充裕的资本、先进的劳动工具和资料,苏州均已具备,机器开动马力,轰鸣马嘶、GDP便如长江东流,滚滚而来。


但如果把同样的苏州城和苏州人,放在河南东部、陕西北部,苏州还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GDP吗?答案是显然的。

所以说,区域经济体强,城市才强,说苏州,不能脱离长三角这个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最大区域经济体,同理,说佛山、中山,亦不能脱离珠三角。

而单独的比较这些地级市谁强谁弱,也没有太大必要,苏州是中国之苏州,是中国人和全球市场共同培养了他,我们每个人都为她感到自豪,也为其它地级强市自豪。


第十经济观察室


2018年我国的各市的GDP排名

截止2018年末,我国排名前20座的城市里,GDP超过1万亿的,仅有16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以及郑州。另最接近万亿的4座城市为佛山、泉州、南通以及西安。

哪几做是纯地级市?

地级市是中国最普通的城市,没有任何特殊政策,属于我国最为广大的城市组合体,GDP前20名里,单纯的地级市寥寥无几。前20名之中:

直辖市占据四个: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

省会城市占据八个:广州市(广东省会)、成都市(成都省会)、武汉市(湖北省会)、杭州市(浙江省会)、南京市(江苏省会)、长沙市(湖南省会)、郑州市(河南省会)以及西安市(陕西省会)。

经济特区或计划单列市占据三个:深圳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青岛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宁波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上述十五座城市,均是享受特殊待遇及政策的城市,集全国或者全省之力建设的城市。

真真正正单纯的无政策优势的地级市仅有五座:苏州、无锡、佛山、泉州以及南通。

而单纯的五座城市里,GDP超过一万亿的仅仅只有苏州以及无锡两座城市。

苏州、无锡、南通

苏州、无锡以及南通均属于江苏省的地级市,位于江苏南部,是长三角工业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区域从古至今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重镇,而苏南也以这三座城市+南京四城成为我国进入20强城市最多的省份(一省独占四城)。其中苏州更是以一个地级市的实力位居全国第7名(超过全国除广州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早几年甚至位居全国第五,不得不说实力极强强悍,但是很讽刺的是苏州目前没有民航机场,至于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所以说政策啊。

佛山及泉州

20强里的另外两个城市为佛山及泉州,佛山2018年的GDP已经达到9936亿元,2019年必定迈进万亿俱乐部,佛山是珠江三角区主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山市、东莞市共同承接着深圳及广州的产业转移,也是广东省的经济重镇。

泉州是福建省的地级市,也是福建第一经济强市,2018年GDP为8468亿元,按照增速最快2020年,最慢2021年进入万亿俱乐部。泉州的GDP超过省会城市福州、副省级城市及经济特区厦门。不过这也是一个比较悲情的城市,苏州是没机场,泉州是市委书记没进省委常委,正常情况下,我国各省经济第一强的地级市市委书记都会兼任省委常委,但福建泉州是一个特例,被排除在省委之外。


鲤行者


真正GDP超万亿元的普通地级市(不包含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目前只有苏州、无锡两市。而到今年或明年底,将会有佛山、东莞、南通、泉州、烟台、唐山加入,从而形成广东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座万亿元GDP城市,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4座城市,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3座城市,浙江的杭州、宁波2座城市以及其它部分省份有1座城市入围(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福建泉州、陕西西安、河北唐山)再加上沪京津渝4座GDP均超两万亿元的直辖市,全国城市GDP万亿元俱乐部成员将达到24个左右,到2025年预计有35个左右(全国约2/3以上的省份至少有1座万亿元GDP城市)。


不谙声事


这题蒋老师来给大家解答!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17个城市GDP破万亿,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郑州、佛山。

先点评4个一线城市

上海:东方明珠,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以及地铁通车里程位居全球第一的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级大都市。繁华的外表,经济也透露出一些疲惫,跟北京一样,上海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一方面上海的房价太高,阻碍了引进人才和城市创新,另一方面是上海创业环境和土壤,决定了其高高在上的地位,中小微民营企业在上海生存的成本非常高,所以,这些企业宁愿去深圳、杭州等城市。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海没有阿里,也没有百度和腾讯的原因。

北京:天子脚下,资源占尽,全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事业单位、全球最多的500强企业总部,都在北京,就是因为资源过度集中北京,导致北京拥挤不堪,但是依托于北京强大的高校资源,北京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从这里走出了百度、新浪、头条、滴滴等一大批优秀互联网企业。同时,还有国有四大行、央企、国企总部,北京的资产总量遥遥领先其他城市。所以,不到北京,你不知道自己有多穷,也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

深圳:一座打开窗户可以看到海的现代化都市,一座拥有全国最好的营商环境城市,从这里走出了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腾讯、华为、万科、平安、招商、大疆创新、华大基因、柔宇科技等等,深圳是除了北京之外,拥有500强企业最多的中国城市,也是中国城市人口平均年龄唯一一个低于30岁的城市,同样的,深圳也是中国创业效率最高的城市,这里有全球最强的供应链体系,有全球最强的高科技研发基地,有全球最活跃的创业公司,这里是中国的创新之都,每一个创业者首选的城市。

很多人会说,深圳房价太高,逃离深圳,但是,我想说,能留下就留下吧,努力一点,给未来自己的子女,安一个家,因为你不努力,你的孩子以后还要跟你一样,来这片热土奋斗。

广州:珠江两岸,千年商都,广州是除深圳以外,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因为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量仅次于深圳,另外,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贸易、交通、对外中心,尽管在经济上被深圳抢走了光环,但是广州的影响力依然在,并且优势也非常明显,华南双子星,再加上香港,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3个世界一线城市,可谓是群星闪耀!

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华中地区科技、文化、经济、教育、交通中心,一句话概括就是中部老大哥

成都:西南双子星,中国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省会城市之一,GDP位列全国第八。

重庆:最没有存在感的直辖市,因为在很多数据上,重庆是不容乐观的,前几年经济增长较快,这两年明显放慢,另外人均GDP、人口负增长,面积太大,不好协调管理,但是重庆也有一些独特优势,作为中国的大后方,山城,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城市。

郑州:如果有研究郑州这几年的机场吞吐量,你会发现,增速太吓人了,郑州正在崛起,全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的航空中心、高铁中心,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陆地口岸。

省会城市

南京:六朝古都,玄武湖、中山陵,南京在文化、教育、交通、经济等多个方面,还是非常强的。

杭州:西子湖畔,阿里之城,究竟是杭州成就了阿里,还是阿里成就了杭州,谁能说清楚呢?

长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际传媒创意之都的称号,长沙在文化领域已经悄然崛起,正在打造中国的V谷,对标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科技园,武汉的光谷,合肥的声谷。

经济强市

苏州:经济力压南京,房价仅为上海的35%,苏州实在太幸运了,苏州的崛起,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2019年,苏州GDP大概率超过天津,成为中国GDP第六城。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经济最强地级市,一个字,牛!

青岛:扬帆起航,蓝色梦想, 青岛被称为东方瑞士,独特的滨海资源,以及作为山东最强的经济城市,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锡:太湖边,柳树下,最美人间四月天,无锡的美,犹如画卷里的江南,我保证,你看一眼无锡的美女,一辈子都难忘那个笑容。

宁波:经济很强,也走出了许多优秀民营企业,包括方太、奥克斯、GXG、雅戈尔等等。

佛山:一座被广州抢走了光辉的城市,但是这座城市诞生了两个世界500强,分别是碧桂园和美的,秒杀20个省会城市,被称为华南第一地级市。

好了,你最喜欢哪座城市呢?欢迎参与话题讨论!


蒋昊说经济


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GDP超过万亿的有17座。

截止目前,GDP万亿俱乐部城市总数达到17个,主要包括4大类城市。


1、 4大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 7大省会城市,包括广州、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郑州、长沙。

3、 3大计划单列市,包括深圳、青岛、宁波。

4、 3大普通地级市,包括苏州、无锡、佛山。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如果要论最厉害的地级市,那么应该是苏州、无锡、佛山中挑选,如果要问为什么?其他14座均非普通地级市,有各项资源、政策倾斜。

这三座地级市中,最厉害的是谁?苏州,GDP top10成员。

苏州,GDP的top10城市中,要么是北京之流的直辖市,要么是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再次也是广州之类的省会,副省级别的城市,唯独苏州的行政级别最低。

苏州市,2018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高达3.31万亿元,有多高?全国第二!同样是地级市最强。产值是深圳的1.5倍,是北京的2倍。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苏州的工业产值是真的强,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更是牛逼。

2018年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什么概念?产值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地级市最强,足足占据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的9%。只要10个苏州,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就OK了。

举个例子吧,罗技是全球最大的鼠标生产厂商,而罗全球最大的鼠标生产基地在苏州。苏州的全球生产基地承包了罗技75%的鼠标成产量,每月产量高达1200万个。

罗技在全球鼠标的市占率将近50%,如此算了苏州鼠标的全球市占率可是高达37.5%。

苏州的上市企业一点也不少。截止2018年,境内A股上市公司107家,数量列全国第五、江苏省省第一,同样高居普通地级市第一。

再者,苏州是普通地级市中第一个第三产业破万亿的城市。

苏州作为最强地级市的同时,县域小弟同样响当当。4个小弟,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可都是全国百强县前十名。一座城,10强占4,昆山更是连续14年拿到全国第一,这些都是苏州成绩的表现。


小麦理财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已经有16个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这些城市当中大部分都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而地级市的有苏州、无锡、长沙以及郑州。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全国除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之外,其余省辖市基本都是地级市,所以长沙和郑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它也是地级市。这四座城市经济发达,都被评选为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之一。

长沙和郑州分别是我国湖南与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各自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这些年来,长沙和郑州在各自省份推行的“强省会”战略下,经济迅猛发展,如今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同时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未来两市的发展前景依然非常的好。



苏州和无锡都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其中苏州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地级市”,其2018年GDP高达18597.47亿元,位居全国第七,超过了除广州之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之一。2018年苏州的人均GDP达到17.35万元,而无锡人均GDP高达17.4万元,都跻身全国前五,以美元计算都超过2.6万美元,达到了初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展望未来,目前经济实力较强的地级市还有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等,它们的GDP都超过8000亿元,是下一批最有可能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锦绣中源


众所周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是:江苏浙江上海三个行政区的全部辖区。但是,2016年,国wu院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批复,去掉了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东部。同时,明确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为3个副中心城市。安徽犹如空降般的突然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惊掉了一地下巴!

看看合肥的最新定位:

1,国家科学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全国仅三个:北京、上海、合肥)。

2,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原本是南京的,现在南京升格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后,把这个定位给了合肥)。

3,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为3个副中心城市)。

4,安徽省会。

综合以上4点国家定位,谁还敢说合肥不如一个普通地级市苏州?











浙A太牛cool


截至2018年我国GDP最“厉害”的几座地级市:

上面是2018年全国地级城市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以及详细数据,供大家参阅。

最“厉害”的几个城市大家已经一目了然了,下面我就来为大家具体地讲一下前三的城市。让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城市再多一分了解!

第一名:上海市

全国地级城市GDP排名第一,2418万人口,有着东方明珠的称号,我国直辖市,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环境优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吸引人的快节奏生活,是年轻人奋斗拼搏的理想城市之一。

第二名:北京市

全国地级城市GDP排名第二,2171万人口,我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经济高度发达,有着丰厚的底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活节奏快,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这里追逐梦想,努力拼搏!

第三名:深圳市

全国地级城市GDP排名第三,1090万人口,广东省辖市,经济发达而快速,是一座几乎拔地而起的新城市,发展至今只用了30年,堪称奇迹,新兴城市却不比老牌城市差了,稳居第三,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处佳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就先为大家简单地介绍这三座城市,相信大家的了解不比我少,高速发展的城市有着无数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大家可以带着梦想去走一走,看一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朝悟道


我国当前GDP超过万亿,且属于地级市行列的城市,只有12个,分别是深圳、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这其中有省会城市,有副省级城市,有计划单列市,也有普通地级市。这12座城市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虽说都是万亿GDP城市,但是数据量相差特别大,有的万亿出头,有的已经超过两万亿。其中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在我国属于一线城市,GDP都已经超过了两万亿,这两座城市当前也共同组成了我国华南地区的超强经济体,基本上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都是以这两座城市为引领。广州和深圳当前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两个城市,尤其是深圳,城市面积不大,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做创造的发展速度毋庸置疑。
另外一类城市是省会城市,成都、郑州、武汉、杭州、南京、长沙,这其中有几座城市属于省内优先发展城市,除了省会以外省内兄弟城市发展都比较一般,比如成都、武汉、郑州皆是如此。另外还有一类非省会城市,比如宁波、青岛、苏州,这三座城市的没有省会城市那么多资源,但是经济实力照样不俗,特别是苏州,经济可以和直辖市争雄。
此外很多人可能会说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四座城市也是GDP过万亿的城市,但是这四座城市并不属于地级市行列,而属于直辖市。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2018年,中国总共有16个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除去四个直辖市,中国有12个地级市,进入“万亿俱乐部”,他们分别是深圳、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郑州。

深圳就不用说了,这个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创新创业流行,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经典代表。

广州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会,又是改革开放前沿之地,具有很多优势,也不用多提。大家都知道。

苏州从一个江南园林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确实难得。以前苏州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但经济上的强劲崛起,让人刮目相看,受上海的带动是重要优势之一。

成都是西南地区核心城市,又是人口大省四川的省会城市,可以说是集四川一省之力扶持起来的。成都气候温和,美女众多,生活消闲,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城市。

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是中部崛起的枢纽,既是国内陆路交通的枢纽之地,又是长江过境之地,优势独特。而且武汉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国内城市数一数二,为武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有很强的潜力。

杭州本来有点尴尬。浙江是国内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杭州又与上海距离太近,本来杭州会受到上海“虹吸效应”影响,很难做起来。但浙江人真的太能干,虽然大量的浙江企业将总部迁往上海,但还是有大量行业巨头,在杭州落户。而阿里巴巴的带动作用,更是让杭州成为国内重要的移动互联创业高地。同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还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这是一个全球都非常罕见的城市。

南京在江苏有点尴尬,作为省会城市,经济不如苏州。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怎么讲也是中国第二大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随便多盖几栋房子,GDP都上来了。南京作为古都,文化产业还是让人有很强的期待感。

青岛不错,曾经涌现出大量的名企,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双星等。这主要是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家电板块。但现在青岛好像没有什么新的名企崛起,在海洋产业与石化产业有一定优势,其他的给人印象不是很深刻。总之,青岛的城市个性不强。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省市,这个城市在工程机械方面,有独到优势,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都是长沙的。而且作为湖南省会,长沙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节点城市。

无锡,好吧,这个城市性格难以捉摸。从历史影响来说,没有古都风范;从政治地位来看,又不是省会;从经济规模来说,在江苏屈居第三。但偏偏就是无锡,也能进入万亿俱乐部,让人感慨,江苏是个好地方啊。

宁波属于绝对低调的城市,不声不响就进入万亿俱乐部。但要说对宁波的印象,真的不多。就是船王包玉刚是宁波人,其他的真谛了解很少。这也是一个隐形巨头。

郑州是河南省会,作为人口大省省会城市,又是中原地带的枢纽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好像还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