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在河南省、在洛阳市的普通话普及率那么高?

萌之帆


洛阳讲标准的普通话的比例高,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大量来自东北、北京,上海,广东的技术产业工人,技术人员,援建一拖,洛矿,洛铜,洛轴等一五计划时建设的大型企业,当然也不是洛阳所有的区都说普通话,洛阳市涧西区,一五计划大型企业所在区,你和他讲普通话,他他也和你讲普通话,你和他讲洛阳话,他还是和你讲普通话,洛阳市西工区,原政府机关所在地,你和他讲普通话,他和你讲普通话,你和他讲洛阳话,他和你也讲洛阳话,洛阳市老城区,老洛阳城所在地,你和他讲洛阳话,他和你讲洛阳话,你和他讲普通话,他还和你讲洛阳话,就是这么神奇,说实话,河南各地的普通话普及和标准程度都不会有洛阳这么高,就算20年前的郑州,又有几个人讲普通话呢


东方红柴油机崔栋


首先,像洛阳、平顶山等城市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人口

早在1953年,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就开始在洛阳筹备,随之而来不仅是工厂、技术,还有很多的技术工人,来此做生意的人,因此在那个时代,有很多的外地人都涌进了洛阳。同年,平顶山煤矿开始进行大力开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工人、商人等聚集在这里。

现在在平顶山市区还会经常碰见一些老人说着普通话,洛阳也是如此,在洛阳西工区、涧西区也能碰到一些说普通话的老人。

再者,河南人说普通话并不困难,河南方言众多,普通话更容易交流

同样是河南的,比如济源人和信阳人在一起交流,肯定要说普通话,再比如三门峡人和周口人在一起也要说普通话。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在河南省会郑州,会发现很多做生意的也会说普通话,因为本身说普通话就不算困难,不说普通话很有可能别人都听不懂。

总之,相对于南方方言来说,河南人说普通话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包括一些外来人口在河南也只能用普通话交流。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组成的一种语言。河南省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北方(秦岭淮河以北)。所以河南方言本身也可以算是普通话的其中一小部分。郑州、洛阳、南阳、许昌等城市,方言几乎接近互通。

洛阳普通话普及率高,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首先,洛阳的地位在历史上属于中原官话圈,历朝历代中国北方边境基本在大同附近,所以算是北方话的代表之一。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五建设,在洛阳涧西区(包括后来的吉利区)成立了几个大型重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当时几乎从全国抽调专业型人材,这些人材来自五湖四海,如何才能有效迅捷的交流?首选就是统一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这是基础。然后,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土地定居、结婚、生活,他们的子女自然也是以普通话沟通为主。再次,98年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对洛阳这个城市来说是一个质的蜕变。从学校教学开始,教师们加入了普通话考核教学,来洛支援建设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们,已经全覆盖无人不会普通话了。PS: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参与中招语文考试命题者,竟然不会普通话(老同志退休20年了)。

题外话:两个洛阳人在一起,大概率方言交流。但凡有非本地人在一起,大家都是普通话交流。


暮光旋律


谢谢提问。

我本身就是洛阳人,从小到大说普通话。

1.说普通话人群地点:洛阳说普通话的人群主要聚集在涧西区。因为新中国建国后,洛阳市的城市规划就是重工业城市,这是写在国家一五计划里的。所以为了快速建立成体系的工业链条,需要全国各地工人,工程师来援助建设,全国各地的人都聚集在洛阳,所以都说普通话会很方便;

2.来洛阳的都有哪些省市的人:最多的是东北人,上海人,其次就是山东,北京,四川,湖南,湖北,广东。那我自己举例子:我家住在厂矿小区,前面一栋楼是上海人,后面一栋是东北人,论语言感染力,肯定是东北方言有压倒性优势,所以我从小就有东北大茬子味口音,哈哈~而且我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也是东北人居多,所以脾气性格也都被同化;其次,因为我姥姥家的祖籍是天津,所以从小接触的亲戚也是北京天津居多,所以养成了从小嘴贫的习惯,一天不听相声就难受,不看东北的招聘就寂寞,哈哈~别人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是怎么排解的我不知道,但是只要有相声,小品,我没有不开心的时候;

3.论外来人口和洛阳本地人结婚的婚姻和后代状况分析:我妈妈加算半个河南人,因为姥爷家里是巩义的,姥姥家是天津的。我爸爸家土生土长老洛阳人,80年代以前,洛阳的老洛阳人基本上都是不和涧西区的工人有任何往来的。也就是说:当涧西区的人们家里用着冰箱,看着电视里的香港武侠片,和我爱我家时,老城区的老洛阳人还有相当多的人在看豫剧。所以我爸爸也是当兵退伍以后被分配到涧西区的厂矿以后,才有机会接触到涧西区的姑娘。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爸说他看上我妈是因为我妈普通话说得好,呵呵……

然后到我出生,我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观,我爸爸最为老洛阳人,实诚,保守,严肃,家庭等级观念跟上。重视老礼;我妈妈家里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风俗,常年家里人以互损,嘴贫为了,我和姥姥可以分享所有玩笑,她还能活学活用。

总结:洛阳的涧西区算是个文化大熔炉,所以这里的人不仅能说普通话,思维想法也是百家争鸣。


刘忆楠


一谈洛阳就说十三朝,就讲几千年的历史和牡丹花。讲普通话跟这有毛关系?

为何洛阳普通话普及率高,因为洛阳是全中国第一批移民城市。

1958年大建设时,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大学生及高科技人才,从而提高了洛阳的普通话普及率及当地的素质。

普通话普及率最高的是洛阳市涧西区,八九十年代在涧西区,大小商家招服务员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通话标准。


婚礼司仪赵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洛阳很多大厂都是各地集结的,比如洛阳拖拉机厂,洛玻,洛矿,洛轴等,来自上海,东北,北京等五湖四海的人们集中在这里,所以普通话成为最便利的语言,也影响了他们的后代,所以在洛阳涧西,西宫等地,普通话成为比洛阳本地方言更流行的语言。

所以在洛阳说普通话就知道来自西城,说洛阳土话就是老城人。


Niukou


我兄弟在洛阳呆了一年多,之前一直在许昌。我问他:你觉得洛阳和许昌对比,整体如何?

他说:更好。城市建设格局大,很多人说普通话,当地人讲话做事很有面儿,就跟你看电视剧那老北京一样。


教女人谈恋爱


洛阳,十三朝古都,盆地气候,四周环绕着太行山脉、秦岭山脉、伏牛山脉⛰️,四季分明,有大型原始深林,从市区驱车到最美的白云山也只有100多公里,路况非常好👍,公路四通八达!市区内交织着廛河、涧河、洛河和伊河……你们知道的洛神赋,美人洛神就是在这里踩着洛河的水,翩若惊鸿,宛若蛟龙的。风水宝地,人文,美景、美食应有尽有,好了👌不装逼会死的🤟😃,这里是新的现代移民城市,市区居民素质非常好,文化多元化,非常具有包容行,人的心态与河南别的地市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平和、淡定、不疾不徐,虽然发展速度政策原因没有郑州快,但是最适合人居,新生代的三代移民我的孩子也远在万里之外求学,她期望回到祖国怀抱报效祖国,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祝福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耐你们呦!也期待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我们作为一名市民,深深祝福!


芝麻姥爷开门吧


现在河南城市的孩子(农村是什么情况我不太清楚)基本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谁能说流利的河南话也是孩子们最自豪的[呲牙][呲牙][呲牙]



深度剖析者


只能说洛阳老城瀍河本地的不怎么说,涧西的由于建设时都是外地来洛的,所以大部分都说普通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