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導語: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不願意觸碰的一面一一陰暗面,親人朋友不願意接受,連我們自己也無法面對。於是,我們不惜代價、竭力偽裝成人人喜歡的好人,活得很累。 事實上,我們的每個缺點背後都隱藏著優點,每個陰暗面都對應著一個生命禮物:好出風頭只是自信過度的表現;邋遢說明你內心自由;膽小能讓你躲過飛來橫禍;潑婦在有些場合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陰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擁抱它,我們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節選:

心靈的陰影包括了許多層面:膽怯、貪婪、惱怒、自私、懶惰、醜陋、輕浮、脆弱、報復心、控制慾……總之,那些存在於我們身上,而我們又往往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全都屬於陰影的範疇。

  這些特質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只會在潛意識中隱匿起來,悄悄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當我們偶然接觸到自身陰暗面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與這些“消極”特質的關係,哪怕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這些特質最需要我們關注,因為它們可以給我們帶來最寶貴的收穫。

  如果我們故意忽視“消極”特質的存在,它們就會盡量喚起我們的注意,當我們的注意力稍微鬆懈的時候,它們就立即從潛意識裡重新浮現出來。為了壓抑它們,我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這種付出完全沒有意義。

  詩人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把陰影形容為“每個人背上負著的隱形包裹”,我們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會把越來越多的東西塞進包裹裡。布萊認為,在生命的前幾十年裡,我們總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滿,而在生命的後幾十年裡,又會努力把包裹清空,減輕肩上的負擔。

  大多數人都對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感到恐懼,不願正面以對,殊不知,只有擁抱心靈的陰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獲得真正充實幸福的生活。把“知識”和“經驗”混為一談,或許是信息時代人們最大的誤區。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於是就不願去切身體驗。對內心陰暗面的探尋,並不是知性的活動,而是用心去體驗、去感覺的過程。許多人參加過心理培訓課程之後,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知道了,但是他們並沒有用心去體驗自我,所以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穫。要追求光明,就必須體驗陰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須體驗完整的自我。這樣的體驗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連續的。不管你承不承認,既然你是人,內心就必然有陰影。如果你自己意識不到的話,不妨問問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讓他們把你心中的陰影指給你看。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把陰暗面掩飾得天衣無縫,但是那些被我們刻意壓抑的特質,總能找到機會顯露出來,讓周圍的人們看見。

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意味著平等對待自己的每一項特質,既不刻意彰顯,也不刻意壓抑。單是大聲說出來“我知道我的控制慾很強”並不夠,我們還必須瞭解控制慾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接受它的饋贈,用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它。

  很多人以為,天賜的東西必然是完美的。實際情況則截然相反。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須擁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與醜、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的調和。只有接納了自己內心的陰影,我們才能得到它的饋贈,這就是榮格所謂“金子總是隱藏在暗處”的含義。

  我們都需要恨

  我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好人和壞人兩種。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我總是努力表現自己“好”的特質,把那些“壞”的特質掩藏起來,不讓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我的生活,我需要掩飾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夜裡,我常常輾轉難眠,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天生是這樣一個壞孩子?為什麼我有這麼多“壞”的特質?我替哥哥姐姐擔心,因為他們也有許多“缺點”需要克服——假如他們不小心讓這些“缺點”表現出來的話,就會受到斥責。大人們告訴我,罪犯之所以被關進監獄,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許多缺點。我很害怕有朝一日,我也會因為自己身上的缺點而被關起來,只能透過鐵窗看著外面的親人。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把自己所有的缺點掩藏起來,哪怕說謊也在所不惜。我以為,只有表現出完美的形象,我才能獲得周圍人們的愛。所以,每次忘記刷牙之後,吃多了零食之後,跟姐姐打架之後,我都會說謊。等到我長到三四歲的時候,說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已經開始欺騙自己。

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總有人對我說,不要生氣,不要自私,不要小心眼,不要貪得無厭。不要,不要,不要。我越來越覺得我一定是個壞人,因為我有些時候會小心眼,有些時候會無緣無故生氣,還有些時候就是忍不住要吃零食。我覺得,將來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我必須徹底改掉這些“缺點”。於是我就開始努力。努力的結果是,我逐漸淡忘了這些“缺點”的存在。淡忘的結果是,它們成了我內心中的陰影。

  等我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內心的陰影已經在潛意識中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於我整個人都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出來。在壓抑“缺點”的同時,我也壓抑了與它們對立的那些優點。我感覺不到自己的美,因為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掩飾自己的醜。我無法以自己的慷慨為榮,因為這慷慨不過是掩飾貪婪的幌子。我撒謊欺騙別人,也欺騙我自己。我與我的內心世界完全斷絕了聯繫。

  我花了太多的精力來掩飾自己的缺點,所以對於那些不小心把缺點暴露出來的人,我總是十分鄙夷。我變得越來越憤世嫉俗。在那時的我看來,世界上根本沒有好人,所有人都是壞蛋,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糟糕的地方。我覺得我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因為上天的不公,因為我生在了錯誤的家庭,遇見了錯誤的朋友,生活在錯誤的地方,去了錯誤的學校唸書。總之,我的痛苦都是由我自己無法把握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生在富貴人家,住在歐洲,去寄宿學校上學,如果我有很多錢,願意買什麼衣服都可以,那我就永遠不會遇到任何麻煩。”我常常這麼想。

  我掉進了“如果”的陷阱——“如果這樣”,“如果那樣”,我就可以怎樣怎樣。這當然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什麼樣的幻想都有破滅的一天,到頭來我才發現,我只不過是……是我自己而已——自私、難看、暴躁、尖酸,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完美。我花了十七年時間,才終於認清了真實的自己。而要接受這個真實的自己就更困難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努力。

  我們之所以要接納和包容內心中的陰影,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結束生活中的痛苦,讓自己不必再欺騙自己,也不必再欺騙整個世界。現代社會經常會給人一種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許多人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損失慘重,卻總是難以如願。為了裝出一副完美的樣子,我們的身體、精神和心靈都承擔著重壓。我遇到過許多為病痛、失眠、抑鬱症和人際關係問題所困擾的人,這些人從表面上看來都很“完美”——從不對別人發脾氣,從不做任何自私的舉動,甚至祈禱也是為了別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卻不知道為什麼,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實,這些人並不是沒有憤怒、私心和慾望,只是這些東西受到的壓抑太嚴重,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隱藏得太深,以至於他們自己和別人都無法意識到其存在。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們先人後己、無私奉獻,因為“這才是好人應該做的”。結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時,他們逐漸喪失了完整的自我。對於這些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從這種狀況中解脫出來,重新認清自己。他們需要學會原諒自己,允許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私心和慾望,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愛。

你究竟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無限潛能,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潛能的存在。善與惡、好與壞、光明與陰暗、強大與脆弱、誠實與欺瞞——我們的內心是這些矛盾的統一體。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脆弱,那你就需要尋找脆弱的對立面,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懼困擾,就必須在內心中尋找勇氣;如果你總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內心中找出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你必須敞開心扉,承認自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只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接納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